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分區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舊金山.笛洋藝術博物館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發表:天涯台客 2015-02-02 12:09:38 閱覽數:346696 (IP:  ) T 4553_R 0 引 用


舊金山市與郡人口僅只 84 萬,都會區有 452 萬(美國第11大),大灣區總數達 750 萬,如此的人口數,文化層面的硬體設施卻既深又廣,人文薈萃、鬱蓊繁茂自屬必然。

別的不說,光是舊金山市區裡就有四座藝術博物館,而且歷史悠久頗具規模。地利之便,台客自不量力準備跟鄉親們作一點較為詳盡的導覽介紹,哪天如果妳/你來到舊金山,可以方便你的參訪。

這四座美術館是:[笛洋藝術博物館 / M.H. de Young Museum]、[榮耀軍團藝術博物館 / California Palace of the Legion of Honor]、[舊金山現代藝術館 /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和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舊金山現代藝術館] 目前正擴大整建之中,處於休館狀態,預計要到 2016 年春天之後才能重新對外開放,當今有關現代藝術的展出活動則暫時分散至其他各個美術館,甚或南至 Palo Alto 地區等等。

藝術博物館的資料整理曠日廢時,三個月還完成不了一篇圖文,因此僅先介紹 [笛洋藝術博物館], [榮耀軍團藝術博物館] 幾個月後再作刊登,進度非常緩慢,望請鑒諒。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2 14:33:23 (IP:  ) T 4553_R 101 引 用

       █▆▄▁ 館藏藝術作品 / 美國本土藝術 ▁▄▆█

       ★ American Art ★ 18th-20th Centuries, Galleries 20-29, 50a


美國 1776 年建國迄今才 230 多年,文化層面畢竟根淺葉疏,橫向移植各族各國之人文菁華勢所必需。依現狀而言,大多還是以歐洲為主,亞洲或大洋洲畢竟屬於次文化的範疇。至於印地安原住民及南美瑪雅文化,一般被歸類為原住民藝術的一環,比較難與現代藝術的發展掛鈎。

[笛洋藝術博物館] 分類劃分以此為界線,將十八至二十世紀的藝術作品歸類為「美國本土藝術 (American Art)」,這「本土」與印地安原住民無關,它是由美國新移民所推演展現出來的藝術創作成果,本部門即以此為分水嶺。

   
    △《Job Lot Cheap》Artist: John Frederick Peto (American, 1854-1907), oil on canvas, 29 5/8 x 39 3/4 in. (75.2 x 101 cm), 1892, Location: Gallery 25.

約翰.弗雷德里克.披托 (John Frederick Peto) 是個所謂「視覺陷阱 / Trompe-l‘œil」的畫家,以超乎人類肉眼所能辨識的能力,刻意用最細膩的手法,將描繪的主題表現得逼真惟妙惟肖,彷彿置身於三度空間的錯覺感,包含器物的細微肌理和光線的陳述。

同時期,另一位愛爾蘭裔美籍畫家威廉.哈奈特 (William Harnett, 1848-1892) 也是走同樣的創作路線,又是舊識,兩人的繪畫作品有時還真難以辨別區分。披托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與哈奈特就讀同一所學校 —— 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 (Pennsylvania Academy of the Fine Arts)。

披托與妻子在遷居到新澤西 Island Heights 之後,畢生在這裡從事「視覺陷阱」風格的創作,用以販售給觀光客過活,窮其一生,從沒有任何一家畫廊肯幫他展覽過。披托的繪畫題材大多是最普遍的物品,比如:手槍、馬蹄鐵、信紙、鑰匙和書籍等等,今天看來,的確易於引起共鳴與懷舊的暇思。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2 14:34:11 (IP:  ) T 4553_R 102 引 用

△《Rainy Season in the Tropics》Artist: Frederic Edwin Church (American, 1826-1900), oil on canvas, 56 1/4 x 84 1/4 in. (142.9 x 214 cm), 1866, Location: Gallery 26.

談論美國本土藝術之前,應該先介紹一支影響美國藝術發展甚鉅的繪畫流派 ——「哈德遜河派 (Hudson River School)」,這畫派興起於19世紀中葉,由一群東部的浪漫主義 (Romanticism) 風景畫家所組成,創始者是托馬斯.高爾 (Thomas Cole, 1801- 1848),他們以描繪紐約州哈德遜河谷及其周邊的景色為主要題材,因此被稱為「哈德遜河派」。這群畫家秉承法國巴洛克風景畫家克勞德.洛蘭 (Claude Lorrain, ca. 1600-1682)、英國風景畫家約翰.康斯特勃 (John Constable, 1776-1837) 和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約瑟夫.透納 (J. M. W. Turner, 1775-1851) 的精神與風格,進行美國廣裘自然風景的發現、探索與描繪。代表畫家首推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 (Albert Bierstadt, 1830-1902) 。

1848年高爾去世之後,產生第二代的哈德遜河派畫家,風景範圍更拓展到東北邊的新英格蘭 (New England)、加拿大瀕臨大西洋的諸省、美西和南美。這畫派的特殊點在於:以精緻細膩的手法表現出大自然的神祕靈秀氣勢,除了追求繪畫藝術之外,對於自然環境的影像留存,具有相當程度的貢獻。代表畫家有: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 (Frederic Edwin Church, 1836-1900)、約翰.弗雷德里克.肯塞特 (John Frederick Kensett, 1816-1872) 和 桑佛德.羅賓遜.吉佛德 (Sanford Robinson Gifford, 1823-1880)。丘奇是高爾的學生,肯塞特則是後來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創始人之一。

(此二圖擷取自美術館網站)
△ (L.) 《Niagara Falls》Artist: Frederic Edwin Church (American, 1826-1900), oil on canvas, 106.5 x 229.9 cm, 1857, Corcoran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 (R.) 《Among the Sierra Nevada Mountains, California》Artist: Albert Bierstadt (American, 1830-1902), oil on canvas, 72 x 120 inches (182.9 x 304.8 cm), 1868,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Washington, DC..

「哈德遜河派」畫風最為成熟的年代介乎於1855年和1875年之間,丘奇和比爾施塔特甚至成為當時的「名流人仕」,兩人受到德國藝術學校 Düsseldorf school of painting 的影響頗深,比爾施塔特還留學該城市好幾年。當丘奇展出畫作《Niagara Falls》或《Icebergs of the North》時,幾千觀眾得花50分錢門票費用大排長龍才能入場參觀。

目前收藏「哈德遜河派」最豐富的是康乃狄克州首府哈特福 (Hartford, Connecticut) 的沃茲沃思學會藝術博物館 (Wadsworth Atheneum),這博物館就館藏了 13 幅高爾的畫作和 11 幅本地人丘奇的作品。高爾與丘奇都是博物館開創者丹尼爾.沃茲沃斯 (Daniel Wadsworth, ) 的摯友,沃茲沃斯同時也是業餘的畫家和建築師。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2 14:35:23 (IP:  ) T 4553_R 103 引 用

△《Prometheus Bound》Artist: Thomas Cole (American, 1801-1848), oil on canvas, 64 x 96 in. (162.6 x 243.8 cm), 1847, Location: Gallery 22.

「哈德遜河派」的創始人湯瑪士.高爾 (Thomas Cole) 1801年出生於英國英格蘭蘭開夏郡的博爾頓 (Bolton, Lancashire, England),1818年才隨著父母移民美國。先落腳在俄亥俄州,之後歷經匹茲堡與費城再轉移到紐約,1826年,他還協助過「美國設計學院 / 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的創建工作。

高爾的畫風,一直堅守著對於美國大自然景觀的刻畫與描述,浪漫主義是「哈德遜河派」畫家們推崇秉持的信念。笛洋藝術博物館珍藏高爾的畫作共有五幅,本件作品《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 Prometheus Bound》則是少數取之於希臘神話的題材,將提坦之神 (Titan) 普羅米修斯與崇高的雪山融合在一起。


△《View Near the Village of Catskill》Artist: Thomas Cole (American, 1801-1848), oil on canvas, 24 1/2 x 35 in. (62.2 x 88.9 cm), 1827, Location: Gallery 26.

湯瑪士.高爾的另一件作品《View Near the Village of Catskill》,完全是紐約州山脈景觀的再現。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2 14:36:02 (IP:  ) T 4553_R 104 引 用

△《Penelope》Artist: Franklin Simmons (American 1839-1913), Marble, 56 x 26 x 40 in. (142.2 x 66 x 101.6 cm) figure; 24 x 28 x 40 in. (61 x 71.1 x 101.6 cm) base, 1896, Location: Gallery 26.

