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a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印順導師「佛法概論」:
發表:aaa 2010-06-14 18:30:14 閱覽數:49749 (IP: ) T 3072 引 用
 


回應:aaa 2010-06-21 18:13:15 (IP: ) T 3072_R 4 引 用
意境法『成唯識論』說:「法謂軌持」。軌持的意義是:「軌生他解,任持自性」。這是說:凡有他特有的性相,能引發一定的認識,就名為法,這是心識所知的境界,在這意境法中,也有兩類:一、「別法處」:佛約六根引發六識而取境來說,所知境也分為六。其中,前五識所覺了分別的,是色、聲、香、味、觸。意識所了知的,是受、想、行三者─法。受是感情的,想是認識的,行是意志的。這三者是意識內省所知的心態,是內心活動的方式。這只有意識才能明了分別,是意識所不共了別的,所以名為別法。二、「一切法」:意識,不但了知受、想、行─別法,眼等所知的色等,也是意識所能了知的;所知的─就是能知也可以成為所知的一切,都是意識所了知的,都是軌生他解,任持自性的,所以泛稱為「一切法」。

歸依法 法,是學佛者所歸依的。約歸依法說,不離文義法,又不可著在文義法,因為文義只是佛法流傳中的遺痕,也不可落在意境法,因為這是一切的一切,善惡、邪正都是法,不能顯出佛法的真義何在。學者所歸依的法,可分為三類:一、真諦法;二、中道法;三、解脫法。其中根本又中心的,是中道的德行,是善。釋尊說:「邪見非法,正見是法,乃至邪定非法,正定是法」(雜含卷二八.七八二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八正道,為中道法的主要內容。當釋尊初轉法輪時,一開口就說:「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是說一邊;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者,是說二邊。…離此二邊,則有中道」(中含拘樓瘦無諍經)。這中道,就是八正道。到釋尊入滅的時候,又對阿難說:「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長含遊行經)。意思說:弟子們應自己去依法而行。所依的法,經上接著說:「依四念處行」;四念處就是八正道中正念的內容,這可見法是中道的德行了,法既然是道德的善行,那不善的就稱為非法。釋尊的『!顟喻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正是這個意思。中道─正道的德行,為什麼稱為法?法的定義是軌持,軌是軌律、軌範,持是不變、不失;不變的軌律,即是常道。八正道,不但合乎道德的常道,而且就是「古仙人道」,有永久性、普遍性,是向上、向解脫的德行的常道。這不妨再看得遠些:在印度古代文明的吠陀中,「利陀」一詞,泛指一切軌律。到後來,軌律的思想分化了,凡是良善的俗習,道德的行為,具體或抽象的軌律,改稱為達磨─法,而利陀卻被專用在事相的儀式上。佛世前後,婆羅門教製成「法經」,又有許多綜合的「法論」,都論到四姓的義務,社會的法規,日常生活的規定。印度人心目中的達磨,除了真理以外,本注重合理的行為。如傳說中輪王的正法化世,也就是德化的政治。釋尊所說的法,內容自然更精確、更深廣,但根本的精神,仍在中道的德行。中道的德行,是達磨的第一義。



傳道法師講解補充

「軌生他解,任持自性」例如茶杯,這種茶杯的樣式可能以前大家都没看過,但是你來看是茶杯,我來看也是茶杯。凡有他特有的性相,能引發一定的認識。或是在形容某一樣事物像茶杯,雖然沒有真正的看到實際東西,但心理會顯現出茶杯的特有性相,這是心識所知的境界。

再從上面的例子推演,我們聽到聲音就知道是誰在講話,舌頭嘗到就知道酸甜苦知道是那裏產的葡萄酒,或皮膚感覺到冷熱等等,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所感覺到所認識的色聲香味觸,稱為「五俱意識」。「受想行」不共「眼耳鼻舌身」所認識的,所以稱為「別法處」。例如我們去聽法師講經說法,心理的一些煩惱得到解決。再經過我們的反省,回「想」剛剛聽到的內容,内心充滿喜悅的感「受」,決定對佛法再做進一步的了解「行」。這整個反省過程和「五俱意識」沒有關聯,只有意識才能明了分別。

「一切法」例如我們學習一項技能,這項技能對我們來講是「能知」(還不知道),經過「五俱意識」不斷的訓練, 加上「受想行」反覆推理思考記憶理解,變成「所知」(已經知道)。經驗不斷的累積,還能設創造出很多不同的應用,外在的「五俱意識」和內在的「受想行」合稱為「一切法」。

前面所提到文義法和意境法都只是方便法,真正所要到達的境界是歸依法,可以顯現佛法真義的法。佛法的真義是緣起無我的正見,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緣條件組合成的,沒有一個不變的本體。意境法談到「一切法」的心意識更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文義法所談到的「法藏」與「毘奈耶藏」二千多年前因緣和合在印度產生,經過不斷的演化,持續一千多年的佛教在印度因緣離散而消失。因為緣起無我所以否定宿命論命中注定,否定創造論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否定祖承論祖先績好德後代有好報,否定算命改運看地理風水等等。

文義法主要是表達意義,了解意義之後就不要在執著語言文字了。樓梯的做用是上樓,我們不能捨去樓梯而上樓,但也不要抱著樓梯不上樓。也可以把文義法當成遊記,遊記中敍述美國英國法國,我們熟讀之後不代表我們已經去過了美國英國法國,要真正的旅遊體驗才能算。等我們真正的體驗到了,是不是和當時看遊記時所想像的情景一樣?對我們來講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照遊記走是不是真的能到達所要去的地方。更不可能離開遊記亂亂走而到達我們想去的地方。不能離開佛法的語言文字而自己盲修瞎練。

顟喻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金剛經也有這一段,但顟喻經出現的比較早。這是比喻佛法的修行過程就像是到學校讀一樣,是漸近的有階段性的,稱為「法次法向」。我們修行所要學習的法,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中道善法。但就算是中道善法也是有階段性,一段時間之後就要學習新的法,才會有新的體驗。一直到開悟證果破我執之後,以前所學的法都能運用自如,不必再執著於經典的白紙黑字。



今日內容的教學節目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三集-part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YQy33vWxPw&NR=1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三集-part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O3zCHbqiUQ&NR=1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四集-part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QQe7PIpAmo&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四集-part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64D3Q5cIbM&NR=1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四集-part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e7AmHlR2Z0&NR=1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