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a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印順導師「往生淨土論講記」
發表:aaa 2010-04-26 17:18:44 閱覽數:21665 (IP: ) T 3051 引 用
 


回應:aaa 2010-04-29 17:24:34 (IP: ) T 3051_R 3 引 用
又關於極樂世界,向有小小論諍。即此淨土究為佛之報土、抑化土(即佛應化之世界)?向來言佛(姑約二身說),有法身、應化身。法身之土為實報土,應化身之土為化土。今此淨土如為報土,則罪惡眾生何能到達?如為化土,則未斷煩惱眾生,亦可仗自願力及佛願力,得以往生,但此土似又不甚究竟。今此問題,雖不必深究,但如從各本『阿彌陀經』看,此土似專為化導穢土眾生,而現為攝引者。若依『般舟三昧經』言,修成者得阿彌陀佛現身為之說法,而行者是時起念作觀:「佛寧有來?我寧有去?不去不來,而佛現前,知由心現。是心念佛,是心作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如此觀法。從而悟入諸法實相,如此往生極樂,則極樂世界即非應化土。彼華開見佛,悟無生忍時,其淨土不在東方,不在西方,乃遍一切處,而為報土矣。大藏經中有關極樂淨土者極多,非止今一般所說三種而已。其各經所述淨土,有敘為佛之報土者,有為應化土者,故引起古人種種諍辯。如云「念佛即生極樂」。一種人解釋為念佛必定往生,如所謂帶業往生。另一種人則認為此乃「別時意趣」,即說為往生,非即往生,乃累世展轉進修,終必往生之義,非指現生即往,如俗言一本萬利,乃逐漸營生,攢積而得,非投一文即可得萬利也。此種異解,當然皆從對佛身土之不同了解而生。其實淨土只一,而見為報土、化土,全視眾生修行程度而定。而修行功深,仍可在化土得法身,則此化土亦不離報土也。

三 往生極樂之意趣

何故欲往生極樂耶?何故發是願耶?須知淨土法門乃大乘法門,小乘無十方淨土,故求往生淨土為大乘特色。而大乘要義,在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如念佛不離此大乘心境,則與生極樂意義相符。如只為離苦得樂,則是小乘根性矣。但發大乘心,何故求生極樂?因穢土因緣不具足,學佛不易,雖發菩提心,而障礙特多。生老病死,毫無把握,故須往生極樂。「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決不致退失大心。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說:如來有勝方便,勿令退轉(退失菩提心),即此之謂。可見往生之究竟意趣,乃在不失菩提心。至於八地菩薩馬鳴與初地菩薩龍樹之生淨土,與凡夫求生,大不相同。登地菩薩之已悟無生忍者,隨願往生淨土,如水之趨壑,乃勢之所必至,與發心求生者不同也。故眾生無高下,悉可生之,惟不發菩提心者不預焉。

四 作者與譯者

論,在印度為大乘菩薩或小乘阿羅漢作,造者即著作義。菩薩者,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極覺有情者為菩薩。婆藪槃豆舊譯天親,玄奘法師改譯為世親,其實二譯均不甚妥。因天在印語為提婆,婆藪為神名,而又無世義。該神為世人所親,求子者求之即得子,故名世親(天)此大菩薩極為有名,為唯識法相宗二大菩薩之一。在印度有大名聲,稱為千部論師。小乘之聰明論─(『俱舍論』),即彼所造。大乘論中之『三十唯識論』(後人加以注解成『成唯識論』),為唯識宗所依,此論亦彼所著。因彼對全體佛法,有極深刻之認識,故對此念佛法門之看法、修法,亦有獨到之見解。茲略談菩薩生平:菩薩生於佛滅九百年頃(中國西晉時代)之西北印。兄弟三人,兄無著,弟師子覺,均為出家佛弟子。時印人出家,均在小乘教團出家。彼於有部出家,先習小乘,成『俱舍論』。其兄無著面見彌勒,得唯識觀。知弟迷於小乘,稱病,函召來見,為說大乘義。世親覺悟,擬自割舌,無著勸以回小向大,以此舌宏揚大乘,遂承餘緒。其所著論,無所不及,凡大乘經,無不闡揚。此論即本於全體大乘經要義,以解釋『阿彌陀經』之名著。