富蘭克林.西蒙斯 (Franklin Bachelder Simmons) 是美國十九世紀相當傑出的雕塑家,大理石雕像作品為國家雕像會館、國會大廈圓形大廳所收藏。西蒙斯出生於緬因州的小鎮韋伯斯特 (Webster, Maine),南北戰爭結束前兩年遷居到華盛頓特區,為林肯總統及其內閣做勳章雕像。1868年,移居至羅馬,74歲時在羅馬與世長辭。

這尊 [笛洋藝術博物館] 典藏的大理石雕像《Penelope》,雕刻的是古希臘神話的佩涅羅珀 (Penelope),她是希臘伊薩卡島之王奧德修斯 (Odysseus) 之妻,當奧德修斯戰敗失蹤期間,佩涅羅珀堅持守寡20年未曾改嫁,君王歸來後,合力計謀除惡,美麗的貞節婦德流傳後世久久長長。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2 14:36:54 (IP:  ) T 4553_R 105 引 用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2 14:45:49 (IP:  ) T 4553_R 106 引 用
本欄十分冗長,一下子貼不完,明天再來吧。

下午連晚上瘋看 Super Bowl,就差那麼一點點,西雅圖海鷹隊就飲恨、掛掉了。

人生的際遇不也是如此......?看開些,朋友。彼此共勉。

回應:泰伯 2015-02-02 15:25:40 (IP:  ) T 4553_R 107 引 用
午安!

真好,前輩又有新作了.....

來慢慢品嚐一下.....

回應:阿草 2015-02-02 19:05:12 (IP:  ) T 4553_R 108 引 用
台客阿兄阿兄

越來越精彩 ^+++^

先收件 / 全都錄

哈哈

回應:討海人 2015-02-03 00:28:51 (IP:  ) T 4553_R 109 引 用
屏住呼吸、幾乎休克、那才観賞了両三幅!!

最後是放棄了夜眠!也只不過是拝読完第一篇、還有第二、第三篇、那就留着

今夜慢慢熬~~~~~

台客さん、您家有没有<清補涼茶>? 給一包来! 熬夜很需要退火補身哦~~

回應:Yuchin 2015-02-03 00:48:37 (IP:  ) T 4553_R 110 引 用
好精彩!好有味!

真的很謝謝賢拜費心,如果我自已先去參覽,可能覺得有點無趣。
您的引導後,看得津津有味呢!


回應:someone 2015-02-03 01:07:22 (IP:  ) T 4553_R 111 引 用
天涯前輩早安!

大師級專欄~ 敬禮!!

資料豐富細膩,真的要花不少時間慢慢欣賞和學習~


>>> ..那豈不是隱喻著地震的斷層?這座笛洋藝術博物館的前身不就毀於1989年的大地震?
>>> R28

我在想,除了隱喻地震這意思,石頭的"亂放",他可能讓人們在身處新館和"廢墟"2者並存中有何思考,或自然的力量和人類藝術靈感的揉合.....

回應:討海人 2015-02-03 01:30:30 (IP:  ) T 4553_R 112 引 用
>>我在想,除了隱喻地震這意思,石頭的"亂放",他可能讓人們在身處新館和"廢墟"2者並存中有何思考,或自然的力量和人類藝術靈感的揉合.....
+++++++++

高来~~高去~~高人品味~~~

討海人眼前金星団団転~~~~~

回應:討海人 2015-02-03 02:51:31 (IP:  ) T 4553_R 113 引 用
幾年前也曽在<笛洋藝術博物館>的辺辺参観一屋創意的展覧:









回應:什麼和什麼 2015-02-03 03:52:49 (IP:  ) T 4553_R 114 引 用
台客大人您好!

又有眼福且長知識,太棒了,加上討海大人的R113,呵呵!

海鷹和愛國者對打,雖然海鷹離我們較近,幫他們加油,
但是,對手是“愛國者”,這~~~~,名字取得好,
尤其,最後的二球,好似天意!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3 07:10:04 (IP:  ) T 4553_R 115 引 用
謝謝大家的熱心回應。
-------------------------------------------------------------------

泰伯 賢拜晚安!

弄個小欄題玩玩,居然把自己給忙壞了。

希望對大家都有益處,尤其是看看別人如何保護他們自己的人文成果。

-------------------------------------------------------------------

阿草老兄 平安!

這就勞動您了,感謝不吝推廣。

圖文不少,小張藝術家的大頭照不算,光是景觀與作品照片就有400多張,夠您忙的。

辛苦了,再三感謝。

-------------------------------------------------------------------

討海大人 午安!

謝謝美圖,美圖真有意思,溫室花房的模型挺有味道,

那鍋天下為公的牌樓,道盡中國佬的好賭成性,唉!怎麼說ㄋㄟ......貽笑四方罷了。

呵呵呵。

-------------------------------------------------------------------

Yuchin 才女賢拜 午安!

看樣子,小弟可以設個收費門柵了,童叟無欺不誆人,入內參觀一人2塊錢就好,還有「支那語」的導覽哦。

這種藝術博物館絕不坑人,收費低廉,社會教育意義大於門票的營收,我們就跟著受惠了。

感謝來逛美術館,府上小帥哥一起來逛逛吧!無上歡迎。

-------------------------------------------------------------------

someone 賢拜 午安!

千萬別叫人「大輸」,怕怕。

R28 作品《Drawn Stone》的確創意十足,而且因地制宜,把創意發揮到極致。

所以說,

天才是老天給予人類最大的恩寵恩賜,有幸,我們輕易可以享受藝術家們的巧思與創作。

我們真是有幸。

純粹是地利之便,期待我這三腳貓的導覽品質不會太膚淺太皮毛,可以深入一些些。

-------------------------------------------------------------------

什麼和什麼 大人午安!

歡迎免費參舊金山笛洋藝術博物館,借鏡借鏡,看看老美搞些啥玩意?

起碼,他們認真嚴謹,不苟言笑,他們把藝術工作者該有的位階層次弄得頗有條理,好像不太唬哢呃。

-------------------------------------------------------------------


走!回來繼續開工囉!希望今天可以張貼完畢。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3 07:23:18 (IP:  ) T 4553_R 117 引 用

△《Spring Landscape (Spring in Marin County)》Artist: William Keith (American, 1838-1911), oil on canvas, 30 x 47 in. (76.2 x 119.4 cm), 1893, Location: Gallery 27A.

威廉.凱斯 (William Keith) 是一位蘇格蘭裔的美籍畫家,以加州風景的作品而享譽於美國畫壇。父親早逝,1850年隨著母親與姊妹移民到美國紐約,凱斯當過木雕的學徒,回歐洲後幾經波折才定居在舊金山,也曾經跟友伴 Harrison Eastman 合夥幹過雕刻的業務。當初以水彩畫為創作的媒介,1868年他才邁入油畫的領域。

凱斯畫了不少加州優勝美地 (Yosemite) 和內華達山脈 (Sierra Nevada) 的景緻,這幅作品《Spring Landscape (Spring in Marin County)》則是舊金山北邊馬林郡的春天風景。凱斯的繪畫觀是:「創作的動機需來自於內在的感受與激發,不能全然源由於外在景物的引導。」

" My subjective pictures are the ones that come from the inside. I feel some emotion and I immediately paint a picture that expresses it. The sentiment is the only thing of real value in my pictures, and only a few people understand that. " (William Keith, from 1913 Exhibition booklet,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3 07:23:45 (IP:  ) T 4553_R 118 引 用

△《Still Life with Fruit》Artist: Severin Roesen (American, ca. 1815-1872), oil on canvas, ca. 1850-1855.

賽柏霖.洛森 (Severin Roesen) 素以豐盛的水果花卉靜物作品著稱,這位十九世紀中葉的美國主要靜物畫家一向為人慷慨,他在賓州威廉斯波特 (Williamsport, Pennsylvania) 的畫室裡,經常坐滿一群好友,成日聊天、抽他的雪茄、大喝他的啤酒,因此,他畫作與畫室的角落裡常常有酒灌出現。

洛森於1847年還是德國科隆的一名瓷器畫匠,1848年移民至紐約並在美國藝術聯盟展出了11件作品。其實他的作品後來才在威廉斯波特大量被發現與被肯定,當時一些德國後裔居民僅僅買來當裝飾新家、餐館或旅館的牆壁之用。後來一個叫 Jacob Flock 的旅館老闆和啤酒商,竟然擁有50幅以上洛森的畫作,這些作品都是跟洛森以啤酒交換得來的。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3 07:33:29 (IP:  ) T 4553_R 119 引 用
 

△ (L.)《The Courtship》Artist: Thomas Eakins (American, 1844-1916), oil on canvas, 20 x 24 in. (50.8 x 61 cm), ca. 1878, Location: Gallery 21.



