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乖透透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真實的汪精衛
發表:乖透透 2006-02-23 21:58:45 閱覽數:33725 (IP: ) T 1744 引 用
 


回應:.. 2006-02-23 22:00:35 (IP: ) T 1744_R 4 引 用
第 二 部 分
《打倒獨裁者蔣介石》之一
起 草 總 理 遺 囑 的 人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時,北京的滿清政府依然存在,滿清政府的手中還握有比革命軍更為強大的軍隊。
這時中國面臨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雙方採用武力對決的手段,在中國進行一場大流血的南北戰爭,勝者用武力統一中國。
如果雙方一時間僵持不下,中國就有南北分裂成兩個國家的危險。
另一種選擇是雙方採用和平的議和方法統一中國,當時和平議和的關鍵掌握在袁世凱手中,南北戰爭能夠避免嗎?
人們把視線聚焦在袁世凱身上。

現在中國人一提起袁世凱,就條件反射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個竊國大盜的形象,簡單地把袁世凱劃為開歷史倒車的人民公敵,但實際上的袁世凱並非如此簡單。
由於袁世凱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共同的敵人,所以國共兩黨的歷史書都對袁世凱大加詆毀,把袁世凱描繪成一個充滿權力欲的野心家,一些歷史書還誤傳袁世凱出賣譚嗣同等人的惡跡。
其實1912年,袁世凱在大部分中國老百姓心中的威信,要遠大於孫中山。
在清末,袁世凱就象當年蘇聯的葉利欽一樣,是清政府中改革家的代表,清政府後期的諸多改革,多數出自袁世凱之手。
在葉利欽上臺以前,誰會預測到他會從民主的旗手變成獨裁的君王呢?袁世凱也象葉利欽一樣,上臺前也曾讚美聲一片。

孫中山的民國臨時政府向袁世凱提出了兩個最基本條件:清帝退位和採用西方式的共和制國體。
對於清帝退位,袁世凱等漢族大臣基本全部贊成,可是在打倒清帝後,中國該採用什麼國體的問題上,雙方意見分歧較大。
袁世凱本來是梁啟超等人開明專制的支持者,也認為中國不適合搞共和制。
不過袁世凱還是同意了南方政府採用共和制的方案,但要求中華民國總統有近似於獨裁的權力。
最後南方政府同意了袁世凱的集權總統方案,南北政府合併,使中國避免了內戰和分裂的危險。

如果說袁世凱有什麼民Z的話,應該首推統一中國。
當時革命黨人十分激進,不少人提出了分省自治的提案,如果當時沒有袁世凱堅持維持一個強權的中央政府,中國很可能就要分成幾個國家。
另外蒙古和西藏當時是清王朝的藩屬國,辛亥革命後,俄國和英國曾設法謀求蒙古和西藏脫離中國,但袁世凱積極與列國交涉,保全了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的主權。

袁世凱出任第一任中國民國總統,並非竊取了孫中山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而是當時的眾望所歸。
袁世凱雖然贊成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但並不贊成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而傾向於搞開明專制。
孫中山為首的同盟會的革命目標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的三民主義,辛亥革命雖然實現了三民主義中推翻異民族統治的民族主義目標,可是在平均地權、男女同權方面等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方面,卻幾乎沒有達成當初的目標。
不少同盟會成員批評孫中山不應該放棄同盟會當初的平均地權、男女同權等革命目標,汪精衛也向孫中山進言,希望同盟會不要僅僅滿足於打倒滿族人政府,但孫中山卻以為這樣的妥協是必要的。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命了蔡元培、宋教仁等多位南方政府人員組成臨時政府。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曾邀請汪精衛這位全國著名的反清英雄出任廣東省都督,這對於一個還不到30歲的青年來說,是極有誘惑力的官職,但汪精衛卻婉言謝絕,實踐了他革命成市嶀ㄖ@官,不作議員的承諾,於1912年9月攜陳璧君一齊前往法國留學。

