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a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道源法師講述『金剛經』
發表:aaa 2009-06-21 17:05:22 閱覽數:175976 (IP: ) T 2849 引 用
 


回應:aaa 2009-07-15 09:39:05 (IP: ) T 2849_R 55 引 用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丁二、信解感嘆(分三)
戊一、當機聞解悲感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當機者須菩提,聽釋迦佛說到這裏,對這含有很深奧佛理的金剛經,心中已經深深的解悟到金剛經所含攝的般若智慧,太深奧、太高深了;慶幸自己又能夠深深的解悟到佛經的義理和歸趣,因此深為感動而流淚悲泣。金剛經的正宗分,分四大科:第一生信分,第二是開解分,第三是起修分,第四是成證分,這都有經文證明。前面所講的,從第二分到第八分是第一科。講到第六分時就生起了清淨信心,生起淨信之心的功德,等於供養過百千萬億諸佛所種諸善根的功德,這是為了要開導我們,叫我們也能生起清淨信心。現在講到第二科,「深解義趣」,須菩提已深深的解悟到金剛經的道理與歸趣,這在經上有明文證明的。

這科雖然是一直延伸到第十六分,但是說到第十三分,本意已說完,經文上就用了結歸之詞,下面第十五、十六分是推廣前面的道理,所以這一科講到第十三分,就來個總結。當機者聞到這裏,已經「深解義趣」了。在教下來說,稱為「大開圓解」,所謂「教下」,就是指研究教理的人,如果在禪宗,這就叫做「大徹大悟」。再解釋經文,「爾時」,就是指釋迦世尊說法說到,「以是名字汝當奉持」,取了經名之後,再說「佛說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再去除疑惑,說微塵非微塵,說世界非世界,乃至三十二相,亦是非相。再較量此經的功德,恒河沙數身命布施,不及受持金剛經的一小段經文,以及為他人說一小段的經文,功德就無量無邊。

「爾時」就是講到這裏的時候,須菩提就深深的解悟到金剛經所說的義理與歸趣。歸趣到什麼地方去呢?須菩提已經了解到,此經是要人歸趣到「實相般若」上去的。你講金剛經,依文解義,這還是「文字般若」,因此你得去「觀照」,不去「觀照」,你怎麼會開悟呢?「聞說是經」,所聞的是「文字般若」,「深解義趣」就是能夠深深的解悟此經的義理與歸趣。「深解」二個字,就是他起了「觀照般若」,才能有這麼深入的解悟。解悟到什麼呢?解悟到此經義理的歸趣,就是「實相般若」。

須菩提因深解到「實相般若」的義理了,於是大受感動,「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因為他深深地感激佛陀教化的法恩,感嘆這部經典,含有很深奧的實相義理,而且自己又在今天,能夠大開解悟。才從心裏感激出來,眼中充滿熱淚,以抒發內在純潔的悲仰。因為這是發自真情的流露,所以只有無聲之泣。要是大嚎大哭,就不能說出話來了。他這時就開口讚嘆一聲,「希有!世尊」。在第二分也讚嘆過,「希有!世尊」,名字雖是相同,但意義上卻不同。在第二分是讚嘆世尊,能把般若的妙用,表現在日用尋常的穿衣吃飯,出入往返裏面。真是希有微妙!

這第十四分所讚嘆的「希有!世尊」這句,卻是須菩提讚嘆他自己的。讚嘆他自已,已得了很深很深入的解悟,佛說金剛經的義理與歸趣,這是他以前沒有解悟過的,今天解悟了。所以他很感嘆的說「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小乘經叫淺的經典,權教所說的經典叫做深的經典,而不叫做「甚深經典」。這個地方說:「佛說如是甚深經典」就是由權教大乘的義理,而解悟到實教大乘的歸趣,所以才說「甚深」。怎麼知道呢?因為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了。上面有個「深」字,所以這底下再加個「甚深」,這是表示他「甚深」的解悟,是悟到實教大乘。

他怎樣讚嘆自己「希有!」呢?「我從昔來所得慧眼」,自從我證得阿羅漢果以來;阿羅漢是得到了「我空」的道理,得到了「我空」的智慧眼,得了智慧眼,應該是了解一切法了,可是還沒有得聞,像這部經典所說的法,那麼深奧。我今天既然得聞這個深奧「希有」之法,聞到了我還能夠深深的解悟到他的義理與歸趣,所以這是甚為「希有」的,這個「希有」是須菩提感嘆他自已的。

戊二、讚嘆信解功德(分二)
己一、現前信解功德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這是先讚嘆,現前同一法會裏的大眾。「若復有人」除了我須菩提外,假使另外有人,「得聞是經」,也能聞到這部金剛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前面第六分的經文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這段經文是強調說,對金剛經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的淨信,這個功德就超過了承事供養百千萬億諸佛的功德。為什麼那個一念淨信之心,有那麼多的功德呢?因為由這一念的淨信,「能生實相」。「實相」就是「實相般若」。這個「實相般若」是怎樣生起來的呢?是由你的清淨信心生出來的。所以第一大科要你生信,就是生這個清淨信心。第二大科才開解,而悟入了「實相」之理。怎麼會解悟出這個「實相」之理呢?就是由你信心清淨,才生出來的。

「實相」本來無生無滅,本來具有的,因為被無明煩惱所蓋覆住了。今天你的信心清淨了,由這一念清淨信心,對般若妙法就有了相應作用,所以把「實相」顯發出來了。我們學金剛經,釋迦如來說「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意思就是要我們依著「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起「觀照般若」就是要求我們的信心清淨。這個信心一清淨,「實相般若」就會顯出來。所謂信圓果滿,就是這個意思。須菩提尊者,他感嘆自己「希有」,能夠在今天,「大開圓解」,解悟到此經甚深的義理與歸趣。同時又讚嘆別人,聞到這個經典的功德「希有」。

能夠「得聞是經」這是他前生前世種了善根,今生今世,才會碰到,得聞般若法門的殊勝因緣。他聞了經就是聞慧,他能信心清淨就是思慧。「即生實相」這就入於修慧。他修行什麼呢?就是修行「實相般若」的這個法身。「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前面講的七寶布施,乃至身命布施,都是得福多,這叫福德,是培養福報。這裏的「功德」與前面的福德有何不同呢?功德就是用功修行,完全是般若智慧的成就,他聞了經,信心清淨,就依文解義,隨義入了觀想,這種用功修行的功德,才叫功德,這功德不是普通的功德,是「第一希有」的功德,因為這種用功,能生「實相」。

「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顧名思義,稱為「實相」者,它就是「真實之相」。「真實之相」就一定不是虛妄之相。我們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是「實相般若」是離一切相的真如妙性,是個真空理體之相,他不是虛妄之相,才說「即是非相」不是虛妄之相。能知非相則不住於相、不取著於相、不執著於相。以此因緣而得入「實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如來為了要揀別不是那個虛妄之相,才給他取個名,叫「真實之相」。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