湯瑪士.艾金斯 (Thomas Cowperthwaite Eakins) 是一位寫實主義(Realism, 或稱為現實主義)畫家、攝影家以及藝術教育家,生於費城,在賓州美術學院完成美術教育,曾留學過巴黎與西班牙。1876年開始回母校賓州美術學院任教,教學期間,堅持以男女裸體模特兒為學生授課而倍受評議,最後仍不敵學校的壓力,遭受解僱。




艾金斯利用攝影技術,觀察描繪主題的細節變化,讓其畫作更加強化了「寫實」的凝聚力。妻子蘇珊.艾金斯 (Susan Eakins, 1851-1938) 也是畫家、攝影家及鋼琴家。艾金斯對於寫實派畫家的影響頗為深遠,學生和畫友群中出現過不少傑出的優異畫家,比如:Henry Ossawa Tanner、Thomas Anshutz、Robert Henri、George Luks、John Sloan 和 Everett Shinn等等,因此被譽為美國繪畫之父。




△ (R.)《The Bridge》Artist: John Koch (American, 1909-1978), oil on canvas, 24 1/2 x 20 1/2 in. (62.2 x 52.1 cm), ca.1950, Location: Gallery 50.



約翰.柯赫 (John Koch) 是20世紀美國寫實主義繪畫的重要畫家,以都會室內的畫作而聞名,以光線的細膩掌握見長,早期作品頗具印象派的技法與氛圍。值得一提是,他的男性裸體模特兒都是帥氣十足的標緻男人,引人側目以及倍受讚賞。



柯赫喜好敘述紐約社會生活的場景百態,例如雞尾酒會或東倒西歪的醉漢,刻意將畫境延伸至作品的框架之外,他認為內容不能只停頓於繪畫的表面,務必讓觀賞者透過形式去省思社會的底層真義。他的作品風格懷有波希米亞式的模糊幻想,滲透出另一種苦樂參半的感受。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3 07:40:29 (IP:  ) T 4553_R 122 引 用

△ (L.)《Mrs. Daniel Sargent (Mary Turner)》Artist: John Singleton Copley (American, 1738-1815), oil on canvas, 49 1/2 x 39 1/4 in. (125.7 x 99.7 cm), 1763, Location: Gallery 21.

約翰.辛格頓.科普利 (John Singleton Copley) 是活躍於殖民時期的美國和英國之間的美國畫家,出生在波士頓,雙親是盎格魯 - 愛爾蘭血統,科普利以描繪新英格蘭殖民地區的著名人物肖像畫作而聞名,尤其是中產階級的主題,包含人物與生活器皿。

母親擁有一間煙草店,一般文字記載裡對於科普利的藝術養成教育不甚詳實,一說是來自他的繼父 Pelham,繼父是一位業餘的肖像畫家與木雕版畫家;後來,科普利在大不列顛從政與當律師的兒子 Lord Lyndhurst 還為文認定他的父親科普利,根本就是無師自通、自學成功的肖像畫家。

1774年當波士頓的政治與經濟環境開始惡化之際,科普利舉家搬回去了英國。

△ (R.) 《Mrs. John Rogers (Elizabeth Rodman Rogers)》Artist: James Earl (American, 1761-1796), oil on canvas, 34 3/4 x 28 5/8 in. (88.3 x 72.7 cm), ca. 1795, Location: Gallery 22.

詹姆斯.厄爾 (James Earl) 是土生土長的麻薩諸塞州萊斯特 (Leicester, Massachusetts) 人,1787至1794年之間,厄爾居住在倫敦從事繪畫工作,之後,回到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 (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直至去世。

他秉持現代繪畫的模式創作人像繪畫,他畫作中女性的眼神被認為有些理想化與美化,炯炯有神,但,這可能也是他的客戶們特別喜愛他的原因。年長的哥哥拉爾夫·厄爾 (Ralph Earl, 1751-1801),亦是美國傑出的肖像畫與風景畫家。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3 07:41:10 (IP:  ) T 4553_R 123 引 用

△《Sacramento Railroad Station》Artist: William Hahn (American, 1829-1887), oil on canvas, 53 3/4 x 87 3/4 in. (136.5 x 222.9 cm), 1874, Location: Gallery 23.

這是一幅非常本土而道地的美國風情畫作,描繪的是加州首府沙加緬度140年前火車站的熱鬧場景,充滿著西部開拓時期的風味。畫家是出生於德國東部薩克森 (Saxony, Germany) 的威廉.漢恩 (William Hahn),他在德國的杜塞道夫 (Düsseldorf, Germany) 修習藝術,與同樣是畫家的威廉.凱斯 (William Keith) 成為莫逆摯友,1869年隨著他移居至波士頓,再於1872年遷徙到舊金山。他們共用一間工作畫室,漢恩描繪過不少灣區的風景、靜物、以及擁擠的唐人街小巷弄。

漢恩走遍加州南北,以速寫紀錄優勝美地、內華達山脈、阿拉斯加和南加州的各處景觀。1882年,他娶了阿德萊德.萊欣 (Adelaide Rising) 為妻,在遊遍歐洲於回程返回加州之前,漢恩卻在1887年於德國東部的德勒斯登 (Dresden, Germany) 一次意外與世長辭,享年才只58歲而已。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3 07:42:00 (IP:  ) T 4553_R 124 引 用

△《Bouguereau‘s Atelier at the Académie Julian, Paris》Artist: Jefferson David Chalfant (American, 1856-1931), oil on wood panel, 11 1/4 x 14 1/2 in. (28.6 x 36.8 cm), 1891, Location: Gallery 24.

傑佛遜.大衛.查爾方特 (Jefferson David Chalfant) 其實也是一位「視覺陷阱 / Trompe-l‘œil」的畫家,擅長以幾乎逼真到極致的靜物畫作而享譽於畫界。他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東南部的切斯特郡 (Chester County, Pennsylvania),遷居至德拉瓦州的威明頓之後 (Wilmington, Delaware),終其一生全居住於此。

查爾方特在威明頓曾短暫受雇於汽車內飾公司當個繪圖員,但在19世紀80年代初,就成為專職的純藝術工作者。他沒有受過正式的美術教育,自學,而且技巧相當成熟,早期作品大多是靜物和風景畫,頗受私人收藏家的青睞。

1890年曾到過巴黎兩年,追隨法國學院派畫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羅 (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 和著名的人物畫家儒勒.約瑟夫.列斐伏爾 (Jules Joseph Lefebvre, 1836-1911) 學習人物畫。上面的作品即是畫家布格羅在朱利安藝術學院畫室裡學生們的作畫情景,這作品畫幅不大,但氣氛表現得可謂淋漓盡致。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3 07:42:49 (IP:  ) T 4553_R 125 引 用

△《Moment Musicale》Artist: Charles Frederic Ulrich (American, 1858-1908), oil on wood panel, 15 3/4 x 20 in. (40 x 50.8 cm), 1883, Location: Gallery 24.

十九世紀後期頗受矚目的寫實主義畫家查爾斯.弗雷德里克.烏爾里克 (Charles Frederic Ulrich),出生於紐約市,大半輩子全在歐洲度過,最後於德國柏林去世。父親是德裔的攝影家和畫家,烏爾里克先是跟隨鮮為人知的畫家及版畫家 Francis Venino 習畫,然後於1870年代初他申請進入紐約國家設計學院 (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 就讀。

1870年代中期,許多美國藝術學生喜愛留學於慕尼黑,烏爾里克也是其中的一位。很快地,烏爾里克成為德裔畫家弗蘭克.杜班尼克 (Frank Duveneck, 1848-1919) 領導的美國畫家圈的一員。在慕尼黑時期,烏爾里克致力於寫實主義技法的研究。 1879年他回到紐約五年,這段時間是他創作的高峰期,此件作品《音樂時光 / Moment Musicale》,正是烏爾里克回到美國期間的力作。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3 07:47:12 (IP:  ) T 4553_R 126 引 用

△《Dalilah》Artist: William Wetmore Story (American, 1819-1895), Marble, 76 x 25 x 26 1/2 in. (193 x 63.5 x 67.3 cm), 1877, Location: Gallery 26.