譯者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元魏即拓跋魏。天竺、印度也。三藏者,精通經律論。菩提流支,菩提、覺義,流支、希求、愛好義,為喜求覺悟之義。此師在佛教史上地位極高,關係極大。彼於元魏時,從印度到魏京,所譯經論甚多,主要皆無著、世親之論著,如『金剛經』、『法華經』、『十地經』等皆有論,其尤要者為『十地經論』。此論譯本,一時風行,成地論宗。後又演為華嚴宗,其影響中國佛教至深。但彼所譯唯識,與後玄奘法師所明,略有不同。其所提倡之「真心」,尤合本國人脾胃。彼所譯本論,對於國人念佛,亦有重大啟示。今人但知廬山慧遠法師為淨土宗始祖,不知淨土法門,初未專宗弘揚,其真正專門弘揚者,實為曇鸞法師,而曇鸞之弘淨土,亦有一番特殊因緣。原來曇鸞體弱,恐不及弘法而夭,遂至南方,向道士陶弘景學服餌之方,及歸北魏,與菩提流支相遇,告以訪道經過。菩提流支斥之為妄。曇鸞請示佛教長生之術,菩提流支示以本論,曇鸞習之大悟,乃著力弘揚,著有『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其後道綽繼之,再傳至唐善導而大行,故淨土之風靡一世,實以菩提流支此論之功為大也。



傳道法師講解補充

淨土究為佛之報土,抑化土?「報土」實報莊嚴土,我們煩惱還沒斷盡,怎麼去?「化土」變化而成,有限有量,那就不徹底不圓滿。淨土到底還是報土,抑化土?「化土」則未斷煩惱眾生,亦可仗自願力及佛願力,神通變化得以往生,此土似專為化導穢土眾生,而現為攝引者。此土似又不甚究竟。

「法身之土為實報土」: 證到真理解脫成佛稱為「法身佛」。法身就是破我執的空無自性,空性是遍滿一切宇宙山河大地,動物植物礦物,都是因緣和合無自性。法身佛所居住的地方稱為「實報莊嚴土」,「實報」就是身口意三業清淨,法身佛的弟子也清淨,所以他們周圍的環境也非常清淨。「實報莊嚴土」不是由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所建立,而是所有的人群策群力所完成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淨土只有一個,是圓滿的「實報莊嚴土」,或是不圓滿的應化土,完全是看衆生的修行程度而定。假使還沒開悟證果而發菩提願,再加上佛的願力,去淨土進修,那是化土。如果在化土非常精進的用功進修,而開悟證果,化土也會變「報土」。假使已經開悟證果「華開見佛悟無生」,淨土就不是限制在那一個方向,要去那一個淨土都可以,所以叫「隨願往生」。每一個淨土都是「實報莊嚴土」。

「何故欲往生極樂耶?何故發是願耶?」是為了上求佛道下化衆,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學佛的障礙,不會因為家庭因素工作因素,或地理環境因素而無法學佛。也絕對不是因為人間是痛苦,壞人很多環境很差,而西方極樂世界,黄金鋪地環境優美,每一個人都是大善人,所以要去那裏享樂。這樣就和往生極樂的意義不同了。發願往生極樂是要倒駕慈航。沒有發菩提心的人是無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淨土法門的演化:世親作「往生淨土論」。世親菩薩學貫大小乘,和現在很多出家人只是一宗一派,對整體不了解,只提倡念「阿彌陀佛」求往生的念佛法門不同,容易有門户成見。菩提流支翻譯,曇鸞因為健康因素接觸淨土法門而開始弘揚。道綽初學禪法,於寺中的碑文,了解曇鸞大師的生平及思想,大為欽服。於隋大業五年後開始專修淨土,大力提倡持念阿彌陀佛名號的法門。他甚至發明了唸珠,以木欒子串在一起,方便計算唸佛數量。善導為道綽的弟子,善導將念佛法門發揚光大,在唐朝風靡一世。



今日內容的教學節目

傳道法師 / 往生淨土論講記第四集-part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Ete_s34kyw
傳道法師 / 往生淨土論講記第四集-part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sNl2H0XAZM
傳道法師 / 往生淨土論講記第四集-part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m2Pzzi_FKg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