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a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阿含經故事選》
發表:aaa 2009-06-13 07:22:14 閱覽數:87635 (IP: ) T 2833 引 用
 


回應:aaa 2010-06-10 17:51:53 (IP: ) T 2833_R 91 引 用
041.鷹與猴的死亡之路

  佛陀曾經說了兩則故事譬喻,來教導比丘們應當熟練四念處的修學,熟練到像熟悉自己家鄉一樣。

  佛陀說:「從前,有一隻鵪鶉鳥,被一隻大鷹抓到了,隨著大鷹的騰空,鵪鶉被拑在大鷹爪下,很悲哀地後悔道:『都怪我一時疏忽,不自覺地離開了自己生長的熟悉環境,才會在陌生環境下被抓,如果我不亂飛,不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即使大鷹也奈何不了我。』

  大鷹聽了很不服氣地問道:『鵪鶉!你熟悉的環境是什麼地方?』『就在田埂中,到那裡誰也抓不到我。』大鷹傲慢地說:『鵪鶉!就算放你回田埂中,我照樣抓得到你!』

於是,大鷹放了鵪鶉,準備再抓牠一次,讓牠死得心服口服。回到田埂的鵪鶉,找了一處可以掩蔽的大土塊,站在大土塊上,挺著胸膛對大鷹挑釁地說:『來啊!來抓我啊!』

大鷹看到鵪鶉這般地挑釁,怒道:『就憑你這個小東西,也敢跟我鬥?』於是,盛怒的大鷹,收起兩翼,從空中像箭一樣地俯衝下來,撲向鵪鶉,鵪鶉算準了時間,躲到了大土塊下面,大鷹來不及反應,結果,就一頭撞死在大土塊上。」

      ※        ※        ※

  又一次,佛陀舉了猴子被捕的譬喻,佛陀說:「比丘們!在雪山深處,有些險峻的地形,連猴子都上不去,就別說人類了,有些地方則是只有猴子可以到,人類沒辦法接近,而有些地勢比較平的地方,人類上得去,猴子也常來,捕猴的獵人,就挑這種地方,去找猴子習慣出沒的路徑,設下強力黏膠的捕猴陷阱。

  有些聰明的猴子,能發現黏膠陷阱而躲得遠遠的,一些比較笨的,或是毛毛躁躁的猴子,就會好奇的用手觸碰黏膠,結果,一碰,手就被強力膠黏住了,心一急,另一手趕緊過來幫忙脫困,另一手也被黏住了,再用腳過來幫忙,用一隻黏一隻,結果四肢都被黏住了,只剩下一張嘴還可以動。沒有警覺心的猴子還想用嘴來幫忙手腳掙脫,一靠上來,連嘴也黏住了。最後,只能在那邊掙扎呻吟,任捕猴人宰割。」

  說了譬喻之後,佛陀接著說:「比丘們!這就是到自己不熟悉之不當場所的後果。比丘們!如果你們常接近不當的境界,就容易讓惡魔有機可乘。什麼是不當的境界?那就是五欲了:當眼見、耳聞、鼻嗅、舌嚐、身觸、意識而覺得可愛、歡喜、黏著時,就是不當的危險境界。

  比丘們!什麼是應當安住的熟悉安全境界?就是四念處了:以身體為覺察對象;以感受、心念、心念對象的法為覺察對象來修學,用熱誠的態度,清晰的覺知,念念分明來調伏世間的貪愛與憂愁。」



編著莊春江按語:

  一、本則故事前段取材自《雜阿含第六一七經》、《相應部第四七相應第六經》,後段取材自《雜阿含第六二○經》、《相應部第四七相應第七經》。

  二、佛陀講的這兩個譬喻,生動、有趣,但攸關生死,又十分嚴肅。

  三、佛陀的譬喻,除了教導我們當勤於修學四念處外,大鷹死亡的故事,也讓我們看到瞋心一起,理智與警覺的能力都沒了,十分可怕。而猴子不能警覺,以致五處被黏捕的情形,也讓人聯想到,不能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誠實地面對與承擔,而只忙於補救,結果越陷越深,最後終於難以自拔。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