不可思議,威廉.韋特莫爾.斯多利 (William Wetmore Story) 不僅是位美國雕塑家,而且也是一位詩人、編輯和藝術評論家。斯多利1838年畢業於哈佛學院 (Harvard College) 和1840年的哈佛法學院 (Harvard Law School),的父親是法學家,對他的影響頗深,離開學校之後仍然跟隨父親學習法律。

不過,斯多利卻放棄法律,1850年之後遠赴義大利羅馬,結交了英國詩人 Robert Browning 和 Walter Savage Landor,過從甚密。同時他在巴貝里尼宮 (Palazzo Barberini) 附近的公寓也成了旅居羅馬的美國人的聚會場所。



他最有名的雕塑作品是《埃及艷后 / Cleopatra, 1858》,現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笛洋藝術博物館] 收藏的本件作品《黛莉菈 / Dalilah》則是刻畫著希伯來聖經中的參孫 (Samson) 心儀鍾愛的「士師記裡的女人」—— 黛莉菈,她的身段身材對於參孫而言,是無法抗拒的誘惑,但,黛莉菈卻因為錢財而背叛了他,是一種癡情與貪臠的隱喻手法。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3 07:48:05 (IP:  ) T 4553_R 127 引 用
 
△ (L.)《Caius Marius Amid the Ruins of Carthage》Artist: John Vanderlyn (American, 1775-1852), oil on canvas, 87 x 68 1/2 in. (221 x 174 cm), 1807, Location: Gallery 22.

約翰.班德林 (John Vanderlyn) 屬於美國新古典主義的畫家,出生於紐約州金石頓 (Kingston, New York),曾經在紐約當過版畫的銷售員,去到費城後,經過後來成為美國副總統的阿龍.伯爾 (Aaron Burr, Jr., 1756-1836) 的推薦,拜在有名的肖像畫家吉爾伯特.斯圖爾特 (Gilbert Stuart, 1755-1828) 門下當一名入門弟子。

班德林長期居住在歐洲,包含巴黎、英國與羅馬,曾在巴黎獲得拿破崙金質獎章,名噪一時。1812年,他展出一幅希臘神話中克里特國王彌諾斯與帕西淮的女兒阿里阿德涅 (Ariadne) 的裸體畫作,讓他的聲譽更是如日中天。當年的恩人副總統阿龍.伯爾因弊案流亡到巴黎期間,這位畫家班德林知遇感恩,是唯一的支持者。

此作《Caius Marius Amid the Ruins of Carthage》,描述的是古羅馬的軍事統帥和政治家蓋烏斯.馬略 (Gaius Marius, 157 BC–86 BC),他在羅馬敗於日爾曼人的危難之際當選為執政官,大事進行軍事改革,實施募兵制,最後終於擊敗了日耳曼三族(阿姆布昂人、條頓人、辛布里人)。這作品也成為蓋烏斯.馬略流傳後世的代表肖像畫之一。

△ (R.)△《Samuel Marsden Brookes in His Studio》Artist: Edwin Deakin (American, 1838-1923), oil on canvas, 20 x 16 in. (50.8 x 40.6 cm), 1876, Location: Gallery 25.

英裔美國畫家埃德溫.迪肯 (Edwin Deakin) 擅長的是浪漫的風景畫,尤其是加州的山巒原野,他的靜物畫作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份量。出生於英國雪菲爾 (Sheffield) ,16 歲隨著家人移民到芝加哥,他的父親在那裡開了一家五金店。1870年,32歲時迪肯才搬到舊金山灣區,最後於柏克萊 (Berkeley) 撤手人寰。

這幅作品《Samuel Marsden Brookes in His Studio》描繪的是另一個他的同鄉,也是共用畫室的畫家塞繆爾.馬爾斯登.布魯克斯 (Samuel Marsden Brookes) 作畫的情景,兩人都是自學成才的畫家,也同樣先移民去芝加哥後,再轉移到舊金山。兩人情同手足,都是波希米亞俱樂部 (Bohemian Club) 的成員。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3 07:55:06 (IP:  ) T 4553_R 128 引 用
 

△ (L.)《Frank Jay St. John》Artist: Thomas Eakins (American, 1844-1916), oil on canvas, 23 7/8 x 19 7/8 in. (60.6 x 50.5 cm), 1900, Location: Gallery 24.


湯瑪士.艾金斯 (Thomas Cowperthwaite Eakins) 的人像畫作確實有目共睹,氣氛的掌握,人物神情的刻畫,非常獨到而且精準。在賓州美術學院教課之時,因為在男女混合班上使用了男性裸體模特兒而遭到學校的解聘,轉而自己成立畫室供學畫的學生上課,學生們依然支持他的論點,也是對於保守制度的抗議。


縱觀艾金斯的成就,教出了一大批頂尖的藝術家,他在美國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力確實毋庸置疑。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些所謂性醜聞,這對於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其殺傷力同樣阻絕了他的聲望。因此,他生前不太被官方所接受,直到去世之後,藝術史學家們才不斷讚譽艾金斯是「美國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最強、實力最紮實的藝術家」。


△ (R.)《Study for "Guard of the Harem"》Artist: Frank Duveneck (American, 1848-1919), oil on canvas, 30 x 26 in. (76.2 x 66 cm), 1879, Location: Gallery 24.


弗蘭克.杜班尼克 (Frank Duveneck) 是美國非常傑出的人物和肖像畫家,出生於肯塔基州北部的卡溫頓 (Covington, Kentucky),父母是來自德國的移民,一歲時父親死於流行霍亂,母親改嫁 Joseph Duveneck,因此他的姓氏是跟隨繼父的。


15歲時弗蘭克跟著當地的畫家 Johann Schmitt 習畫,1869年留學慕尼黑皇家學院,師長有德國畫家及插畫家 Wilhelm von Diez、寫實人物畫家 Wilhelm Leibl 等。初生之犢往往被忽略被看低,一直到1875年在波士頓展示畫作,才引起各方的注意,甚或引起一波波逐波的風潮,年輕學畫的學子們不斷敲響他位於德國和義大利的家門。


弗蘭克娶了他的學生、波士頓出生的伊麗莎白.布茨 (Elizabeth Boott, 1846-1888) 為妻,他們擇居在義大利的小鎮貝洛斯瓜爾多 (Bellosguardo),產下一子後,妻子伊麗莎白卻病逝於一場肺炎的疾病。這對弗蘭克而言,簡直是晴天霹靂!徹底毀掉了他的後半生,鎮日鬱鬱寡歡、頹於畫事,最後不得不回到他美國的出生地 —— 卡溫頓,默默無聞地終其一生。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3 07:58:27 (IP:  ) T 4553_R 129 引 用


△《The Ironworkers‘ Noontime》Artist: Thomas Pollock Anshutz (American, 1844-1916), oil on canvas, 17 x 23 7/8 in. (43.2 x 60.6 cm), 1880, Location: Gallery 24.


湯瑪士.安舒茨 (Thomas Pollock Anshutz) 以人物畫作飲譽於美國畫壇,與跟另一位畫家湯姆.艾金斯 (Thomas Eakins) 之惺惺相惜而傳為美談。安舒茨的出生地是肯塔基州的紐波特 (Newport, Kentucky),早期的美術教育在紐約的國家設計學院 (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 完成,1875年搬到費城,參加了「費城素描俱樂部」,教課的老師就是後來的摯友艾金斯。


1876年入學「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艾金斯又是學院裡的繪畫教授。1880年安舒茨還是學生時,就完成了傑出的成名畫作《鋼鐵工廠工人的午休時間 / The Ironworkers‘ Noontime》,有幸,這作品目前就由 [笛洋藝術博物館] 所珍藏。1899年2月,經由紐約美國藝術學會 (American Art Association) 以150美元拍賣售出。


這作品描繪了二十幾位鋼鐵工廠的工人在廠外舒展筋骨的情形,場景是西弗吉尼亞州的惠靈 (Wheeling, West Virginia) ,頗受藝壇的矚目,這種題材極其罕見,它的構思屬於自然主義風格,1881年展示在「費城素描俱樂部」。藝術史學家 Randall C. Griffin 為文如此嘆道:「這是美國第一幅描述工廠窘迫荒潦生活的作品,呈現出工廠工人的無奈與控訴。殘酷的事實,坦率的批判,不再是美麗的昇華,而是令人膽顫、發展工業的真實面貌。」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0:38:37 (IP:  ) T 4553_R 132 引 用
 
△ (L.)《Sunlight and Shadow》Artist: Albert Bierstadt (American, 1830-1902), oil on canvas, 54 1/2 x 46 1/2 in. (138.4 x 118.1 cm) framed, 1862, Location: Gallery 23.

