§§    藝文分區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攝影之旅:美 國 西 南 巨 環 ◆

頁次: 1 2 
發表:天涯台客 2017-08-14 12:48:29 閱覽數:30461 (IP:  ) T 5758_R 0 引 用


舊地重遊,這趟旅程來回超過2,000英哩(3,200公里),跑過猶他、亞利桑那、科羅拉多和新墨西哥四個州,全程窩在遊覽車內,說舒適,根本就談不上,顛顛簸簸一身老骨頭幾乎就要給震散了,毫無享受或娛樂性可言。

之所以千里迢迢跑到荒漠幹什麼?無它,趁太太回去台灣,我這老小子趕緊報名參加固定行程的旅遊團,為期七天六夜,別人玩樂看風景,我則到處用鏡頭 —— 練習攝影。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49:30 (IP:  ) T 5758_R 1 引 用


這路線2011年就曾跑過一次,夥同討海大爺、樂農......等幾對夫婦,浩浩蕩蕩去走遊過,因此仍有一點記憶。其他的旅遊路線景點稍微少了些,要想拍照,就屬這條路線最為合適、豐富、而且多彩多姿。

優點不少,好比不需開車以及自己張羅吃住,體力與時間都屬經濟而實惠,尤其是體力,車上打個盹,下了車又是一尾活龍;

缺點呢?當然也不能免,一是趕路,導遊有他的盤算,一個景點不會停留太久;另一是完全被動,自己無法掌控時間,至於攝影人最喜愛的晨昏時刻?唉,只能看老天爺賞不賞臉了。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0:00 (IP:  ) T 5758_R 2 引 用

△《Seligman, Arizona - Historic Route 66》24-70mm f/2.8G ED @ 40mm, f/20, 1/13 sec, ISO-100

這趟旅遊完全以「拍照」為主,吃?速食餐果腹;住,住二三流旅店。雖然來回都要路經夜宿拉斯維加斯,就裝著沒看見,沒玩興或心情去賭一把,要賭您看倌自己去賭,小弟台客還得忙著在旅館裡整理照片。

最糟糕是:年紀愈大愈是挑剔。以前出門旅遊可以拍上幾千張照片,現在不興走這路線了,因為拍得再多進步仍然有限。於是改採「慢工細活」方式,每按一次快門之前細心琢磨,不如意不喀擦。而這,竟然也可玩出無窮樂趣。

好比這次七天六夜之行,端得上檯面的能有幾張?臉紅!不會超過 35 張。何以如此不堪?不瞞妳/你說,就是 —— 憋扭,一心想要讓照片經得起放大再放大,最好足夠十呎寬而不嚴重模糊失焦。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0:38 (IP:  ) T 5758_R 3 引 用

△《Sedona, Arizona》24-70mm f/2.8G ED @ 40mm, f/20, 1/13 sec, ISO-100

底下容我談談有關攝影的一點概念淺見,是淺薄管見,僅供參考,並非絕對。「技巧」是必需,「想法」則更形重要。

  ● 技 巧

所謂「技巧」,不外乎是相機的操作方式與效果的呈現方法。這一些都是可以學習的,攝影課程可以傳授,師傳徒,易懂易學;或者如有任何疑難雜症,網路上一搜尋,中英文都有,不難解決。


(↑左圖是雲海的客觀事實;右圖則是運用技巧讓流雲的動感以 100 秒曝光呈現。)


(↑左圖以「自動白平衡」拍攝;右圖則改以「陰影」模式讓晚霞更顯烙黃璀璨。)

比如白平衡的問題,看見別人拍攝黃昏夕色,怎麼可以拍得那麼絢爛多彩?自己拍起來總是要死不活、色彩呆滯無精打采?原來是出在「色溫 Color Temperature」的問題,過去大家大多習慣使用「自動白平衡」,如果改為「陰天」或「陰影」,黃昏的天空顏色就要變得燦爛而多彩,這是操作技術,也沒甚麼訣竅,牢記它多拍幾次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其他諸如大小光圈與景深的靈活運用、光圈先決或快門先決如何選擇、曝光補賞......等等,這些都屬「技術性」的領域,可學的,端看你想不想去思索勤加練習而已。數位時代,成像能力太容易了,只要有不太低階的相機,多接觸、多揣摩、多按快門,每一個人要成為優質的攝影人並非夢想。

  ● 想 法

成為優質的攝影人有那麼輕易嗎?其實也未必盡然。徒有技巧只是將被攝物重新再現一次而已,僅止於客觀的表相描述,談不上所謂「創作」。譬如旅遊,到達某個景區景點,拍下了照片,也只印證到過這兒,「優」或「劣」見仁見智,也是另一回事,這樣的拍法一般會將它歸類為「照片」;如果可以將該景點的地貌融入為取景的造形元素,甚至摻入個人主觀的詮釋方式,那麼,過程中已經稍稍脫離了再現的訴求,這時創作的基本行為已經逐步形成,是可以期待的,那是提升後孕育出「作品」的初階雛形。

談「想法」,這就有點棘手麻煩了,不過,也因為「想法」的差異,正可以讓攝影世界展現多樣、多采的各式面貌。同一個標的物或場景,不同「想法」的攝影人所拍攝出來的作品,必然會呈現不同的創作力與參透氣息,這是攝影之所以迷人之處。

何謂攝影「理念想法」?簡扼的解釋是:攝影者將自身主觀的解釋方式反映於創作框架的佈局、層次調整和旨意企求等。換句話說,把被攝物的影像視作造形元素,進行個人化的重組,摻入解釋訊息,令其遠離「照片」的表層意義。


(↑左圖是旅遊照片的拍法,着重「再現」;右圖加入技巧與個人「想法」試圖令其成為「攝影創作」。)

好比拍攝一處風景,不僅要重現該景觀的特色,進一步將景觀的構成元素視為創作裡的「點」「線」「面」,審視均衡、明暗調節奏、景深對應......等,越過淺層的浮光掠影,企圖讓每一次曝光都可成為一件件屬於個人的「攝影創作」。

風景攝影是所有題材裡最為廣受歡迎的主題項目,因此,當今攝影家們都好「衝景」,跑遍世界各地有名的知名景點,這是方法之一;另一派說法是,何苦呢?何其勞民傷財,結果你拍我拍大家大同小異、區隔不大,於是堅守本地,深入配合天候條件,拍出最好的作品問世。這兩種方式無所謂對或錯,就看各人如何選擇了,亦是「想法」的差異。

  ● 客觀條件

攝影工作大多還得看老天爺如何給條件 —— 天候與光線。

晨昏是攝影人的最愛,其天色大多十分討喜,那參加一般性旅遊團還能有啥作為?沒錯,講白了就是純粹碰運氣。機率?都跟你講碰運氣了,還算機率?心中當然滿懷「希望」。

「天候條件」是攝影工作的靈魂主軸,好的天候條件不一定就是豔陽高照,要是天天出個大太陽,玩相機的人大多會意興闌珊搖頭晃腦。大家都期盼有著朵朵白雲飄浮於天際、陽光忽隱忽現、烏雲密佈雷雨交加......等,但這一些都是可遇而不可求。

比如自己周遭想拍攝的諸多場景,平日早已先勘好角度與拍攝 Spot,之後天天查看天候的變化,一有理想的狀況才會出門去獵取,如此充份條件絕非一般短暫訪客所能相提並論。所以,在地攝影人比較能夠拍好在地景物的原因就在於此。

去年我也曾參加過專門拍照的攝影團,人多好壯膽,有些地方半夜裡不可能單獨一個人前往,熊蛇出沒,險象意外在所難免。不過參加下來,天候條件依舊是奈何不了的事。「有夢最美」,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斬獲也說不定,是吧?走囉!

