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a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阿含經故事選》
發表:aaa 2009-06-13 07:22:14 閱覽數:87650 (IP: ) T 2833 引 用
 


回應:aaa 2009-06-20 08:48:41 (IP: ) T 2833_R 35 引 用
010.不聞雷聲的讚歎

  佛陀在七十九歲那一年的夏天雨季,在王舍城避雨安居。三個月安居期結束後,又出發往北方遊化,一路上經過那難陀村、羅閱祇城,進入離車族人居住的毘舍離城。當出毘舍離城,來到了竹林村時,已經是隔年夏天的雨季安居期了。

  這一年,竹林村地區正逢飢饉,糧食匱乏,不容易乞食,所以佛陀要求大家分散到各地去安居:有的回毘舍離,有的到跋耆國,以減輕竹林村信眾的負擔,只有阿難與佛陀留在竹林村安居,這是佛陀一生中最後的夏雨安居處。

  雨季過後,佛陀往西北方遊化,來到了末羅國的首都波婆城,接受了鐵匠兒子純陀的最後菇茸供養,引起嚴重的腹瀉,勉強地走向拘尸城。途中,因為背痛的宿疾又發作,要求尊者阿難在路邊的樹下,為他鋪座休息。

  這時,從反方向來了一位外道阿羅羅迦摩羅的弟子,名叫福貴。

  遠遠走來,福貴就看見佛陀安詳、平靜地坐在路邊的樹下,不由得被這殊勝的景象吸引了,於是就停下來禮敬佛陀,對佛陀說:「出家修行人能像您這樣安詳、平靜地安住,實在是不可思議。您的樣子,讓我想起從前我的老師,他也曾經在這條路邊的樹下,白天靜默而坐。當時,有一五百輛車的商隊經過,之後來了一個人,問我的老師有沒有看見,或者聽到五百輛車的大商隊經過,我的老師都說沒有。那人懷疑我的老師是不是在睡覺,還是沒知覺,我的老師告訴那人,他既沒在睡覺,意識也很清楚。檢查身上的衣服,還沾有一層車隊經過時所揚起的飛塵呢!那人覺得很稀奇,真不可思議,於是就對我的老師生起了甚深的信仰。」

  佛陀聽了,回應福貴說:「你覺得是意識清醒而不聞五百輛車隊經過的聲音難呢?還是意識清醒而不聞大雨天雷電霹靂的聲音難?我曾經到過阿越村,住在那裡的一間草屋穀倉裡,那天下著大雨,雷電交加,穀倉旁有兩位農夫兄弟,以及四頭牛,都遭雷擊死了,大家都跑來關心。這時,我從穀倉出來,才知道這件事。我告訴他們,我一直在草屋穀倉裡,沒有看到,也沒有聽到雷聲,我沒有在睡覺,意識也很清醒。大家聽了,覺得實在不可思議。」

  福貴聽了,大感讚歎,對佛陀說:「啊!世尊,您實在是最殊勝的,我先前對阿羅羅迦摩羅仙人的信仰,就像被大風吹散,被急流沖刷般的消失了。」
  於是,福貴從座位起來,拿出兩件昂貴的金色絹布衣供養佛陀。佛陀要他將其中一件供養尊者阿難。於是福貴就拿其中一件為世尊披上,另一件則為尊者阿難披上。

  之後,佛陀還為福貴說法。說法的內容,是先讓他生起歡喜心,接著說布施、持戒等人天善行,進而再說欲貪是大禍患,是不清淨的,應當捨離。待福貴接受了這些道理,有了修學佛法的基礎後,佛陀接著教導他屬於佛法核心部分的四聖諦。

  福貴在佛陀教導他四聖諦後,即刻在座位上遠塵離垢,開了法眼,因而見法、得法,決定趣向解脫而不退轉,不墮惡道,成就無所畏而證得初果。於是,尊者福貴對佛陀說:「從今以後,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伽,終身奉行不殺、不盜、不邪淫、不飲酒戒,但願世尊接納我為在家佛弟子。」



編著莊春江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長阿含第二遊行經》、《長部第一六大般涅槃經》。

  二、依《雜阿含第四七四經》、《相應部第三六相應第一一經》,進入初禪時會暫停說話的能力,到進入第四禪定時,連呼吸都停止了。呼吸停止,並不是死亡,而是因禪定的專注,使得人體的新陳代謝減緩到不必由鼻孔呼吸。只要一出定,呼吸與說話的功能就又恢復正常。

  三、說話能力雖然停止了,但微細的識還在作用。依《中阿含第二一○嗏帝經》說:「初禪有五支:覺、觀、喜、樂、一心」,亦即在初禪的定境中,還有覺、觀以及因專注而生起的喜、樂心理活動,所以意識還是清楚的。故事中說聽不到車聲隆隆,雷電霹靂,但不是在睡覺,意識也清楚,更不是耳聾,那應當是進入了至少初禪的定境。

  四、阿羅羅迦摩羅,佛光本在註解中依巴利文作「阿羅邏迦摩羅」。另依《中阿含第二○四羅摩經》、《中部第二六聖求經》說,佛陀在剛出家時,曾依「阿羅羅伽(迦)摩羅」學得「無所有處」的深禪定,但仍不覺解脫,應與本則故事中的「阿羅羅迦摩羅」同一人。禪定的能力,是共外道的,不是佛教特有的,也不是佛法的核心,但佛陀依著福貴對禪定力的讚歎,引導他趣向解脫的修學。

  五、尊者福貴以昂貴的金色絹布供養佛陀,佛陀接受了,可見心不染著的解脫者,對價值昂貴的東西,也不會迴避。

  六、佛陀為尊者福貴說法的次第,是先引起他的景仰與歡喜,再說布施善行、欲貪禍患,最後才說四聖諦,這與《中阿含第二八教化病經》、《中阿含第三八郁伽長者經》的先說「端正法」,再說「正法要」相同,是佛陀對許多在家人說法的模式,《中阿含經》形容這是「如諸佛法」,可以解讀為是佛法的古老傳統。這種傳統,往後還可以在龍樹菩薩的四悉檀(世間、為人、對治、第一義悉檀),覺音論師的《四部》注釋(吉祥悅意、滿足希求、破斥猶豫、顯揚真義),《摩訶止觀》的「四隨」(隨樂、隨宜、隨治、隨義)中看見。其中,引發歡喜心的學習興趣,可以看做是「世界悉檀」(或「吉祥悅意」),「端正法」中的布施、持戒,可以看做是「為人悉檀」(或「滿足希求」),斥欲貪為不清淨的禍患,可以看做是「對治悉檀」(或「破斥猶疑」),說四聖諦的「正法要」,可以看做是「第一義悉檀」(或「顯揚真義」)。我們看到佛陀的教導,是「四悉檀」的完整運用,亦即一定會導入佛法的真實義才停止,這與今天一些只好於讓人生起歡喜心,或只停留在生起善心的教導不同。

  七、「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伽」,就是「歸依三寶」。依早期經典的用辭,作「歸依」而非「皈依」。歸依是自發性的,表示自己對佛法修學的堅定向心力與人生目標,這不必由誰來同意。但成為佛弟子就不一樣了,一如要得到老師的同意一樣,需要請求佛陀的允諾。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