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 (Albert Bierstadt) 是德裔美國的重要風景畫家,以創作美國西部的自然景觀而享譽於畫壇。他是紐約「哈德遜河派」的重要成員之一。出生於德國普魯士萊茵省的索林根,一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落腳在麻薩諸塞州的新伯福 (New Bedford, Massachusetts)。

23歲時回到德國,在北萊因的杜塞道夫 (Düsseldorf) 學習數年,之後又回到新伯福,從此教學相長專事繪畫。自東部邀約友朋幾次西行,懾撼於洛磯山脈的大山大水,著墨甚多。畫風傾向於光線的細膩描寫,被歸類為浪漫主義,尤其西部行的「希望之鄉 / American West」,被同行譏諷為太過諂媚奉承於政府的政令宣導,但卻留下不少膾炙人心之作。

此件作品《Sunlight and Shadow》,對於光線的捕捉,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因此被國內國外的美術館借展次數之多,不勝枚舉。另一畫作《The Rocky Mountains, Lander‘s Peak》,十分優美,1865年時竟然以$25,000 美元的高價成交。

△ (R.) 《The Sonata》Artist: Irving Ramsay Wiles (American, 1861-1948), oil on canvas, 44 1/4 x 26 in. (112.4 x 66 cm), 1889, Location: Gallery 24.

歐文.拉姆希.懷爾斯 (Irving Ramsey Wiles) 出生於紐約州的小鎮優提卡 (Utica, New york),美術的啓蒙教育由父親一手包辦,後來進入麻省大巴靈頓的塞奇威克研究所 (Sedgwick Institute) 就讀。1879至1881年期間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 (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進修習藝。

懷爾斯曾經為雜誌做過插畫的工作,後來投身於專業創作,以人物畫見長,比如這幅《奏鳴曲 / The Sonata》作品,優雅溫馨,肌膚的描寫、裙褶光線的變化,無不令人讚賞驚訝,用筆細膩豪邁而準確,不失為難得之作。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0:55:13 (IP:  ) T 4553_R 133 引 用

△ (R.) 《View of Donner Lake, California》Artist: Albert Bierstadt (American, 1830-1902), oil on paper mounted on canvas, 29 1/4 x 21 7/8 in. (74.3 x 55.6 cm), 1871–1872, Location: Gallery 26.

這是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 (Albert Bierstadt) 的另一件作品《北加州唐納湖景觀 / View of Donner Lake, California》,比爾施塔特曾經跨大步往西部探勘旅遊,唐納湖位於目前州際高速公路 I-80 的內華達州境內,右圖是今天的 Donner Lake。筆者曾經為文介紹過:沒落中的賭城—雷諾 RENO ,裡面有些唐納湖畔的照片,值得了解。

美國浪漫主義注重的無非是以強烈的個人情感作為美學基礎,詮釋週遭的景或物;換言之,創作者的主觀感受往往加諸於作品的形式之上,就是反駁對於大自然的「人為理性化」,藝術,更該存在著所謂「臆測聯想」。再講白些,以此唐納湖為例,光線氣氛不可能如此地朦朧柔美,畫家的眼睛與畫筆可以讓大自然更趨於唯美。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0:56:02 (IP:  ) T 4553_R 134 引 用

△《Windsor Castle》Artist: Sanford Robinson Gifford (American, 1823-1880), oil on canvas, 17 3/4 x 29 7/8 in. (45.1 x 75.9 cm), 1860, Location: Gallery 26.

無可諱言,出生於紐約州格林菲爾 (Greenfield, New York) 的桑佛德.羅賓遜.吉佛德 (Sanford Robinson Gifford) 是個擅於掌握氣氛的浪漫抒情的畫家。他是「哈德遜河派」的領導者之一,畫風以強調光線的柔和與大氣的層次效果而著稱。有些藝評者,認定他是美國畫派「Luminism」的催生者,強調寧闃平靜與朦朧的天際。

吉佛德的美術教育歷經紐約幾所學校與名師的教導,經歷是完整的,加上跟其他哈德遜河派的畫家一樣,喜歡旅遊,跑遍探索新英格蘭、紐約州北部和新澤西州,還造訪過歐洲各處風景名勝、潛心研究歐洲繪畫。認真速寫,再發展成一件件的油畫作品。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0:56:41 (IP:  ) T 4553_R 135 引 用

△《The Arch of Octavius (Roman Fish Market)》Artist: Albert Bierstadt (American, 1830-1902), oil on canvas, 27 5/8 x 37 3/8 in. (70.2 x 94.9 cm), 1858, Location: Gallery 23.

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 (Albert Bierstadt) 曾於1860年周遊歐洲兩年,也獲得了來自奧地利、巴伐利亞、比利時和德國頒發的獎章。在一次大不列顛維多利亞女王的的私人聚會上,展出了兩幅風景畫作,聲名鵲起如日中天。

作品《羅馬魚市場.屋大維的拱門 / Roman Fish Market, Arch of Octavius》是比爾施塔特於1856和1857年之間旅遊瑞士和義大利之後的創作,背景是羅馬猶太區的魚市場,當年他以400美元賣給波士頓圖書館 (Boston Athenaeum),後來展轉來到舊金山 [笛洋藝術博物館]。

當今不少藝評史學家,認為這幅作品強烈具有「反天主教」的意識意味,典故情節部份,坦白說不易弄懂,如果有興趣,請你造訪這個網頁「Anti-Catholicism in Albert Bierstadt‘s Roman Fish Market, Arch of Octavius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0:57:21 (IP:  ) T 4553_R 136 引 用

△《A River Landscape》Artist: Asher Brown Durand (American, 1796-1886), oil on canvas, 32 x 48 in. (81.3 x 121.9 cm), 1858, Location: Gallery 26.

另一位「哈德遜河派」畫家阿謝爾.布朗.杜蘭德 (Asher Brown Durand),出生於新澤西州的城鎮楓林 (Maplewood, New Jersey),兄弟姊妹就有11位,排行第八,父親是個鐘錶匠和銀器匠。1812年十六歲時,杜蘭德是一名雕刻匠的學徒,後來僱主派他管理紐約分店的業務。

1823年,杜蘭德受雇為畫家約翰.特朗布爾 (John Trumbull, 1756-1843) 製作「獨立宣言」歷史畫作的雕刻版本,這版本卻成為後來二美元紙鈔背面的圖案。1825年,杜蘭德協助建構「紐約繪畫協會 (New York Drawing Association)」,這協會後來演變為「國家設計學院 (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杜蘭德擔任其主席長達16年之久(1845-1861)。

1830年左右,緣由於顧客 Luman Reed 的鼓舞,杜蘭德從雕刻移轉到油畫的創作。1837年,陪同他的畫家朋友湯姆.高爾 (Thomas Cole) 遠征紐約州東北部的阿第倫達克山脈 (Adirondack Mountains),他們以速寫作為旅程的紀錄。後來足跡遍佈卡茨基爾山 (Catskills)、阿迪朗達克 (Adirondacks)、新罕布夏州的白山山脈 (White Mountains, New Hampshire) 等,完成數百張速寫,這些速寫都成為日後油畫創作的起稿依據。

如同其他哈德遜河派的畫家一樣,杜蘭德深信:大自然的美景存在,全是上帝不可言喻的寵賜,繪畫工作者有責任予人們以具象化她們的原本面貌。2007年,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為杜蘭德舉行第一次的專題特展「Kindred Spirits: Asher B. Durand and the American Landscape」,以創作35年的60幅作品為主。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02:16 (IP:  ) T 4553_R 137 引 用
「視覺陷阱 / Trompe-l‘œil / Deceive the Eye」的表現手法,源自於歐洲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試圖以二度空間的精細描述方式,欺人以錯覺,達成三度空間的視覺效果。

其實十四至十七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就有畫家廣泛使用這種表現技法,比如義大利的畫家安德烈.曼特尼亞 (Andrea Mantegna, 1431-1506) 和美洛佐.達.弗利 (Melozzo da Forlì, 1438-1494),他們藉諸透視投影的技巧,讓物體趨及最「真實」的境地,當時普遍使用到教堂或宮殿屋頂及樑柱的繪製。

紐約八、九〇年代興起的超寫實主義(Hyperrealism)畫家秉持同樣的想法,從事系列性的創作,技巧相同,只不過訴求的標的與模式應該落差極大才是,因為時代不同,美學的建構基礎與理念早已是南轅北轍。

 
△ (L.)《After the Hunt》Artist: William Michael Harnett (American 1848-1892), oil on canvas, 71 1/2 x 48 1/2 in. (181.6 x 123.2 cm), 1885, Location: Gallery 25.