[清點裝備]:全部行頭包括兩只機身、三支鏡頭和腳架,重達 22.5 磅(10.2 公斤,僅只攝影器材),也夠扛的了,這是事前的準備。出發前一天,當然先查察每個地方的氣象預報,手機裡當然還有「實況衛星雲圖」的連結。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1:18 (IP:  ) T 5758_R 4 引 用
為了記錄以及方便大家的暸解起見,底下的照片全都附上拍攝參數,歡迎有興趣攝影的前輩們共相研討和不吝賜教,多交流多進步,至誠祝福大家拍攝之旅天天順心愉快!


△《Bell Rock》24-70mm f/2.8G ED @ 24mm, f/20, 1/15 sec, ISO-100

《Bell Rock (Arizona)》 / 《Sedona, Arizona》 / 《Scenic Sedona》

雲層相當厚實,要雨不雨,可喜的是沒有強烈陽光將紅岩山頭照射得明暗對比太大,當然也有相對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欠缺亮麗多彩的天空顏色。使用小光圈 f/20?曝光僅只 1/15 秒,不用腳架勢必要功虧一簣。

能用腳架的地方,我大致不會忽略過,原因在於想要有最大的景深與優越畫質,其關鍵在於避免晃動、極小化光圈以及降低 ISO,在這樣的要求條件下,手持相機拍攝恐怕要難竟其功,馬虎不得。

甚至,還得搭配快門線,或者以自拍模式取代,進而 Mirror Lock-Up、延遲曝光,這一些都是從經驗中得來,是誰都辦得到的基礎技巧。人說一分錢一分貨,攝影領域亦然,一分「執着」就會有多一分優異的「質感」。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1:47 (IP:  ) T 5758_R 5 引 用

△《Balanced Rock》24-70mm f/2.8G ED @ 44mm, f/20, 1/20 sec, ISO-100

《Balanced Rock》 / 《平衡石》

這座《平衡石》相當巨大,昂天矗立著,頗有大軍壓境之勢,其大小約略等於三輛巴士的總和,這可以從岩石底下路過行人的比例大致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純就攝影的取材與角度而言,這樣的光線不是我想要的,因為再怎麼拍攝,依舊脫離不了「明信片」的窠臼框架。旅遊團就有這一項缺點,地利可以,天時可不是短暫訪客所能選擇。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2:16 (IP:  ) T 5758_R 6 引 用

△《Delicate Arch》24-70mm f/2.8G ED @ 32mm, f/20, 1/30 sec, ISO-100

《Delicate Arch》 / 《精緻拱門》

為了拍攝這座著名的拱門,可就比較辛苦些了,揹著笨重器材上山得走上一個小時,而且有幾處險坡。最遺憾是:拍不得黃昏落日,下午兩點出發,6:30 pm 就得回到停車場,公園警察鐵面無私,愈時是要開罰單的。

這《精緻拱門》在攝影界非常有名,猶他州與亞利桑納州大小拱門就有上千處,就數這拱門最獨特巨大因而揚名國際。冬季天黑得早,或許機會較好,但是冰雪是否阻路或者開放?我並不清楚。設若有個落日夕陽懸掛在拱門邊,其意象應該更為絢爛引人入勝才是。

或許我的奢望根本是多餘,網上一查,知名攝影平台 [Flickr] 上幾乎鮮少見過有寒冬覆雪的 《Delicate Arch》,其發表作品的可多是全球性的攝影大咖,年紀輕的,敢衝;年紀大一點的,技巧老練品味自屬不凡。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2:43 (IP:  ) T 5758_R 7 引 用

△《Little Creek》24-70mm f/2.8G ED @ 24mm, f/10, 1/800 sec, ISO-400

《Arches National Park, Utah》 / 《拱門國家公園》

《精緻拱門》山腳下,路過這一處步道旁的小溪流,蠻荒意味濃厚。因趕路關係,來不及架上腳架,強迫自己手持拍攝,看看退步了沒?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3:11 (IP:  ) T 5758_R 8 引 用

△《Sunrise Go through the Mesa Arch》24-70mm f/2.8G ED @ 24mm, f/22, 0.625 sec, ISO-100. extra tools: GND 0.9

《Mesa Arch》 / 《梅薩拱門》
《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 Utah》 / 《峽谷地國家公園》

這處《梅薩拱門》是我這趟攝影之旅最期待的主要景點之一,其特色是:日出時第一道曙光將從拱門內直接迎面投射過來。天候條件當然是要有一個大晴天,上次來這時遇上了陰霧籠罩,啥東西全都看不見,自是鍛羽而歸。

拍日出必需起個大清早是一件辛苦的事,不過要是碰上大景,一切辛勞都是值得的。問題是,你會查氣象,別人比你更在行,何況這個拍攝點不太寬敞,大約只允許容下七、八支腳架,沒想到我們摸黑上山到此時,早已經有五、六個攝影人擺好陣仗正等候著。

我的位置不甚滿意,太陽位置太過居中,如果能夠向左稍稍偏移一些應該更加理想,可惜是左右根本動彈不得。之後再來的攝影者只能爬在兩旁地上、手持相機拍攝!是該心滿意足了,但也僅止於事後的自我安慰。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3:35 (IP:  ) T 5758_R 9 引 用

△《Golden Sunrise above the Desert》14-24mm f/2.8G ED @ 21mm, f/22, 1/5 sec, ISO-100. Extra tools: GND 0.9

《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 / 《峽谷地國家公園》

拍妥《梅薩拱門》,往右一移動,沒想到,這情境比我預期還要震撼!底下是一大片寸草不生的大荒漠,幾乎看不到盡頭。這讓我倒抽了一大口冷氣!這不是我夢寐中想一探究竟的枯寂絕境嗎?

