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a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印順導師「佛法概論」:
發表:aaa 2010-06-14 18:30:14 閱覽數:49749 (IP: ) T 3072 引 用
 


回應:aaa 2010-07-08 16:46:36 (IP: ) T 3072_R 17 引 用
第二節 有情與身心的關係

有情的神化

依佛法說:有情的生死流轉,世間的苦迫紛亂,根本為「我見」在作崇。我見,即人人於自己的身心,有意無意的直覺到自我。強烈的自我感為中心,於是乎發為一切顛倒的思想與行為。此自我,在釋尊時代的印度,有各式各樣的名稱,有各式各樣的推想,成為印度文化中的核心論題。釋尊即由此大徹大悟,而成為無上正覺者。

有情,即「我」的異名之一;此外更有「數取趣」、「命者」、「士夫」等。般若經總列為十六名。有情,即有情識者。我,即主宰─自在宰制者。數取趣,即不斷的受生死者。命者。即壽命延續者。士夫,即作事者。這些,都約有情的各種現象而立名,本為世間的事實,但神秘者與庸俗者,不能正見有情的真相,所以神化起來。如『雜含』(卷一0‧二七二經)說:「三見者,何等為三?有一種見,如是如是說:命則是身。復有如是見:命異身異。又作是說:色(受、想、行、識)是我,無二無異,長存不變」。身,即身體及依身體而起的心理作用;命,即生命自體。其中第三說,即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他以生命自體為「我」,此我為實有的,智識的,妙樂的,常在的,為一一有情的本體。此有情的「我」,與宇宙本體的「梵」同一。起初,以此「我」為肉體─色的,以後發展到真我為智識的,妙樂的。依佛法說:這不外以色為我到以識為我。但婆羅門教以為此色等即真我,與真我無二無別,是真常不變的。釋尊的時代,東方印度風行的新宗教,以及在此氣運中完成的學派,如僧佉耶、衛世、尼犍子,都建立二元論。以為生命自體,與物質世界各別,這都是命異身異的第二說。命異身異的「命者」,及即色為真常我的我,即神教徒所擬想的生命自體,為生死流轉中的主體,即一般所擬想的靈。當時,有一分斷見的順世論者,雖在有意無意中,為實在的自我見所奴使,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而企圖主宰一切。但他們以為我即是身,身體為無常的,可壞的,所以我也就一死完事,無所謂後世。此三見,在現實生活中,於有情自體而真覺為有我,並無差別;不過推論此我與身的關係如何,見地多少不同而已。以有情為本的佛法,即適應此一思想潮流而出世者。釋尊的正觀,即於蘊、處、界作深切的觀察,否定這些異見,樹立無我的有情論;淨化情本的有情,使成為智本的覺者。



傳道法師講解補充

有情的分析,古印度哲學認為有一個我,或稱為創造者命者靈魂本體自性等。這個我的定義是「獨存性」「主宰性」「不變性」。佛法否定我的定義(不是否定你我他的我)。佛法不否定有緣起相對的無常我,有相續不斷的假名我。佛法從三處觀「五蘊」「六處」「六界」來否定「獨存性」「主宰性」「不變性」的我。

「五蘊」觀重於心理分析。色受想行識,其中受想行識四種是屬於精神,所以不是「獨存性」。我們的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常常隨著習慣和經驗而改變所以不是「不變性」,我們的內心情緒和念頭也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所以不是「主宰性」。我們的受想行識心理狀態是不可能單獨存在,要依附在我們的色身才能運作。雖然重於心理分析但不能離開生理,不是「獨存性」。

「六處」觀重於生理分析。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眼耳鼻舌身五種是屬於生理,所以不是「獨存性」。有很多人執著自己的色身,修明點修風修脈,在色身上用功,為了能長生不老靑春永駐,認為色身可以獨存,認為色身可以主宰,認為色身是不變性永遠存在。甚至是修神通想羽化登仙,這不是佛法的正見修行。我們的身體是會生老病死,不是不變不是可主宰的,我們是群居的動物,我們的身體要依靠「意」的精神去找尋食物水來維持健康,所以不是「獨存性」。

「六界」觀重於物理分析。地水火風空識,其中地水火風四種是屬於物理,不是「獨存性」。識是精神,空是指空隙空間介於物理和精神之間。我們常常認為山河大地是永遠不變的,是獨存的。我們居住的環境是會隨著氣候的變遷而變化,如台風河水暴漲土石流等。地殼變動又導致大地震大海嘯火山爆發等。人類(識)工業排放的二氣化碳又影響地球的氣候。所以外在的地理環境也不是「獨存性」「主宰性」「不變性」。

從以上「五蘊」「六處」「六界」分析,我們有情的身心和世界是衆因緣和合的現像,沒有獨存的,沒有主宰的,沒有不變異的。這樣就不會神化,認為有一個獨存性的神可以創造萬物,可以主宰萬物是永遠不滅的。我們凡夫就不會把自己認為是神的代言人或是要與神合一。

有情的分析,古印度哲學對有情的三種見解。第一見:命則是身。第二見:命異身異。第三見:色(受想行識)是我,無二無異長存不變。長存不變就是「獨存性」「主宰性」「不變性」。第三見又和第一見發生同樣解釋不通的問題,最後就變成神創造萬物的說法。

第一見:命則是身。命就是指「獨存性」「主宰性」「不變性」的我,身是指色身(物質)。這是古印度順世(俗)外道的說法,為斷滅見的一元論。認為我這個身體就是我的生命,死了之後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做善沒有用,做惡也沒有關係,一死百了。一元論有很多無法解釋的地方,所以就發展為二元論。

第二見:命異身異,為二元論。認為色身和「我」(或稱為本性本體靈魂等)是不同的,人活著是我和身合而為一,死亡之後是我和身分開了。因為我是「獨存性」「主宰性」「不變性」不會消滅,但色身會消滅。人死了是色身消滅了,我(或靈魂)是不滅的,大梵天(大我) 或神上帝也是不滅的。所以只要懺悔或祭拜,死後就可以回到上帝或大梵天的身邊,不會害怕死亡。

總結古印度哲學對有情的見解:「我即身」(命則是身)。「我離身」(命異身異)。「我身相屬」身體是屬於我的,我可以支配身體,我利用眼睛則可以看,我利用耳朵則可以聽等等,所以相屬有主僕關係。「我身相在」身體在我之中,或是我在身體之中,有大小範圍的問題。以上可以用四句來做為結論,就是「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的問題。般若經:「離四句,絕百非」否定了四句的說法。



今日內容的教學節目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五集-part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nbmUNYUUI0&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五集-part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k2NBz_ttv8&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五集-part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BLthdgnaNI&feature=related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