緣於此,我們不難了解愛爾蘭裔的畫家威廉.邁克.哈奈特 (William Michael Harnett) 想要表達的目的在哪了。描繪的題材都是移民與開拓時期的器皿用物,頗能引起觀賞者的共鳴。

哈奈特出生於愛爾蘭馬鈴薯飢荒的年代,出生後不久,舉家移民美國,定居在費城。及長,以銀器雕刻工作養活自己,在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就讀夜校習畫。1880至1886年期間,哈奈特遊學歐洲,住在慕尼黑。以時間推算,此件作品《After the Hunt》應該是在歐洲完成的。

△ (R.)《The Old Banjo》Artist: William Keane (active 19th-20th centuries), oil on canvas, 1889.

另一位「視覺陷阱」畫家威廉.基恩 (William Keane) 的表現相當不俗,可惜資料極其有限、付之闕如,搜遍費城地區,僅只發現四幅簽名 William Keane 的畫作。

而且只有兩件是視覺陷阱的畫作,都是倒掛著的班卓琴 (Banjos),委實有幸,[笛洋藝術博物館] 擁有其中的一件。



△ /左圖:1969年美國郵政局印製的紀念郵票,圖案是威廉.邁克.哈奈特的油畫作品。/中圖:哈奈特的另一幅作品《A Smoke Backstage, 1877》,充份展現出他的繪畫功力。/右圖:碩果僅存的哈奈特照片。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02:58 (IP:  ) T 4553_R 138 引 用

△《Still Life with Ducks and Vegetables》Artist: Thomas Hill (American, 1829-1908), oil on canvas, 1882.

英格蘭裔的湯瑪士.希爾 (Thomas Hill) 一向以美國風景畫而著稱於世,24歲時,希爾參加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PAFA)的夜校完成美術教育,先是住在馬薩諸塞州的陶頓 (Taunton, Massachusetts),而後往來於東岸與西岸,1856年,希爾和他的家人搬到了舊金山。

希爾與紐約哈得遜河派有些關連,但不太慎密。他一生描繪最多的題材是加州的優勝美地與新罕布夏州的白山山脈,甚至晚年在優勝美地的瓦渥那旅館 (Wawona Hotel) 還保有工作室。普遍認為希爾最成功的作品主題是:內華達山脈的 Great Canon、優勝美地、春分瀑布和優勝美地山谷。

《有鴨子與蔬菜的靜物 / Still Life with Ducks and Vegetables》是希爾的靜物畫作,描寫功力的確紮實,都是那年代的生活寫照,繪畫的另一功能就是紀錄歷史,讓後人知曉前人的生活狀況。「近廟欺神」,雖然希爾長居舊金山,畫過優勝美地山谷,可惜 [笛洋藝術博物館] 典藏其作品不算太多,而且風景作品除底下介紹的太浩湖《Mount Tallac from Lake Tahoe》外,其他畫作此時沒給陳列出來。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03:43 (IP:  ) T 4553_R 139 引 用

△《On the Hudson》Artist: John George Brown (American, 1831-1913), oil on canvas, 1867.

約翰.喬治.布朗 (John George Brown) 是個英國公民也是美國畫家,出生於英國德罕 (Durham),就讀於泰恩河畔新堡的愛丁堡學院 (Edinburgh Academy),14歲時父母原本希望他能成為玻璃廠的工人。1853年搬到紐約市,在國家設計學院師從畫家 Thomas Seir Cummings 學習藝術。

1855年左右,曾在布魯克林的玻璃公司工作,結果卻成了老闆的女婿,老闆格外欣賞他的藝術天賦才華,資助他的生計讓他作個全職的畫家。1866年,布朗成為水彩協會的創始成員,而且從1887到1904年擔任協會的主席。

逐漸嶄露頭角後,他以描繪紐約街頭的頑童、街頭音樂家、報童和賣花人等而聲名鵲起。以英國式的幽默手法解釋美國街坊間的生活百態,頗受觀賞者的推崇與喜愛。這幅《哈德遜河上 / On the Hudson》是少數布朗的風景作品。

(Images from Internet)

布朗因為藝術才華引起岳父老闆的賞識,他的街景作品《Passing Show, 1877》(左圖)描繪的是一群小男孩在街邊看熱鬧的場景,刻畫著都會生活的景況,純真質樸,帶有一份隔壁小孩鬧哄哄的撒野趣味性,讓人特別惜愛。

無獨有偶,美國另一位家喻戶曉的大畫家諾曼.洛克威爾 (Norman Rockwell, 1894-1978) 亦有類似的創作路線,作品《打針之前 / Before the Shot, 1958》(右圖)道盡孩童的稚樸天真的一面,光著屁股被打針之前,還要檢視醫生的開業執照,會心一笑、教人激賞不已。

2013年12月洛克威爾的一幅《Saying Grace》作品,以4,600萬美元被拍賣成功,也許是他作品的最高紀錄,不可諱言,有些藝評家始終認定洛克威爾只不過僅僅是一位晚報 (The Evening Post) 的插畫家而已,不該承受這種隆譽。但,資本主義國家,有那個售價,必然有其售價的需求。

Norman Rockwell painting sells for record $46 million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04:50 (IP:  ) T 4553_R 140 引 用

△《California》Artist: Hiram Powers (1805-1873), Marble, 27 3/16 x 18 1/8 x 12 in. (69 x 46 x 30.5 cm), ca. 1861, Location: Gallery 28.

海碖.鉋爾 (Hiram Powers, 1805-1873) 這件題名為《California》的大理石雕塑作品,雖僅是胸像,但其雕工細緻華美,確有其可賞之處。從五官、髮型、胸脯到肩膀,何等安謐寧詳。此處的「California」何所指?人名?女神名?地名?莫衷一是。

鉋爾是農夫之子,出生於佛蒙特州中部的伍德斯托克 (Woodstock, Vermont),雙親搬到俄亥俄州後,鉋爾當過店員和鐘錶匠,由於擅長人物的造型,於是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成為鐘錶工廠的第一技工。他的高超造型能力,讓他可以勝任一些博物館裡的助理工作。

1834年技工工作結束後,先是遷到華盛頓 DC,然後乾脆跑去義大利的佛羅倫斯 (Florence, Italy),結果他的一輩子全都待在那裡了。佛羅倫斯給了他創作靈感的養份,給了他石雕的技巧。雕過不少全身的雕像,比如代表作《希臘奴隸 / The Greek Slave》,1847年回到美國紐約及其他地區的巡迴展出時造成了大轟動,計有十萬人參觀過。

其他鉋爾的成名作品有:《The Fisher Boy》、《Il Penseroso》、《Eve Disconsolate》、《America》和《The Last of the Tribe 》,本件作品《California》也是其中之一。


△(左圖)1847年《The Greek Slave》在紐約杜塞爾多夫畫廊 (Düsseldorf Gallery) 展出《The Greek Slave》時的情景。
△(中圖)海碖.鉋爾的肖像。
△(右圖)《希臘奴隸 / The Greek Slave》的全身雕像,兩手繫以鐵鏈,左手腕還繫有十字架。值得注意的是:鉋爾可能還暗示著:未知的性銷售行為與奴隸市場。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05:54 (IP:  ) T 4553_R 141 引 用

△《California Spring》Artist: Albert Bierstadt (American, 1830-1902), oil on canvas, 54 1/4 x 84 1/4 in. (137.8 x 214 cm), 1875, Location: Gallery 26.

如夢似幻,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 (Albert Bierstadt) 畫作裡加州的春天景色,就是如此怡人。大陸型的氣候,風雨欲來前的景象變化萬千,畫家掌握得極其扼要而精準。縱使一些同行批評他的浪漫主義風格有些過頭讓光線的使用太過誇張,問題是:稍縱即逝的天候氛圍,怎麼不是加州的獨特景緻?

比爾施塔特的妻子羅莎莉(Rosalie)有過一次婚姻,後來再改嫁給他,1876年羅莎莉被診斷出患有肺結核,比爾施塔特一直陪伴著她,甚至偕同跑到氣候較為暖和的巴哈馬首都拿索 (Nassau, Bahamas) 養病,直至1893年去世為止,夫妻之鶼鰈情深莫此為甚。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06:46 (IP:  ) T 4553_R 142 引 用
 
△ (L.)△《Salmon Trout and Smelt》Artist: Samuel Marsden Brookes (American, 1816-1892), oil on canvas, 40 3/8 x 32 1/8 in. (102.6 x 81.6 cm), 1873, Location: Gallery 25.