短暫推敲,不可磋跎、瞬間即逝啊!剛爬上來的晨曦太陽已經快要沒入濃厚的雲層裡了。急忙設置水平、測光、調整光圈與曝光補賞......,按下快門時,那份飄飄然的滿足感能用什麼言詞形容呢?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3:59 (IP:  ) T 5758_R 10 引 用

△《Wild West Desert in Early Morning》24-70mm f/2.8G ED @ 44mm, f/20, 1/8 sec, ISO-100

《Dead Horse Point State Park》

這處《Dead Horse Point State Park》一般攝影作品比較少見,我們起個大清早來到此地拍攝,靠近之前,層次異外分明,令人雀躍不已。但是太快、太快了!霎時天空中薄薄的雲靄逐漸散開,待拍攝之時,荒漠的層次太過鮮明了,誠屬美中不足。

不過,可以將這荒漠景象納入攝影之旅的作品行囊,也是萬中之幸。因為下次再來又不知是何時?即使重新再來過,其光線與天候條件不見得要比目前的情況還能更好。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4:30 (IP:  ) T 5758_R 11 引 用

△《Huge Red Rocks》24-70mm f/2.8G ED @ 28mm, f/20, 1/13 sec, ISO-100

《Monument Valley, Utah》 / 《紀念碑谷》

《Monument Valley / 紀念碑谷》這地方我特別喜歡,是美國西部的經典地形地標,一大片一望無際的紅土高原,總要令人想起 John Wayne,我年輕時十分欣賞的西部牛仔。

地形風貌依舊,可惜人文氣息滑落了,原因是,商業味道逐漸籠罩。保留區內的一切營生作為大多由納瓦霍族的族裔掌管,見錢眼開,參訪的接駁車上裝著擴音喇叭,此起彼落,不斷播放著:「Hurry up! Hurry up! Back to the shuttle! We’re leaving now ... Hurry up! Hurry up!」,音量之大還真響徹雲霄。

我們的隨團導遊也夠混,當路經亞利桑那與猶他州界的筆直公路大景時竟然沒有停留?待我提醒抗議,他卻說無法 U-turn?氣炸眾人啊!如此偷工減料,當然要影響後來給予的 tips。

不過,再怎麼不滿意,風景仍然矗立著,千年萬年不易其容。哪天有機會再來,務必自己開車,在允許的範圍內四處蹓躂,應該可以找尋到更理想的畫面佈局與自認為比較優質的結構。


(↑上圖是2011年徒手拍攝的《紀念碑谷》,那時還使用 D80 初階相機。這次導遊沒停車,大家怎會爽快呢?)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5:03 (IP:  ) T 5758_R 12 引 用

△《Three Sisters Mitchell Mesa》24-70mm f/2.8G ED @ 38mm, f/9, 1/500 sec, ISO-400

《Monument Valley, Utah》 / 《紀念碑谷》

深入看風景的敞篷接駁車上,風塵僕僕、顛簸厲害,沒得選擇只能手持拍攝。一連串綿延不斷的景緻當然目不暇給,可惜就是無法下車架腳架。

那些昂揚而起的巨大紅岩十足憾動人心,融入其中自是訝異於老天的鬼斧神工,你我無不都是短暫的借住在這世上而已。走過拍下了它們,反躬自省,人類是何等地渺小。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5:28 (IP:  ) T 5758_R 13 引 用

△《West Wilderness》24-70mm f/2.8G ED @ 32mm, f/20, 1/60 sec, ISO-100

《Monument Valley, Utah》 / 《紀念碑谷》

昂揚而起,萬年風沙的侵蝕,將巨石四周堆積成永遠撼動不了的基座,是大自然的律動,也是上蒼的傑作,邊拍照心底不由自主如此讚嘆著......。

這種地貌舉世罕見哪!身臨其境自是興奮莫名。不過也有缺憾,構圖上仍舊未能盡如己意,平穩平實而已,絲毫談不上個人預想期望的角度與結構。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6:05 (IP:  ) T 5758_R 14 引 用

△《Colors and Its Structure》24-70mm f/2.8G ED @ 70mm, f/6.3, 1/50 sec, ISO-1600

About the《Antelope Canyon》 / 《羚羊峽谷》

除了荒漠大場景,《羚羊峽谷》也是這趟拍攝之旅最值得期待的重頭戲之一,峽谷內的景觀因光線的變化而產生多樣的風情,是很多國際攝影家們期待可以到達的攝影天地。

經年累月的風化,讓紅岩表面的粉砂有如流水般隨風飄逸,空氣裡總瀰漫著極為細緻的塵沙。中午時分透過谷頂縫隙的日照,會有非常迷人的光束,不過需要看你何時抵達,我們當然是錯過了。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6:33 (IP:  ) T 5758_R 15 引 用

△《Expression of the Red Rocks》24-70mm f/2.8G ED @ 34mm, f/7.1, 1/25 sec, ISO-1600

About the《Antelope Canyon》 / 《羚羊峽谷》

之所以迷戀《羚羊峽谷》,主因是,千變萬化,一轉身一抬頭多是永遠拍不完的奇景,可以很具象,也可以抽象呈現,更可以 Close-up 細細刻畫出紅岩的肌理紋路,色彩變化多端,確是攝影人的造境天堂。

這峽谷狹窄之處,有些地方還真容不下兩個人同時並肩走過,因此峽谷內禁止攜帶攝影三腳架,而這,也正挑戰著攝影者徒手拍攝的功力。

如果你真有興趣好好拍攝《羚羊峽谷》,那麼還有另一種走法,就是參加當地導遊帶團的「攝影隊」,可以攜帶腳架,拍攝中途前後有人把關,不讓一般遊客干擾攝影人的拍攝,費用較高些,兩個小時一人 $130 美元;我們這種一般團僅只 $48 元。

/ 《Adventurous Antelope Canyon Photo Tour (AACPT)》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7:05 (IP:  ) T 5758_R 16 引 用

△《Lights & Calligraphy》24-70mm f/2.8G ED @ 55mm, f/7.1, 1/30 sec, ISO-1600

About the《Antelope Canyon》 / 《羚羊峽谷》

這樣的表現方式委實十分過癮,要質地有質地,要層次更是明暗分離,各有各的角色與份量。如果從攝影創作的角度而言,《羚羊峽谷》給予的造形元素確實可圈可點,點、線、面樣樣具足,更加令人想要親近。

這趟是我第二次入進入這處峽谷,興奮之情一樣就是不亞於當年的驚艷。底下是上一次《羚羊峽谷》之旅,在【綠翠園】的一篇報告:

/ 《羚羊峽谷.Antelope Canyon》


△《Driftwood》24-70mm f/2.8G ED @ 55mm, f/6.3, 1/15 sec, ISO-1600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7:39 (IP:  ) T 5758_R 17 引 用