為了在議會中對抗袁世凱的總統強權,同盟會聯合其他一些黨派,在1912年8月成立了中國國民黨,孫中山出任國民黨理事,宋教仁出任理事代理,但國民黨的實權基本上掌握在宋教仁手裏。隨著政局的發展,國民黨的三民主義和袁世凱的開明獨裁路線的分歧越來越大,最後發展成為公開的鬥爭。
1913年3月20日,國民黨的實際領導人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殺,南方的革命派一齊舉起了反袁的旗幟,這就是所謂的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開始後,汪精衛應孫中山之招,從留學的法國緊急回國,參加革命。
但二次革命的革命軍在袁世凱的強大政府軍面前很快土崩瓦解,1913年9月1日的南京陷落,標誌著二次革命失敗。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亡命日本,汪精衛亡命法國。

二次革命失敗後,汪精衛的人生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以前汪精衛以為中國的一切罪惡之源就是滿清政府,只要打倒了滿清政府,中國就一下會變成一個民主強盛的國家。
但是汪精衛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曾經為之獻身的革命事業,竟然得到這樣一個結局,革命不但沒有使中國民主強盛起來,反而比以前清王朝的時代還要糟糕。
一個人對一個事業投入的越多,對事業失敗的悲痛和挫折感就越大。
汪精衛曾把自己最寶貴的生命都交給了革命,卻換來了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使汪精衛的革命理想消失得無影無蹤。
汪精衛一下從一個狂熱的革命青年,變成一個躊躇多疑的政治家。

在法國,汪精衛進入法國里昂大學攻讀社會學。
汪精衛在法國學習很勤奮,似乎想遠離政治的漩渦,但中國政局的發展,又把汪精衛帶回到了激烈的政治鬥爭中。
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華革命黨。
1915年12月,袁世凱廢除共和制,改中華民國的國號為中華帝國,自己宣稱為中華帝國皇帝。
袁世凱的帝制復辟,在中國引起了新一輪反袁運動,就是所謂的三次革命。
汪精衛在孫中山的急招之下回國,參加了反袁護國軍。
袁世凱軍隊在反袁軍面前節節敗退,袁世凱不得不在1916年3月宣佈取消帝制,恢復共和制,並在6月6日急病而死。

儘管汪精衛一直是反袁先鋒,把袁世凱稱為人民公敵,但袁世凱並不記恨汪精衛,反而非常欣賞汪精衛的膽識和才能。
在汪精衛流亡法國期間,袁世凱曾經托蔡元培找汪精衛,請汪精衛回國作總統府的高級顧問,但汪精衛拒絕了袁世凱的邀請。
從歷史上來看,汪精衛並不是一個特別喜歡追逐權力的野心家。

三次革命表現出中國的老百姓對幾千年來延續的帝制已經厭煩,使在中國復辟帝制的企圖再也無法得逞。
雖然三次革命成它a阻止了袁世凱的復辟帝制,但孫中山的國民黨並沒有得到政權。
袁世凱死後,政權依然掌握在握有槍桿子的北洋軍閥手中。當時中國之所以形成軍閥混戰的局面,是由於中國沒有徵兵制、也沒有軍官退休制度。
當時在中國徵召士兵並不是由國家機構統一進行,而是由各路將軍私人徵召,這就形成了士兵不忠於國家而忠於個人的私家軍制度。

孫中山雖然長年從事革命,在民眾中也有較高的威信,但由於沒有自己的私家軍,所以一直無法走上政壇。
這使孫中山痛感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真理,感到有必要創建一隻效忠於自己的軍隊。
但孫中山本人的職業原是醫生,自己並不懂軍事,也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
而孫中山周圍的忠實追隨者汪精衛、廖仲愷、胡漢民等人都是書生,沒有會帶兵打仗的將軍。
孫中山開始著重搜羅軍事人才,在日本軍事學校畢業的蔣介石,很快受到了孫中山的青睞。