塞繆爾.馬爾斯登.布魯克斯 (Samuel Marsden Brookes) 於英國出生在一個相當富裕的荷蘭家庭,父親在倫敦經營著一間幼兒園,1833年舉家移到美國芝加哥定居。布魯克斯一心想成為藝術家,遭受父親的反對,暗自抄襲一些圖片畫作訓練自己的繪畫技巧。

婚後,也儲夠了積蓄,花了一年時間偕同妻子遠赴倫敦臨摹名畫,之後回到美國威斯康辛州,靠為名流人仕繪製肖像畫維生,包含印地安的酋長,布魯克斯同時他也是一位歷史畫家。

1862年,一家大小隨著他的學生 Gideon Denny 遷移到舊金山,在這裡結識了畫家朋友威廉.凱斯 (William Keith, 1838-1911) 、埃德溫.迪肯 (Edwin Deakin, 1838-1923) 等,與迪肯共用畫室,形同莫逆。上面介紹過,迪肯還有件作品《Samuel Marsden Brookes in His Studio》描繪的是布魯克斯在畫室裡的工作情形。

19世紀80年代布魯克斯致力於人物畫的創作,成果豐碩傑出。他的畫室是多數舊金山畫家喜歡聚集的定點場所,布魯克斯蓄著長髮、一個大腦袋、整天口咬雪茄,那是他外型的符號標記。之後,迷戀於靜物的描繪,題材包含活魚、花卉、水果和家禽鳥類。他被公認為是19世紀美國最優秀的靜物畫家。

△ (R.)《The Meerschaum Pipe》Artist: William Michael Harnett (American, 1848-1892), oil on canvas, 17 1/8 x 12 1/8 in. (43.5 x 30.8 cm), 1886, Location: Gallery 25.

威廉.邁克.哈奈特 (William Michael Harnett) 藉諸「視覺陷阱」所完成的繪畫作品,其功力相當驚人,光線的投射、各類器皿的質地質感、牆壁木材的紋路與肌理,甚至是鐵釘或灰塵,無一不是最為逼真傳神的表現極致。

哈奈特的靜物畫作如同喚醒世人有關父執輩一則則蒙塵泛黃的往日情事,也正因為如此,他的作品銷售不俗,酒肆或者辦公室總喜愛懸掛這些似假若真的繪畫作品,那個年代以這類風格想進入美術館是有其困難度,因為不符合「當代或現代藝術」的概念條件。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08:51 (IP:  ) T 4553_R 143 引 用

△《Still Life with Fruit》Artist: James Peale (American, 1749-1831), oil on wood panel, 18 1/4 x 25 1/4 in. (46.4 x 64.1 cm), ca. 1821, Location: Gallery 25.

詹姆斯.皮爾 (James Peale) 以「微型藝術 / Miniature Art」靜物畫風聞名於畫界,他的家庭裡蘊育出不少畫家,包括弟弟 Charles Willson Peale 和三個子女: Anna Claypoole Peale (1798–1871) 靜物畫家、 Margaretta Angelica Peale (1795–1882)「視覺陷阱」畫家和 Sarah Miriam Peale (1800–1885) 人物及靜物畫家。

出生於馬里蘭州的小鎮切斯特頓 (Chestertown, Maryland),1762年開始在馬具和櫥櫃店舖當學徒,之後私塾皇家學院院長、肖像及歷史畫家班傑明.偉斯特 (Benjamin West, 1738-1820) 習畫。弟弟 Charles 留學英國,帶回給他有關微型藝術的技法。所謂「微型藝術」,其實就像東方的「米雕」一樣,在極其微小的物體或米粒上從事藝術創作,媒介範圍有繪畫、雕刻和雕塑,微型繪畫的面積通常還不致小於100公分見方。

皮爾的作品特色以精細的微型風格著稱,18世紀80年代逐步建立起他的繪畫聲譽,遺留下來的畫作不少,包括水彩作品200幅、風景數量未知、靜物畫100幅、肖像油畫近70幅。年輕時他曾歷經三年的軍旅生活,跑過的地方不少,諸如 Long Island、White Plains、Trenton 、 Brandywine 、 Germantown 、 Princeton 和 Monmouth 等。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09:28 (IP:  ) T 4553_R 144 引 用

△《Study for "The Last of the Buffalo"》Artist: Albert Bierstadt (American, 1830-1902), oil on canvas, 24 3/4 x 35 7/8 in. (62.9 x 91.1 cm), ca. 1888, Location: Gallery 24.

1859年和1863年,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 (Albert Bierstadt) 從東岸西行探勘取景,十九世紀那個年代交通工具必然相當不便,大多搭乘馬車馳騁於途。路經中西部堪薩斯、科羅拉多、懷俄明、猶他、內華達與加州,甚或北上到達俄勒岡州,旅途不可謂不艱辛。

以年代而言,這種方式根本就是一篇勞苦的〔西遊記〕,所幸畫筆敏銳,為美國這片土地留下了一幅幅大自然的歷史影像。臨摹《最後的水牛 / The Last of the Buffalo》,其景況分佈於科羅拉多和懷俄明諸州一帶,都是白人征服中西部抹滅不去的陳年歷史與印記。



(左圖)比爾施塔特的西行地圖;(右圖)現存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比爾施塔特作品《洛磯山脈 / The Rocky Mountains, 1863》。(二圖擷取自 Wikipedia)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11:05 (IP:  ) T 4553_R 145 引 用
 
△ (L.)《Still Life》Artist: Henry D. Morse (American, 1826-1888), oil on canvas, 24 x 20 in. (61 x 50.8 cm), 1872, Location: Gallery 25.

亨利.達頓.莫爾斯 (Henry Dutton Morse) 出生於波士頓,終生居住於波士頓。不被認為是專業的畫家,因為他僅以業餘的態度作畫,雖然作品廣為流傳於波士頓的畫廊之間,或者他也是波士頓藝術俱樂部的成員之一。

跟隨著父親學習雕刻技術,任職於珠寶鑲嵌與鑽石的切割公司,因為擁有繪畫的基礎底子,因此他的珠寶工作具有革命性的成果。業餘的娛樂消遣就是畫畫,題材以家禽動物為主,偶爾畫些風景,1850至1860年間,作品經常於 the Athenaeum 畫廊亮相。

△ (R.)《The Wild Swan》Artist: Alexander Pope (American, 1849-1924), oil on canvas, 1900.

亞歷山大.蒲柏 (Alexander Pope) 則是繪畫與木刻雙棲的藝術家,創作主題大多是靜物或運動的題材。出生於麻薩諸塞州的多切斯特 (Dorchester, Massachusetts) ,跟隨畫家 William Copley 作過短暫的學習。19世紀後期,蒲柏加入波士頓科普利藝術協會。

年輕的畫家蒲柏喜歡徜徉於家鄉麻薩諸塞州附近,四處以木刻與素描刻畫動物的形影。19世紀60年代,他幫贊家裡的木材生意。後來再拜師於威廉.理默 (William Rimmer, 1816-1879) 門下學習繪畫、透視學與解剖學,理默一向以浪漫主義的雕塑與繪畫著稱,而且影響波士頓諸多年輕畫家的成長既深又遠。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12:07 (IP:  ) T 4553_R 146 引 用

△《Mount Tallac from Lake Tahoe》Artist: Thomas Hill (American, 1829-1908), oil on canvas, 35 5/8 x 55 7/8 in. (90.5 x 141.9 cm), 1880, Location: Gallery 26.

這是湯瑪士.希爾 (Thomas Hill) 冬天從北加州太浩湖 (Lake Tahoe)遠看塔拉克山 ( Mount Tallac) 的景緻,希爾一向以美國大自然的大山大水為創作的題材。1865年,第一次夥同畫家 Virgil Williams 和攝影家 Carleton Watkins 探訪優勝美地 (Yosemite Valley) 峽谷,崇高峻嶺以及飛瀑的浩瀚氣勢,必然帶給希爾莫大的震撼與心靈的悸動。

四季裡的太浩湖景色互異,冬季的湖水與山頭上的皚皚白雪最是令人著迷。希爾作品中結合著他對於景色的觀察與視覺感受,太浩湖只不過是他在內華達州行腳經過的一處景點而已,他最令人讚嘆的還是一幅1865年創作的優勝美地山谷作品,此作被挑選為2009年奧巴馬就職總統大典時的背景畫作。

嚴格上講,這件《Mount Tallac from Lake Tahoe》作品不甚了得,構圖平庸,技法無奇,我之所以把她給選錄出來,單只因為「人親土親」,Lake Tahoe 距離舊金山灣區僅只車程3.5小時而已。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12:56 (IP:  ) T 4553_R 147 引 用

△ (L.) 《The Last Moments of John Brown》Artist: Thomas Hovenden (American, 1840-1895), oil on canvas, 46 1/8 x 38 1/8 in. (117.2 x 96.8 cm), ca. 1884, Location: Gallery 23.
△ (R.) 主張廢奴主義而犧牲的約翰.布朗的照片。(圖擷取自 Wikipedia)