△《Textures of the Red Rocks》24-70mm f/2.8G ED @ 32mm, f/7.1, 1/160 sec, ISO-1600

About the《Antelope Canyon》 / 《羚羊峽谷》

這是仰角拍攝的紅岩紋路,拍攝下來不由得要暗自吹一下口哨,愛死它了!一般拍攝風景大多人云亦云,原本就不好「出頭天」,個人風格難以形塑,這是真心話。

這裡我的構圖方式是:讓她「圖案」化。以流轉的平行紋路貫穿整體畫面,右上方稍微留個缺口,令其不致流於圖案形式的平滯刻板,嘗試賦予抽象化的技法與表達。

當一腳跨進這處峽谷裡時,千頭萬緒,也該理出一個拍攝主軸的端倪。其實這樣的場域,你同樣可以拍好它們的,只要稍稍用點心思去拍攝,事後你儘可向他人大聲說出「Exactly! It is my photo work with intention!」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8:20 (IP:  ) T 5758_R 18 引 用

△《Calligraphy and colors》24-70mm f/2.8G ED @ 34mm, f/7.1, 1/60 sec, ISO-1600

About the《Antelope Canyon》 / 《羚羊峽谷》

峽谷裡充滿細微塵埃,如果來者是使用單眼相機,千萬別在裡頭更換鏡頭,否則一定嚴重入塵,後面行程的拍攝必然大受影響,不得不注意,疏忽不得。

另一個考量點是:谷內光線不是很充份,最傷腦筋是塊面的明暗差比極大,如何曝光是個很大的問題與考驗。上次我使用的相機是 D80,畫質稍微略拙;而今次相機升級了,是否該冒個風險?

於是我決定改以 HDR (High Dynamic Range) 拍攝,我知道成功率勢必偏低,但,不冒一下險可能也將要後悔。

HDR (高動態範圍成像) 是什麼?就是按一次快門相機自動連拍兩張,一張以亮處單點測光完成拍攝,另一張則以暗處作為標準,相機軟體再自行組合。風險在於:手持拍攝可以兩次瞬間曝光都可不移位嗎?如果架上三腳架,當然不存在這個問題。

這裡貼出來的這幾張《羚羊峽谷》都是使用 HDR 拍攝,成功率大慨只有 12%,我要質不要量,也算是十分滿意了。一般攝影人拍攝的 HDR 作品,大多分別拍攝三到五張,再經後製軟體合成;目前比較高階的相機已有 HDR 的功能,自是省事不少。


/ 《High Dynamic Range》 / 《高動態範圍成像》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8:52 (IP:  ) T 5758_R 19 引 用

△《Exit of the Canyon》24-70mm f/2.8G ED @ 31mm, f/7.1, 1/60 sec, ISO-1600

About the《Antelope Canyon》 / 《羚羊峽谷》

紅岩石的紋路就是讓人萬分喜愛,「創作」?「創作」!端看你如何去鋪陳去佈局了。

層次與質地厚實可觀,那是大自然的賜予,瑰麗形色、引人沉醉,好好用心拍攝它們,都可以是一幅幅難能可貴的佳構。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9:25 (IP:  ) T 5758_R 20 引 用

△《Foggy Pond》24-70mm f/2.8G ED @ 70mm, f/20, 2.5 sec, ISO-100. Extra tools: GND 0.9

出門拍照,時不時要留意周遭情境的變化。這天我們投宿在小鎮 Bryce Canyon City,這個鄉下城鎮很小,長住人口不到200人,算是純樸純淨的小城。

旅館邊有個小池塘,臨近日落時分,昏黃光線再加上流入了一大片濃霧,倒也把小鎮綴飾得渺渺茫茫、頗具姿色,怎不教人驚呼讚嘆?


△《Golden Pond under Foggy Sunset》24-70mm f/2.8G ED @ 70mm, f/20 , 0.3 sec, ISO-100. extra tools: GND 0.9

趕緊弄妥腳架,訴求點是:營造水彩或現代水墨畫的佈局與氛圍。前後兩張的拍攝時間僅只相隔兩三分鐘而已,變化奇快無比。而這種拍攝方式是旅遊團固定行程之外的額外收穫,拍好一張算多一張。

《Bryce Canyon City, Utah》 / 《布萊斯峽谷城》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2:59:59 (IP:  ) T 5758_R 21 引 用

△《Iconic Colorado River》14-24mm f/2.8G ED @ 17mm, f/10, 1/640 sec, ISO-800

《Horseshoe Bend》 / 《蹄鐵灣》

這處《蹄鐵灣》太出名了,於我而言難免乏善可陳。全世界所有攝影人都要到此一遊一拍,不拍,彷彿成就不了所謂的「大器」。

問題是:還真有些頂級佳作問世咧!有人讓畫面包含有日落夕陽,更有些瘋子摸黑上山拍攝,讓《蹄鐵灣》籠罩在夜空星河 (Milky Way) 之下,既唯美又震撼。不過風險不小,安全堪慮,坦白說這方式我就很難做得到。

何謂風險?我們抵達的時間是下午兩三點,從停車場到這裡走路也得40幾分鐘,上坡下崁,有些辛苦。風險是,風力很強,看看這科羅拉多河 (Colorado River) 的繞道轉折灣,嚴酷險峻,底下河床有幾百英呎深,岸邊沒有任何的柵欄。

首先我試著以腳架拍攝,但再怎麼靠近懸崖邊就是無法拍出全貌。最後,只能趴在地上,將身子緊緊貼在地面的紅砂石,雙手騰空向外舉出相機,才能膽顫心驚地完成這張照片的拍攝。那時候從側面刮過來的強勁風沙打在臉上的刺痛記憶,至今仍舊印象深刻。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3:00:24 (IP:  ) T 5758_R 22 引 用

△《All the Thing As You Seeing》14-24mm f/2.8G ED @ 19mm, f/30, 1/30 sec, ISO-100. Using with HDR to shoot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Utah》 / 《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布萊斯峽谷》堪稱是一處天下奇景,面積145平方公里,全由高聳的巨大岩柱所形成,壯麗峻峭,教人驚訝稱奇。這峽谷最好的拍攝條件是:日出,以及覆蓋皚皚白雪的冬季。旅遊團沒有這樣的選擇,一來冬天山路難行不出團,二來拍攝日出會讓團員們頻頻叫苦。

這是一座天然的美景殿堂,由強風、冰雪和雨水侵蝕沉積而成,橘紅色岩柱的樣式五花八門,誠然是老天爺的精雕巨作,篤信佛教的可以解釋為一尊尊釋迦牟尼佛,基督教徒們則可以信誓旦旦指出那是基督降愛於世人的禮物與圖騰。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3:00:53 (IP:  ) T 5758_R 23 引 用