1917年蘇聯成立以後,開始了輸出共産主義的革命外交,中國成為蘇聯革命外交的最重要國家。
蘇聯宣佈放棄沙皇時代與中國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使中國人民對新興的蘇聯政權産生了極大的好感。
蘇聯看中了孫中山的國民黨,而孫中山也正好急需外國的支援,以前積極支援孫中山的日本在提出苛刻的21條後,已經遭到中國人民的反感。
於是孫中山開始在蘇聯的援助下籌建一隻完全效忠於自己的國民黨軍隊,1924年6月創建了黃埔軍校,委派蔣介石出任校長。

由於孫中山接收了蘇聯援助,蘇聯要求孫中山和剛成立不久的中國共產黨進行合作,孫中山答應了蘇聯的聯共要求。
但孫中山的聯共政策,特別是允釵@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在國民黨內引起了很大的反對之聲。很多國民黨的高級幹部,包括汪精衛和胡漢民,以及剛從蘇聯考察歸來的蔣介石也都反對孫中山的聯共政策,只有廖仲愷積極支援聯共。
所以國民黨的聯共政策基本上是靠孫中山個人的威信強行實施的,這就為孫中山死後國民黨內的清黨清共,埋下了伏筆。

1924年10月,直系軍閥馮玉祥在北京發動了政變,北京出現了段祺瑞、馮玉祥、張作霖的臨時聯合政府。
臨時聯合政府邀請孫中山到北京共商國事,於是孫中山在汪精衛等人的隨行下前往北京。
孫中山到達北京後立即病倒,送協和醫院診斷為肝癌,從此臥床不起。

1925年2月,孫中山病情加劇,急忙電請孫科、宋子文、孔祥熙等人赴京。
汪精衛等人本以為孫中山會主動提出立一個遺囑,指定自己的接班人。
可是一直到2月24日,仍不見孫中山有立遺囑的意思,於是汪精衛和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商定,先為孫中山起草一個遺囑,再根據孫中山的意思修改。
孫中山的遺囑由汪精衛起草,汪精衛寫好遺囑後,和宋子文、孔祥熙等人一起來到孫中山的病榻前。
汪精衛眼含略藿黈]中山說:希望總理留下一些話,好讓我們去做。我們懇請總理生前留下遺囑。
宋子文和孔祥熙也說:汪先生是代表在京的政治委員會提出這個意見的。
孫中山問:你們要我說什麼呢?

汪精衛說:我們預備好了幾句話,讀給總理聽。總理如果贊成,便簽個字,當作總理的話。如果總理不贊成,便請總理另外說幾句話,我可以代筆記下來,也是一樣。
於是汪精衛掏出寫好的遺囑,大聲朗讀起來:余致力於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
孫中山聽完後說:好呀,我很贊成。沒有一字添改。
於是這篇汪精衛寫的總理遺囑,就當作孫中山的政治遺囑公開發表。

為什麼孫中山沒有主動提出自己的遺言,為什麼孫中山沒有指定自己的接班人,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
由於孫中山沒有指定接班人,結果造成了後來國民黨內部長期內鬥不斷,這也是孫中山埋下的不幸之種。
也由於孫中山沒有指定接班人,國民黨內沒有人敢接任總理之位,只好宣佈取消總理制,把總理這一稱呼永遠讓給孫中山。
此後國民黨的領導體制開始採用集體領導的委員會制。

孫中山之後的國民黨中,汪精衛是呼聲最高的接班人。
汪精衛是同盟會中資格最老的一輩,有敢於自我犧牲的英雄光榮史,有革命成市嶀ˋ悃D當官的君子風度,更有鮮有人比的文才和口才,這在國民黨中都是無人可比的。
加之汪精衛的個人生活作風也非常為人稱道,汪精衛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不近女色,這在當時的國民黨高官中,都是鮮有人能夠做到的。

在1925年7月1日,孫中山原來的大元帥府改組,改為國民政府,設國民政府主席為最高領導人。
在中央政治會議上,汪精衛以全票當選國民政府主席,成為孫中山以後第一位國民黨領導人。
但汪精衛卻有一個極大的弱點,這就是他沒有一隻忠於它的私家軍,在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中國社會中,汪精衛這樣的文人書生,註定不能在最高領導人的位置上坐得太久。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