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a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印順導師「佛法概論」:
發表:aaa 2010-06-14 18:30:14 閱覽數:49749 (IP: ) T 3072 引 用
 


回應:aaa 2010-07-02 16:36:24 (IP: ) T 3072_R 13 引 用
第三章 有情─人類為本的佛法
第一節 佛法從有情說起

有情的定義

凡宗教和哲學,都有其根本的立場;認識了這個立場,即不難把握其思想的重心。佛法以有情為中心、為根本的,如不從有情著眼,而從宇宙或社會說起,從物質或精神說起,都不能把握佛法的真義。

梵語「薩埵」,譯為有情。情,古人解說為情愛或情識;有情愛或有情識的,即有精神活動者,與世俗所說的動物相近。薩埵為印度舊有名詞,如數論師自性的三德─薩埵、刺闍、答摩中,即有此薩埵。數論的三德,與中國的陰陽相似,可從多方面解說。如約心理說,薩埵是情;約動靜說,薩埵是動;約明闇說,薩埵是光明。由此,可見薩埵是象徵情感、光明、活動的。約此以說有精神活動的有情,即熱情奔放而為生命之流者。般若經說薩埵為「大心」、「快心」、「勇心」、「如金剛心」,也是說他是強有力地堅決不斷的努力者。小如螻蟻,大至人類,以及一切有情,都時刻在情本的生命狂流中。有情以此情愛或情識為本。由於衝動的非理性,以及對於環境與自我的愛好,故不容易解脫繫縛而實現無累的自在。

有情為問題的根本

世間的一切學術─教育、經濟、政治、法律,及科學的聲光電化,無一不與有情相關,無一不為有情而出現人間,無一不是對有情的存在。如離開有情,一切就無從說起。所以世間問題雖多,根本為有情自身。也就因此,釋尊單刀直入的從有情自體去觀察,從此揭開人生的奧秘。

有情─人生是充滿種種苦迫缺陷的。為了離苦得樂,發為種種活動,種種文化,解除他或改善他。苦事很多,佛法把他歸納為七苦;如從所對的環境說,可以分為三類: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對於身心的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對於社會的苦。所求不得苦─對於自然的苦。

生、老、病、死,是有情對於身心演變而發生的痛苦。為了解免這些,世間有醫藥、衛生、體育、優生等學術事業。生等四苦,是人生大事,人人避免不了的事實。愛別離、怨憎會,是有情對於有情(人對社會)離合所生的。人是社會的,必然與人發生關係。如情感親好的眷屬朋友,要分別或死亡,即不免愛別離苦。如仇敵相見,怨惡共住,即發生怨憎會苦。這都是世間事實;政治、法律等也多是為此而創立的。所求不得苦,從有情對於物欲的得失而發生。生在世間,衣食住行等資生物,沒有固然痛苦,有了也常感困難,這是求不得苦。『義品』說:「趣求諸欲人,常起於希望,所欲若不遂,惱壞如箭中」,這是求不得苦的解說。

還有說得更具體的,如『中阿含』『苦陰經』說:「隨其技術以自存活,或作田業,…或奉事王。…作如是業求圖錢財,…若不得錢財者,便生憂苦愁戚懊惱。…若得錢財者,彼便愛惜守護密藏。…亡失,彼便生憂苦愁戚懊惱。…以欲為本故,母共子諍,子共母諍,父子、兄弟、姊妹親族展轉共諍。…以欲為本故,王王共諍,梵志梵志共諍,居士居士共諍,民民共諍,國國共諍;彼因鬥諍共相憎故,以種種器仗轉相加害,或以拳扠、石擲,或以杖打、刀斫」。為了解決這些,世間提倡增加生產,革新經濟制度等。但世間的一切學理、制度、技術,雖能解除少分,而終究是不能徹底的。如世界能得合理的和平,關於資生的物質,可能部分解決。但有情的個性不同,體格、興趣、知識等不同,愛別、怨會等苦是難於解免的。至於生死等苦,更談不上解決。一般人但能俯首的忍受,或者裝作不成問題。世間離苦得樂的方法,每每是舊問題還沒解決,新問題又層出不窮,總是扶得東來西又倒!這是由於枝末的而不是根本的。如從根本論究起來,釋尊總結七苦為:「略說五蘊熾盛苦」。此即是說:有情的發生眾苦,問題在於有情(五蘊為有情的蘊素)本身。有此五蘊,而五蘊又熾然如火,這所以苦海無邊。要解除痛苦,必須對此五蘊和合的有情,給予合理的解脫才行。所以佛法對於生產的增加,政治的革新等,雖也認為確要,但根本而徹底的解脫,非著重於對有情自身的反省、體察不可。