△《A Natural World》14-24mm f/2.8G ED @ 22mm, f/20, 1/13 sec, ISO-100. Using with HDR to shoot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Utah》 / 《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我們來到《布萊斯峽谷》的前一晚才下過大雨,觀景台與谷底連結的狹窄步道泥濘難行,也只好將近四處游移拍攝了。這天要拍攝《布萊斯峽谷》其實也有些難度,原因是出了個大太陽,明暗差對比極大,如果使用 GND 中灰漸層鏡作平衡,可能又要讓有些局部過於色偏和渾黯了。

於是我選擇了 HDR 拍攝,總算拉近了一點明暗的對比差距。如果沒有攜帶腳架,情況會跟《羚羊峽谷》的窘境一樣,只能望著一片大好美景而興嘆。HDR 的設定也要小心,落差比不要太大,否則會壓平該有的層次以及作品的厚度。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3:01:19 (IP:  ) T 5758_R 24 引 用

△《A Natural World》14-24mm f/2.8G ED @ 19mm, f/20, 1/30 sec, ISO-100. Using with HDR to shoot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Utah》 / 《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以美國西南部而言,《布萊斯峽谷》的知名度沒有其他知名景點來得響亮,位置稍微偏僻一些,反倒而遊客不致於太過擁擠。如果時間允許,下到谷底繞它一圈,相信會有其他更好的照片產生,起碼在構圖上更能有所轉圜與突破。

就遺憾下不到谷底去「尋尋覓覓」,否則拍攝過程應該要十分忙碌盡興才是。

攝影迷人之處在於:有些佳構常會在無意間頓時浮現。聊備一點基本技巧之後,有幸遇上可入鏡的理想題材,瞬間發揮,那種「可能性」的挖掘、形塑與延展,就是令人醉心的「創作」過程與終極鵠的。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3:01:47 (IP:  ) T 5758_R 25 引 用

△《Towers of the Virgin》24-70mm f/2.8G ED @ 50mm, f/20, 1/60 sec, ISO-100

《Zion National Park》 / 《錫安國家公園》

《錫安國家公園》在西南巨環的盛名永遠不墜,美國國內不少上了年紀的攝影家總愛流連、穿梭其間。其出名處在於崇高山岳和淙淙溪流,名岳高聳,更是愛好攀岩者的挑戰天堂;Virgin River 及其支流流穿整個錫安公園。不過想要進入有名的 [The Subway],還得辦理入山登記,每天限量人數,因此一般旅遊團不可能去到 [The Subway]。

這張是在旅客中心後方拍得的 [Towers of the Virgin],其名 [聖母瑪利亞之塔山],左上方是聖殿 [Temples],整個山體形象有如張開翅膀的老鷹。這天天氣太過晴朗,萬里無雲陽光直射,拍不出氣象萬千、撼動人心的磅礴氣勢,也僅止於「到此一遊」的層次。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3:02:31 (IP:  ) T 5758_R 26 引 用

△《Canyon Mountains》24-70mm f/2.8G ED @ 29mm, f/20, 1/40 sec, ISO-100

《Zion National Park》 / 《錫安國家公園》

我就曾在內華達山脈的高山上,一大清早天才微微亮,老遠就瞧見一位攝影人正彎著腰在三腳架後方調動相機,那情境那身影就是教人無由肅敬欽佩!

攝影路本就孤單,要與大自然為伍,狼豺出沒,晨昏摸黑趕路必然備極艱辛。如果,要是可以年輕個10 幾歲,弄一輛高頂 Camper or trailer 四處為家,那該有多好!這是我這一輩子早已錯過的夢想。

就像這樣的山景,如果方便野外露宿,半夜三四點可以拍攝銀河與繁星,那才是夢寐中的旖旎夢境哪!憑著想像四處神遊?何不坐而言起而行?體力與危險度恐怕都得斟酌,也不是那麼輕鬆簡單就是。

縱使身處崇山峻嶺裡,另一個值得考量的重點是:如何善用地形地物?而且錙銖必較?這是我最近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要是真「看不見」,那也就罷了;如果可以進一步推敲思索,更用點心,其拍攝成果必然會有更上層樓的優越表現。

以上頭《Canyon Mountains》為例,前景的仙人掌本就生長在那裡,拍攝時如果相機左右挪移幾吋,或者往前或退後幾步,其結果應該要截然不同。吹毛求疵?對!就是吹毛求疵。隨意一拍最為可惜,潛沉、放慢腳步、爬上或蹲下,是自我嚴苛要求的練習基礎。

底下(題外話)是我新近吹毛求疵的拍攝經歷與實驗結果,之所以提出來獻醜,主要是因應於何謂「錙銖必較」。

這處海邊是北加州一號公路旁的小鎮 Rockaway,居民不多,只有幾家餐廳與旅館,一波波強勁翻滾的海浪是我特別喜歡嘗試長時間曝光的好地方。現場其實無甚可觀之處,滾動不息的浪濤則讓我廢寢忘食,可以花上幾個下午流連其間認真「造境」。

相機左右移了又移,大膽讓前面巨大石頭群成為前景框架;這天是星期六,沙灘上的沙灘客不少。問題來了!淨空現場嗎?如果所有人都游走不定,極小光圈 f/20 再加上 195 秒曝光應該綽綽有餘;但石縫間的這一夥人坐著一動也不動,怎麼辦?乾脆就隨聽天命吧!

舉這個例子說明我的一點拍攝心得 —— 隨時「錙銖必較」。

不過這照片仍舊存有一個不好解決的疑惑,就是對焦點的問題。原先以前景大石頭作為對焦,結果後面海面上巨大岩石的畫質鬆弛失去銳利度,因此改以沙灘人物作為對焦點(目前看到的這張),前景石頭卻稍稍失焦,還真兩難哩!

我總希望一次曝光就可到位,萬不得已才進行後製。後製的方法是透過軟體將兩張不同對焦點的同景照片進行堆疊 (Stack),不過沙灘上那夥人物可就不一定可以渾然天成了。後來,我不太喜歡後製,後製可以改變或改善原狀,但也可造假,因此這幾年我拍攝的照片較少經過後製,目的是要避免偏離「真」的本義。


△《Enjoying Sunshine on the Beach on Saturday》70-200mm @ 82mm, f/20, 195 sec, ISO-40. Extra tools: ND1000 + ND4 + ND Grad 0.6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3:03:03 (IP:  ) T 5758_R 27 引 用

△《Red Lands》24-70mm f/2.8G ED @ 32mm, f/20, 1/15 sec, ISO-100

《Lake Powell, Arizona》 / 《鮑威爾湖》

這是一片紅土荒漠高原,非常蕭瑟荒蕪。又來神遊一下,假設夜裡,有一輪明月高掛在枝枒之間,昏昏黃黃帶有一點微暈,那是何等之美好!不也是另一種造境?可惜時間不對,這是一個大清早。

