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乖透透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愛國,愛什麼國?愛族,愛什麼族?
發表:乖透透 2006-02-13 21:16:16 閱覽數:52590 (IP: ) T 1707 引 用
 


回應:透透 2006-02-14 11:59:53 (IP: ) T 1707_R 2 引 用
所謂的『中國』

一:所謂的『中國』,是民族自我中心偏見的地理空間

「中國」是含有相對關係的複詞。『中』是用來與『外』相對的,所以「中國」是指文明的中央地區,是民族自我中心偏見所形成的文化空間,目的是要與非文明的外圍地區相對。三千年來「中國」的諸義都是這個概念引申,在上古時代,「中國」一詞約兼有下列三義:

(一)中央政權所在地:「中國」一詞最早見於周成王時(前十一世紀)銅器的銘文,成王營造成周(洛邑),轉述武王克商之後,祭告天的話:「於其宅茲中或(國),自之ㄨ民。」是說武王有意在中央地區建城邑,然後由這裡來統治四方人民。『國』甲、金文都做『或』,從戈從口(城垣)。是用武力守衛的城邑,「中國」則是都城、京都的意思。引申為中央政權所在地或地區。《詩˙民勞》:「會此中國,以綏四方。」意思就是居中央,要來統治四方。

(二)黃河中下游(中原)各國:周人屬華夏族,在打敗東夷族的商人後,分封其血親它琣b黃河中下游流域,建立釵h諸侯國,自稱中國或諸夏。當時中國包括晉、衛、齊、魯、鄭等國,自認在世界的中央;東、南的吳、越、楚等百越、蠻夷及西北戎狄皆不是中國。

(三)華夏族與蠻夷戎狄族之對稱:古代典籍如《春秋三傳》、《國語》、《國策》、《史記》等每每舉「中國」以與四方異民族對稱,最多的是「夷狄」、「四夷」、「蠻夷」、「戎狄」。《國語楚語上》:「蠻夷戎狄其不賓也久矣,中國所不能用也。」中國是有文化道德的地區,而卑視夷狄。《戰國策趙策二》:「中國者聰明睿智之所居也,仁義之所施也,…蠻夷之所義行也。」《說文解字》:「夏,中國之人。」

二:所謂的『中國』,是沒有主權性的地理泛稱

秦漢以後,「中國」之義除部分文獻保留了與夷狄相對稱的種族文化優越意識外,主要多指中原地區並又產生「中土」、「中原」諸詞。因此,三國時曹魏為中國,東吳、蜀漢皆非中國。

《晉書˙宣帝紀》:「(孟達)於是連吳、固蜀,潛圖中國。」後鮮卑族入主中原,建立北魏,亦自稱「中國」;而華夏衣冠南渡,南朝君臣一樣稱北方中原為「中國」。《宋書索虜傳》:「宋文帝詔:『中國多故,湮沒非所』」《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

唐、宋人依然稱中原為中國,視北朝為中國。史家,唐代的劉知幾說:「江左為禮樂之鄉,…其餘中國(北朝)則不然。」宋代的劉恕說:「晉元東渡,南北分疆,魏、周據中國。」

金、元以阿爾泰語系的通古斯族、蒙古族進佔中原,亦以「中國」自居,金的後人滿清又成為中國的主人,而不斷用武力向四方擴展版圖,因此也擴大了「中國」一詞的地理範圍,但只有世界文化中心的優越意識,而無明確的地理疆界,清王朝的國名始終叫大清,而不叫中國。

可見誰佔居中原,誰就擁有中國之名。清代王朝雖有對中國擴大解釋之現象,終是一籠統的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曾編印、點校釵h古籍史書,對「中國」一詞是不加私名號,他根本不是一專有名詞。數千年來,東亞大陸的黃河流域的主要政權,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的帝國專名都不是中國,而且中央政權自身認為擁有的地區也不稱為國,稱天下,最高的統治者也不是叫國君、國王,而是叫皇帝、天子,天下是包括中國與四方諸侯國,皇帝居中央,一統四夷。

由此可之,「中國」是不俱主權性的,所以歷史上根本沒有「一個中國」問題。野心家、統治者只有在打天下、保天下,追求「天命所歸」、「土無二王」的天子。大抵清初之前,中央政權與外國是天子與諸侯,主與僕的關係。中葉以後,在西方強權壓力下,才重新認識世界的秩序,不得已才願意自居為「國」,以「大清國」之名,與他國平等交往或簽約。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認為與「中國」劃等號,把原本非中國的土地與「四夷」的異族視為中國、中國人,則「中國」一詞是中央統治者不斷擴張,收編異族的政治圖騰。

三:所謂的『中國』,是沒有國名的國家

清末知識份子的覺醒,有國際知識的文人發現自己的國家沒國名,這是很有道理的。因明、清是統治王朝的符號,而古來中國一詞又非國名。黃尊憲說:「考地球各國,若英吉利、若法蘭西,皆有全國總名,獨中國無之。」(日本國志)他主張用「華夏」。梁啟超稱:「吾人所最慚楫怴A莫如我國無國名之一事。」他認為「萬無得已」,只好用「中國」。(《飲冰室文集》卷六)劉師培稱:「中國無國號,…中國欲自強,非以大夏名國不可。」(穰書)因此或紛紛以支那、震旦(皆來自漢譯佛經)或其他名稱來指中國。

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學「清國留學生部」存有一本畢業紀念題名錄,62人填自己國籍:寫「支那」18人,「清國」12人,「中國」或「中華」7人,不知如何寫的25人。此更足見19世紀以前的「中國」一詞並非國家(state)之名,而只是代表某一地理、文化、血緣之泛稱,所以有人主張取一個新國號。

「中華民國」之名,是1905年在東京同盟會所取的,該會綱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可見「中華」指華夏漢語族,不包括韃虜的滿族及其他異民族。這正是古漢語「中華」(六朝時才出現)的本義,十足大漢沙文主義,與多民族國家精神是不符合。

中華民國成立於1912年,是一個現代的國家,其所銜接的王朝國號叫大清,而非空泛的「中國」。中華民國簡稱民國,而不稱中國,在憲法上亦未說明又叫中國,所以法律上中華民國與中國毫無關係的,那麼國民黨所稱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理論背景是什麼?如果當初成立的新國家不叫中華民國,而叫中國,或憲法改加簡稱為中國,則即使這樣依然與舊時的中國是互不相干涉的。

三千年來的中國,是指一個地區,「國」,不是國家或政府,把中國視為英國、法國一樣是同字異義的混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公文書時時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的中國」,這個一樣是他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新國家與民國以前的中國是風馬牛不相及也。沒有釐清中國與現代國家關係,就會出現「全世界的中國人」、「新加坡的中國人」這種荒唐的話,究竟是全世界、新加坡擁有中華民國,或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呢?還是指漢語族血統的外國人、新加坡國人吧!
(摘錄自莊萬壽《中國論》一書:1996:玉山社)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