愛爾蘭裔美國藝術家湯瑪士.賀本登 (Thomas Hovenden) 以描繪歷史故事人物見長,出生於愛爾蘭西南方的 Dunmanway,雙親死於「馬鈴薯大飢荒 / Potato Famine」,賀本登六歲時被送進孤兒院。在科克理工學院 (Cork School of Design) 學習雕刻和鍍金技藝。

1863年,他移民到美國,就讀於紐約市的美國國家設計學院,之後搬到巴爾的摩,1874年再轉赴巴黎。花了大部份的時間在法國美術學院進修,而且畫了不少有關農民的畫作,「社會意識」萌生端倪。1880年,他回到美國成為美國藝術家協會的成員,國家設計學院的準會員(1882年當選為學院院士)。

【作品《約翰.布朗的最後時刻 / The Last Moments of John Brown》的背景故事】

「廢奴主義 / Abolitionism」「廢除奴隸制 / Abolishing Slavery」可以說是引起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其中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不少,當然首推約翰.布朗 (John Brown, 1800-1859) 這一號人物最能引起共鳴與嘆息。

約翰.布朗強力主張解放黑人奴隸,並且提倡武裝革命,號召黑人奮起起義,力稱「那些人只是嘴上說說而已。我們需要的是 — 行動、行動!(" These men are all talk. What we need is action - action! ")」

這股強勢的聳動,令北方軍隊忍無可忍,加上1859年他在維吉尼亞州殺害了5名支持奴隸制度的南方人,逐被以叛變定罪。美國軍方攻擊他的宅第,將他逮捕並所謂「繩之以法」,送上絞死臺殺害。絞死當天,南方的教堂鐘聲以及致哀禮炮一一響起,北方最後不得不 —— 為他建立紀念碑。

這幅作品,表達的是布朗離開寓所步下台階之際,親吻了一名旁邊的黑人小嬰兒,何其教人心悸動容。

Story of The Last Moments of John Brown of Thomas Hovenden    ● Which John Brown have Americans remembered? The crusader for abolition or the bloodthirsty terrorist?


(左圖)畫家湯瑪士.賀本登肖像;(右圖)美國軍隊攻打約翰.布朗堡壘的歷史圖片。(圖擷取自網路)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14:16 (IP:  ) T 4553_R 148 引 用

△ (L.)《Mrs. Robert S. Cassatt, the Artist‘s Mother》Artist: Mary Cassatt (American, 1844-1926), oil on canvas, 38 x 27 in. (96.5 x 68.6 cm), ca. 1889, Location: Gallery 28.
△ (R.)《The Child‘s Bath (The Bath)》Artist: Mary Cassatt (American, 1844-1926), oil on canvas, 39½ × 26 in., 1893,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Image from Museum‘s website)

瑪麗.卡薩特 (Mary Stevenson Cassatt, 1844-1926) 是美國女畫家和版畫家,一輩子的時間大部分居住在法國,而且是十九世紀末葉法國印象派的畫家成員之一,擅長於女性人物的描寫刻畫,尤其是母子的親情關係。

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阿爾芬尼市 (Allegheny City, Pennsylvania),家世優渥,父母親都出自於金融界。她先學習於費城的賓州美術學院,感於進度太過緩慢,隻身投赴法國巴黎。在那裡,師從印象派風景畫家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習畫,又結交了印象派的重要人物畫家愛德加.竇加 (Edgar Degas, 1834-1917),亦師亦友結為至交,讓她活躍於巴黎印象派的圈子世界。

卡薩特終身未婚,1926年在巴黎附近的小鎮勃福來森堡逝世,享年82歲。她的作品早期不為美國畫壇珍視看重,不過,身後的地位扶搖直上,讓美國各個美術博物館所肯定與極力大事收藏。

/(左圖)是收藏於 [笛洋藝術博物館] 畫家卡薩特母親的畫作《Mrs. Robert S. Cassatt, the Artist‘s Mother》;/(中圖)畫家瑪麗.卡薩特美麗的自畫像;/(右圖)珍藏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作品《The Child‘s Bath (The Bath)》,平實,相當令人喜愛。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15:18 (IP:  ) T 4553_R 149 引 用

△《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 Wyoming》Artist: Thomas Moran (American, 1837-1926), oil on canvas, 20 x 30 in. (50.8 x 76.2 cm), 1906, Location: Gallery 27B.

「坐而言起而行」是一般藝術家最弱的一環,整天叼著雪茄或者手握酒杯,大多口沫橫飛,最是成天天馬行空,毫不實際。來自英格蘭博爾頓 (Bolton, England) 的畫家湯瑪士.莫蘭 (Thomas Moran) 則是屬於完全不同類型的藝術家,1871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主任 Dr. Ferdinand Hayden 邀請莫蘭參與懷俄明州黃石峽谷未知地區的探勘隊,這次神祕的探勘活動受到北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資助,40天艱辛行程的結果,讓當時的總統 President Grant 和國會通過了「黃石國家公園」的設立以及天然保護的議案。

這件作品《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 Wyoming》,即是後來再完成的畫作,先前一些作品則分佈於各大美術館裡。底下的作品《The Three Tetons, 1895》,懸掛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右邊油畫),兩位人物是歐巴馬和以色列總統佩雷斯 (Shimon Peres, 1923-) 會晤的景況。

(圖片擷取自 Wikipedia)

湯瑪士.莫蘭屬於紐約的「哈德遜河派」,但也常被劃入「洛磯山脈派 (Rocky Mountain School)」。莫蘭曾經作過雜誌期刊的插畫家,這項磨鍊,幫他展開了一輩子的職業繪畫生涯。他的弟弟愛德華.莫蘭 (Edward Moran, 1829-1901) 也是一位海洋畫家。

回應:天涯台客 2015-02-07 01:16:53 (IP:  ) T 4553_R 150 引 用
 
△ (L.)《Portraits (The Brown Family)》Artist: Eastman Johnson (American, 1824-1906), oil on canvas, 38 1/2 x 32 3/8 in. (97.8 x 82.2 cm), 1869, Location: Gallery 23.

伊士曼.約翰遜 (Eastman Johnson, 1824-1906) 除了是畫家的身份之外,他還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共同創始人之一,他的名字被鑲刻在博物館的入口處。他最出名的是他從日常生活裡擷取題材的的「風俗畫 / Genre Paintings」,他也畫肖像畫,對象都是美國的傑出人物。

約翰遜出生於緬因州的洛弗爾 (Lovell, Maine),父親擁有不少事業,是兄弟會組織 (Fraternal Organizations) 的成員,1840年還曾擔任過緬因州州務卿兩年。因此約翰遜的家庭具有一些政治背景的成份,他留學過德國,結交了不少當地的美國藝術留學生。他的畫風受到法國巴比松派畫家米勒 (Jean-François Millet, 1814-1875) 的影響頗深。

△ (R.)《Easter Morning (Portrait at a New York Window)》Artist: Frederick Childe Hassam (Amerivan), oil on canvas, 36 7/8 x 25 5/8 in. (93.7 x 65.1 cm), 1921, Location: Gallery 28.

弗雷德里克.蔡爾德.哈薩姆 (Frederick Childe Hassam) 屬於美國印象派的畫家,1883年去歐洲,1886年又攜帶妻子遊覽巴黎,個人風格深受當時巴黎印象派的薰討。哈薩姆的畫作《The Avenue in the Rain》被佈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裡,顯見相當予以被尊崇與重視。

生於麻薩諸塞州多切斯特 (Dorchester, Massachusetts),家裡經營的五金店的生意,但卻毀於一場大火。哈薩姆1889年定居於紐約,從事過不少英格蘭鄉間和紐約城市的風景畫作。他的用色極其甜美溫馨,還經歷過所謂「The Flag Series」系列創作,作品的街景裡總颺逸著星條旗幟,與巴黎印象派畫家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 1832-1883) 的作品《The Rue Mosnier with Flags, 1878》十分相近,異曲同工的意味極濃。

 返回文化分區 返回 詩 情 畫 藝  ▲往上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回  應  意  見  主  題

意見主題:【◆ 舊金山.笛洋藝術博物館 ◆

文章請自行備份,站方不負擔保存之責。
同意網站共享並運用這篇文章。
跟 貼 勿 偏 離 主 題!

貼文請用繁體字。

姓 名:

回應內容:

請在本文章中挑出最夯最切題的關鍵詞s,來提高曝光率,
方便網友上網搜尋,兩關鍵詞之間用“,”(半格)分開。
關鍵詞: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