旅遊團的團友們搭船遊《鮑威爾湖》去了,由於上次已經走過,知道景況如何,遊船的晃動又不利於拍照,因此我選擇留在岸邊另謀打算。這是一塊小景,有如一篇散文一般,清新,期待可以雅緻。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3:03:24 (IP:  ) T 5758_R 28 引 用

△《Foggy Dusk》24-70mm f/2.8G ED @ 70mm, f/20, 15 sec, ISO-100

《Bryce Canyon City, Utah》 / 《布萊斯峽谷城》

要雅緻?住進旅館後,傍晚濃霧流進了這個高原小鎮 Bryce Canyon City,虛無飄渺間煞是迷惘好看。原本準備好在這裡拍攝滿月月出,遺憾是烏雲籠罩,滿月沒拍成,倒變成了一片大霧景。

一樣是小景題材,當地居民的房舍才剛剛亮燈,遠處樹林就早已呈現隱約分明的層次,屬於是適合表現雅緻的情景。我也知道這樣的照片並不討好,色調低晦無彩,但有些時也該為「寡眾」留存一點嚮往的空間。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3:04:03 (IP:  ) T 5758_R 29 引 用

△《Before Storming Out》24-70mm f/2.8G ED @ 66mm, f/20, 0.7692 sec, ISO-100, Extra tools: CPL


《Monument Valley, Utah》 / 《紀念碑谷》

觀光旅遊團真不適合嚴謹的攝影方式?出發之前我心中依然存有這種疑慮,「碰運氣」的藉口最後終於讓我成行。我不想千里迢迢去拍「到此一遊」的旅遊照片,寄望可以藉諸自然的地形地物,試圖作一番向外「詮釋」與內斂自省的「創作」旅程。

旅途中「運氣」時好時壞,尤其是大陸型氣候的變化多端,動輒陰晴不定、難以預測。這一天下午《紀念碑谷》幾乎每幾分鐘就會有一次光線的驟變,這,是難得的好條件!如此翻滾的密佈烏雲,頓時令我怦然心動躍躍欲試,機會終於來敲門啦!

其結果,也只有如此這般而已,還是不甚滿意。小小淋了一身即時雨,相機濕了,連雨罩都還來不及套上。如果,如果,烏雲之間能夠有幾處縫隙讓陽光由上而下直接透射下來,形成幾道對比分明的光束 Sunbeams,那才是我原先的期待,這回顯然又「摃龜」了。

後來不論去哪裡拍照,我習慣事先做一點功課,看看別人如何找景,這一點非常重要,免得掛一漏萬、有所遺珠差錯;另外就是觀察偶發性的拍法,這可以累積個人在瞬間即時反應的應對能力,因為很多狀況發生時幾乎要讓人措手不及。

因此上面所說的「如果、如果」可不是說著玩的,都是過去儲存諸多記憶經驗的有效措施。換句話說,拍攝這張照片時,鏡頭前我早已掛上了 CPL 偏光鏡,為何?就是等待陽光光束的「降臨、眷顧」,萬一不成,至少還可厚實烏雲的濃度。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4 13:04:57 (IP:  ) T 5758_R 30 引 用

△《Sunrise above the Desert》14-24mm f/2.8G ED @ 24mm, f/22, 1/5 sec, ISO-100. Extra tools: GND 0.9


《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 / 《峽谷地國家公園》

一趟攝影之旅真能拍出幾張好照片?過去的經驗告訴自己:往往事與願違。要有對的拍攝點、對的光線與天候......,這一切都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條件優劣太過不可預料。

出發前我已有全盤皆墨的心理準備,幸運一點的話,能夠有一兩張自己較為滿意的所謂「作品」,那已經要謝天謝地了。況且捫心自問,這幾十年的攝影奔波能有幾幀擲地有聲的「攝影作品」?真的,少矣。

而這一張《Sunrise above the Desert》,勉強是這次攝影之旅自認為比較像樣的照片,剖其原因有二:

1) 不太常見:西南巨環諸州為數不少的大景點幾乎天天被拍攝、天天被發表於網路,這張不以主題景點為拍攝對象的方式比較少見,總算可以硬擠過「亻谷」的窄門。

2) 時間點抓得較為準確:最適合拍攝日出的時間很短,前後不會超過二三分鐘。我刻意將旭日光芒放置於左方岩石的稜線上,於結構而言,應該自有自己的旨意與主張。

這「作品」是這次出遠門拍照一星期下來唯一的滿意成果,希望妳/你會喜歡它。更要感謝妳/你肯花時間仔細瀏覽這一欄《攝影之旅》,非常謝謝。 (End)

回應:竹根 2017-08-14 17:32:10 (IP:  ) T 5758_R 31 引 用
老師!敬禮!有美圖可欣賞,又學了知識。

回應:討海人 2017-08-15 02:38:19 (IP:  ) T 5758_R 32 引 用
厚! 等了好久、就是想一窺這次台客さん跑単幫的収獲、没失望! 

感謝大師、我得細細的、一次再一次、慢慢的欣賞與学習、如獲至宝!!!!!

回應:X Ma 2017-08-15 08:14:26 (IP:  ) T 5758_R 33 引 用
Dear 天涯台客さん 吉祥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琳瑯滿目,技壓翠園,文驚綠野,果然大師。

后學不才,腦筋糊塗,激賞之外難免神傷,因為 Sophia 已離我而去,良辰盛景只勘回憶:




◆DELICATE ARCH◆


看了 天涯台客さん的大作才知道在下懵懵懂懂無知之極。

“揹著笨重器材上山得走上一個小時,而且有幾處險坡。最遺憾是:拍不得黃昏落日,”

>> 像機、腳架背包加一瓶水10公斤不到!雖然沒有大太陽(雲層厚重),走上一個小時是比不上林義傑,不過還是年輕力壯,肢體敏捷莫屬!恭喜!

>>等到黃昏落日只是影子長一點,太陽在天涯台客さん的右后方,Arch 和雲天紅沉一些之外什也沒有,天涯台客さん不必最感覺遺憾!

>>還有”落日夕陽懸掛在拱門邊,其意象應該更為絢爛引人入勝才是”。完全同意,不過”意象” 實際可用 Photoshop 或在夢境中得到,祝操作與作夢愉快!