進一步說:有情為了解決痛苦,所以不斷的運用思想,思想本是為人類解決問題的。在種種思想中,窮究根本的思想理路,即是哲學。但世間的哲學,或從客觀存在的立場出發,客觀的存在,對於他們是毫無疑問的。如印度的順世論者,以世界甚至精神,都是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又如中國的五行說等。他們都忽略本身,直從外界去把握真實。這一傾向的結果,不是落於唯物論,即落於神秘的客觀實在論。另一些人,重視內心,以此為一切的根本;或重視認識,想從認識問題的解決中去把握真理。這種傾向,即會產生唯心論及認識論。依佛法,離此二邊說中道,直從有情的體認出發,到達對於有情的存在。有情自體,是物質與精神的緣成體。外界與內心的活動,一切要從有情的存在中去把握。以有情為本,外界與內心的活動,才能確定其存在與意義。

有情為物質與精神的和合,所以佛法不偏於物質,也不應偏於精神;不從形而上學或認識論出發,而應以現實經驗的有情為本。佛法以為一切是為有情而存在,應首先對於有情為徹底的體認,觀察他來自何處,去向何方?有情到底是什麼?他的特性與活動的形態又如何?不但體認有情是什麼,還要從體認中知道應該如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探究人生意義而到達深處,即是宗教。世界的宗教,各種各樣的,含義也大有出入。但有一共同點,即人類苦於外來─自然、社會以及自己身心的層層壓制,又不能不依賴他、愛好他;感到自己的缺陷、渺小,而又自信自尊,想超越他、制用他。有情在這樣的活動中,從依賴感與超越感,露出有情的意向,成為理想的歸依者。宗教於人生,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很重要的。不過一般的宗教,無論是自然宗教,社會宗教,自我宗教,都偏於依賴感。自己意向客觀化,與所依賴者為幻想的統一,成為外在的神。因此有人說,宗教是必然有神的。他們每以為人有從神分出的質素,這即是我們的自我、心或靈魂。如基督教說:人的靈是從上帝那裡來的。中國也說:天命之為性。藉此一點性靈,即可與神接近或合一。他們又說:人的缺陷罪惡,是無法補救的,惟有依賴神,以虔誠的信仰,接受神的恩賜,才有希望。所以一般宗教,在有情以外,幻想自然的精神的神,作為自己的歸依處,想依賴他而得超脫現實的苦迫。這樣的宗教,是幻想的、他力的。佛教就不然,是宗教,又是無神論。佛說:有情的一切,由有情的思想行為而決定。佛教的歸依向上、向究竟,即憑有情自己合法則的思想與行為,從契合一切法的因果事理中,淨化自己,圓成自己。所以歸依法,即以因果事理的真相為依歸,歸依佛與歸依僧,佛與僧即人類契合真理─法而完成自己的覺者;歸依即對於覺者的景仰,並非依賴外在的神。佛法是自力的,從自己的信仰、智慧、行為中,達到人生的圓成。佛法與一般宗教的不同,即否定外在的神,重視自力的淨化,這所以非從有情自己說起不可。


傳道法師講解補充

佛法從有情說起,有情的定義:「有情愛」「有情識」。不但有物質的身體還有精神的生活。近於我們現在的定義就是動物,和一般所泛指的「生命」不同。佛教講不殺生是以不殺動物為主。數論師(外道)立自性三德,認為宇宙人生都是由這三德演化出來的。「薩埵」是純質(本質)以喜為體,或稱為「貪德」。「剌闍」是激質以憂為體,或稱為「瞋德」。「答摩闍」是翳質以闇為體,或稱為「癡德」。

由三德再演化出五種特性:「三德相伏」喜多能伏憂闇,憂多能伏喜闇,闇多能伏喜憂。「三德相依」如三隻腳架相依而立能掛東西,指能成一切事。有些人喜歡(貪)「名利情」而願意行善,或不喜歡(瞋)被批評或因為競爭的心態(癡)而行善。如果能善用「名利情」所引發的貪瞋癡,會很有衝勁的去完成很多事,但容易變質。「三德相生」有時,喜能生憂闇,憂能生喜闇,闇能生喜憂。「三德相並」有時喜憂闇能同時並存。「三德互起」這三德可以做自己的事和他事。如喜德做喜事,稱為做自己的事,再做其他的事稱為他事。

釋尊單刀直入的從有情自體去觀察,從自我的身心去觀察。不是去觀察那一座山出現了觀音菩薩的像,或是天空出現佛像放光,看那些神通或是菩薩像放光貪心會滅少嗎?瞋恨愚癡會滅少嗎?慈悲喜捨的心會增加嗎?或只是滿足好奇心。對那些還沒有佛教信仰或是信心不足的人或許會有一點幫助,對已經深信佛法的人幫助不大,那些都是「如幻如化」

三愛是指「自體愛」每一個人最愛的是自己,再來是父母子女親朋好友。愛自己的父母子女親朋好友還要有一個條件,就是他們也要愛我,不然互相關心就會減少。「境界愛」是指生活所面對的環境和經歷,如自己的知識專長學校家庭公司等。「後有愛」到最後快死的時時,希望生命的擁有能永遠的持續下去。我們就是這樣的執著才會一生一生不斷的輪迴。



今日內容的教學節目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一集-part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N--bRgHmRs&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一集-part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lHwTsY_DAQ&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一集-part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gxyT4rv664&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一集-part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u9C_uNbmw&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二集-part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Wym2Ztwscs&feature=related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