回應:X Ma 2017-08-15 08:36:05 (IP:  ) T 5758_R 34 引 用
“知名攝影平台 [Flickr] 上幾乎鮮少見過有寒冬覆雪的 《Delicate Arch》,其發表作品的可多是全球性的攝影大咖,年紀輕的,敢衝;年紀大一點的,技巧老練品味自屬不凡。”


>> 偉哉斯言,不過打開天涯台客さん說的《Delicate Arch》看一看,真的沒看到有多少比天涯台客さん貼的 Arch 高明多少的,殘念!天涯台客さん因此不必用”全球性的攝影大咖”唬人,也不必妄自菲薄。

>>天涯台客さん走的 “攝影之旅:美國西南” 本就是北回歸線半沙漠乾草岩礫地帶,終年難見雪雨,鮮少見過有寒冬覆雪的《Delicate Arch》純屬自然不過。

>>不過如果天涯台客 さん一定要自己拍攝寒冬覆雪的《Delicate Arch》,可在冬季天天查看 Arch National Park 的天氣預報,看看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會下雪 …..

>>如果天涯台客さん 只看『古狗』圖就能滿足,不須要原汁原味的,保證加拿大溫哥華的朋友一定能幫天涯台客さん找到不少。

>>如果天涯台客さん不執著 ”全球性的攝影大咖” 的作品,下面乙張可供參考:




祝愉快!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5 09:30:03 (IP:  ) T 5758_R 35 引 用
>> R31

謝謝竹根大爺不吝予以賞光,加減跑加減拍,盡力而已,希望沒弄壞大家的品味就好。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5 09:31:48 (IP:  ) T 5758_R 36 引 用
>> R32

嚄!討海大爺就愛說笑。

「跑單幫」形同「海蟑螂」,畢竟還是小格局成不了氣候。拍幾張照片誤人娛己罷了,委實難登大雅之堂。

回應:什麼和什麼 2017-08-16 00:44:04 (IP:  ) T 5758_R 37 引 用
台客大人和各位大大平安!

感謝台客大人無私分享⋯揹著專業相機等去荒郊野外,器材再輕,都是很辛苦的,
我在馬路上都摔倒壞好幾隻儍瓜相機和手機,現在,飛來飛去,只能靠i系列隨手拍,
畢竟在限定的時間和地點,天時⋯⋯好難喔!

回應:討海人 2017-08-16 03:28:49 (IP:  ) T 5758_R 38 引 用
什麼和什麼前輩安~~

Ha~Ha~

隅綿都是過来人、有次為了拍一個瀑布景、我在山腰滑溜了十幾公尺、

那時的心境是不管是摔断手也好、摔断腿也好、就是不能摔壞相機、

最後相機是保住了、但是一身是泥巴!

台客さん這次去的◆DELICATE ARCH◆我也去過、只是我走到半途約30分鐘、

実在走不動了、只好用Mini大砲拍下幾張回家繳考巻、這般苦活真是非経親身

体験者難於了解、

那鍋 《Horseshoe Bend》 / 《蹄鐵灣》也是! 最要命的是要走過一大片

沙漠、走沙漠要消耗双倍体力!我走了一個小時才到、扒下来拍了幾張後想到

還要回頭走一個小時(變成上坡)、我差点哭了! 那次台客さん是站在山頭拍手!


回應:什麼和什麼 2017-08-16 03:37:04 (IP:  ) T 5758_R 39 引 用
突然想到,8/21是北美地區觀察日蝕現象的好時機,如果這天去郊外拍照⋯
每次有天象奇景時,在下好像都在地球的另一邊,這⋯⋯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18 16:12:49 (IP:  ) T 5758_R 40 引 用
昨今兩天全在外頭奔波,南灣北灣兩頭跑,都是見老朋友敘敘舊。

什麼和什麼 賢拜 跟討海大爺開起拍照遇難記的討論會囉,蠻有意思,哈!

不管是糗事或意外,在外拍照難免都會遇到,也可從中記取一些經驗就是。

小弟也有類似的遭遇,哪天再來跟各位作報告。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31 06:38:19 (IP:  ) T 5758_R 41 引 用
 
出外拍照難免要遇上一些糗事或者意外,糗事自我解嘲一番,事過雲淡風輕,甚至是美好的回憶;如果事屬意外,輕者傷財;重者或許「傷心欲絕」不太好玩。

我也來述說一下兩次不愉快的拍攝經驗,一次有驚無險,但有點氣惱又臉紅;另一次則是至今為止仍舊耿耿於懷。先來談第一次的際遇:



外出拍照糗事篇(1)

眼尖的網友們可能對這張照片的印象相當熟悉才對,原因是她是舊金山的經典畫面。街上販售的大型海報、明信片、紙製品等觀光紀念品都印有她的美麗影像。主題是:暮色下舊金山海灣大橋 (Bay Bridge) 與橋下遙望市區的天際線 (Skyline)。

不過,真正能夠抵達這一處拍攝點的攝影者其實不會太多,主要是不好去到那裡。在地攝影家們縱使個個躍躍欲試,不過,一想到要走那一段險路難免又要卻步而作罷。甚至還有國際攝影人四處打聽如何到達?我就曾接到過外地攝影家的電郵,要求提供資料。

在地有經驗的攝影人,大多豪爽豪邁,甚至善意當你的嚮導。剛開始研究這處拍攝點時,我也一樣渾渾霍霍,從 Google map 不斷搜尋如何前往?還曾經傻乎乎一個人跑去詢問海岸防衛隊的黑人衛兵能否讓我進去拍照?「Get out of here!」是迎面丟過來的答案。

先說其困難度:

1) 很難停車:Treasure Island 公用停車格大概只有 15 個,販賣熱狗的餐車長期佔用一個,還真是一位難求,去這裡拍照起碼需時 2 個小時。(Google地圖:圓紫色為停車位置,圓綠色是拍攝地點。)

2) 精確的拍攝點是在 Yerba Buena Island,而從 Treasure Island 徒步到緊鄰的 Yerba Buena Island,大約需走 30 分鐘,距離不算遠,但路況不好甚至險象環生,走在馬路旁與車爭道,有些路段根本無路可走,必須學著馬戲團的走鋼索小丑,在水泥矮牆上搖搖晃晃、亦步亦趨前進。

3) 最要命是:拍攝點是一處角度很大的險坡,地上泥沙鬆軟,腳架不太能固定;險坡下就是滔滔不盡的舊金山灣海水,稍一不慎隨時都有摔落下去、甚或滅頂的可能。



大致情況敘述過,糗事也跟著來了!

這天待我準備架三腳架時,突然發現腳架上一顆重要的螺絲不見!(上右圖是拆開的螺絲。)這怎麼可能?是掉在剛來的路上?怎麼拍?完了!......完啦!眼看最好拍攝的時間時段就要錯過......!急啊!

勉強將相機裝上腳架,裝是可以裝上,也不致於摔落下來,但就是不能拴緊,調動水平與左右傾斜角度的功能全都失靈,天!該怎麼辦?

這腳架還是義大利口碑不差的優質品牌「Manfrotto」呢,怎可能讓螺絲輕易鬆脫?未免太扯了吧!何況價格不菲,光是一個球型雲台就花掉我 200 塊錢。

急中生智?哪來的智?不管了,能拍就拍,斜斜歪歪?也管不着了,回家再作調整。

拍完回程路上心中還是心神不寧忐忑不安,螺絲怎會不見?有怒火,有幹瞧,也有期待,路上拿著手電筒到處尋找。結果啥都沒看見。

回到車子打開後車廂,結果......,一顆完好如初的螺絲 —— 躺在後車廂裡跟我眨眼、招手......。


—— 學到的教訓是:從腳架上拿掉相機之同時,務必要轉回轉緊那一顆要命的螺絲。

—— 下次還想去那裡拍照嗎?當然還要!就等待有更好的天色和培養出足夠的膽量。
 

回應:Formosa Stone 2017-08-31 12:39:06 (IP:  ) T 5758_R 42 引 用
台客大人好久不見!平安喜樂!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8-31 13:02:39 (IP:  ) T 5758_R 43 引 用
石頭大人 平安!

確實好久不見了,希望您一切安好如願!

小弟玩物喪志,東跑西跑,整天跟一台黑盒子相機「葛葛藤」沒完沒了......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9-08 11:29:30 (IP:  ) T 5758_R 44 引 用



外出拍照糗事篇(2)

這一天南下到聖克魯斯 (Santa Cruz) 拍攝加州海岸的岩石景觀,拍攝地點叫「鯊魚鰭灣」(Shark Fin Cove),位於聖克魯斯北邊10英哩處的 Davenport。巨大的礁岩令人驚嘆神往,是很多攝影人喜愛流連其間的絕佳場域。

一下車,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色自是喜出望外。下去沙灘的泥石小徑有點坎坷,一不小心隨時就要滑落坎底,但不算太過難走,要時時留意就是。

走到中途,發現這一個高度與角度非常理想,也可能斜坡不好站立,因此眾家發表的攝影作品較為少見,況且,其構圖形態是我心中正想要的結構與佈局,必然樂翻啦!缺點是:不好架設三腳架,必需跨架在矮叢灌木之間,至於有無其他爬蟲類出沒?當時也管不着了。

將攝影背包放置在身邊的灌木上,心想還真是方便,仿若一張小茶几一樣,取放東西至為方便,連彎腰都不需要。把 24-120mm 鏡頭拆下,更換為比較廣角的 14-24mm,因為面對的是一片遼闊的壯麗海景。好不愜意!和風徐徐,說有多美好就有多美好......。

待拍到入神之際,身旁的攝影背包居然緩緩歪斜、緩緩滑落!不禁一陣驚慌 —— 照顧相機好?還是攝影背包?左手順勢抓緊了腳架,相機無虞;右手同時又抓到了攝影背包,但是!不抓背包還好,一抓!卻讓沒有拉上拉鍊的背包內的 24-120mm 鏡頭彈出背包外!慘啦!腳架上的相機絕對不可鬆手,但,眼見一顆 1,000 多元的鏡頭一路扣扣扣往坎底滾落!!這一滾,大約翻滾了有七、八公尺深和遠。



伊娘哩!怎會是這樣?弄妥固定好相機,馬上順著泥石小徑往下去找我那顆心愛的鏡頭......。撿起後,鏡頭遍體泥沙,而,發現鏡頭蓋竟然也彈掉不見了?又者,鏡頭 UV 保護鏡根本就沒裝上?伊娘哩!忘記是哪個傢伙說每次正式拍攝之前,最好拆掉 UV 鏡,說什麼才是講究鏡頭設計的「最佳化」。伊娘哩!還「最佳化」?

拍拍泥沙,鏡頭周圍沒有太大的刮痕或損傷,問題是鏡頭前端的鏡片玻璃上竟然有一處小「凹痕」!馬的 ——,這就報銷了?這只鏡頭陪我不少時日,雖然不是太昂貴或精密的傢伙,不過也真太方便了,是一顆很讓人喜愛的旅遊鏡頭。

鏡頭上有個凹痕窟窿,會不會影響成像的品質?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無從問起。後來一有機會還是會使用它去拍攝,一方面是測試到底有沒有影響畫質的表現或存有任何缺陷?

至今為止,幸好我好似還沒看出有多大的損壞,但心裡難免還是犯嘀咕毛毛的。因此往後比較重要的拍攝,只能捨它而不用。不過卻也因禍得福,當小弟向太太哭訴闖下這等慘禍之時,皇上開恩,居然允許我另購一支比較高級的皇鏡 24-70mm f/2.8G ED!

—— 學到的教訓是:基本動作一定要確確實實,千萬不可偷懶!該拉上拉鍊就需拉上!該裝回保護鏡的,隨時都不可疏忽!



回應:陳水犁 2017-09-10 23:31:17 (IP:  ) T 5758_R 45 引 用
謝謝!收獲良多。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9-11 04:49:28 (IP:  ) T 5758_R 46 引 用
謝謝 陳水犁 兄的捧場,希望小弟沒胡扯就好。祝福天天平安如願!

回應:天涯台客 2017-09-30 16:47:04 (IP:  ) T 5758_R 47 引 用
想像不到吧!前天 9/27 傍晚我在舊金山 Treasure Island 拍攝日落時,突然從背後被推了一把,我人倒地,瞬間歹徒抓走相機,立刻上車揚長而去,前後大約只有 3、4 秒而已。

歹徒至少有兩人,一個開車,另一個行搶。根本來不及看車型、顏色與車牌號碼。已經報案留過筆錄,但不敢抱持任何希望。

灣區最近搶風非常猖狂,大家出門拍照千萬別一個人落單獨行。台灣國內應該沒有這樣的治安問題與困擾,但還是小心為宜。

回應:竹根 2017-09-30 19:24:46 (IP:  ) T 5758_R 49 引 用
哇!這張照片值6,000元。

不過好在財去人平安,惜惜!

台灣倒霉也會遇到機車搶案。



回應:討海人 2017-09-30 22:06:00 (IP:  ) T 5758_R 50 引 用
Dear台客さん早~~

人身安全最重要、身外物去了再買新的、也算升級、

共勉之、

隅綿下星期約個時間午餐為您壓驚!!


 返回 藝文分區 返回 詩 情 畫 藝  ▲往上   頁次: 1 2 

回  應  意  見  主  題

意見主題:【◆ 攝影之旅:美 國 西 南 巨 環 ◆

文章請自行備份,站方不負擔保存之責。
同意網站共享並運用這篇文章。
跟 貼 勿 偏 離 主 題!

貼文請用繁體字。

姓 名:

回應內容:

請在本文章中挑出最夯最切題的關鍵詞s,來提高曝光率,
方便網友上網搜尋,兩關鍵詞之間用“,”(半格)分開。
關鍵詞: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