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a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印順導師「佛法概論」:
發表:aaa 2010-06-14 18:30:14 閱覽數:51645 (IP: ) T 3072 引 用
 


回應:aaa 2010-07-14 18:17:57 (IP: ) T 3072_R 21 引 用
第六章 有情流轉的生死根本
第一節 生死根本的抉擇

無明與愛

有情為蘊、處、界的和合者,以四食的資益而延續者。在這和合的、相續的生死流中,有情無法解脫此苦迫,可以說有情即是苦迫。究竟有情成為苦聚的癥結何在?這略有二事,如說:「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不知苦之本際」(雜含卷一0‧二六六經)。無明與愛二者,對於有情的生死流轉,無先後也無所輕重的。如生死以此二為因,解脫即成心解脫與慧解脫。但從迷悟的特點來說,迷情以情愛為繫縛根本,覺者以智慧─明為解脫根本。這可以舉喻來說:如眼目為布所蒙敝,在迷宮中無法出來。從拘礙不自由說,迷宮是更親切的阻力;如想出此迷宮,非解除蒙目布不可。這樣,由於愚癡─無明,為愛染所繫縛,愛染為繫縛的主力;如要得解脫,非正覺不可,智慧為解脫的根本。此二者,以迷悟而顯出他獨特的重要性。所以迷即有情─情愛,悟即覺者。但所說生死的二本,不是說同樣的生死,從不同的根源而來。佛法是緣起論者,即眾緣相依的共成者,生死即由此二的和合而成。所以經中說:「無明為父,貪愛為母」,共成此有情的苦命兒。這二者是各有特點的,古德或以無明為前際生死根本,愛為後際生死根本;或說無明發業,愛能潤生:都是偏約二者的特點而說。

我見與識

經中又有以薩迦耶見─即身見,我見為生死根本。我見為無明的內容之一。無明即不明,但不止於無所明,是有礙於智慧的迷蒙。無明屬於知,是與正智相反的知。從所知的不正說,即邪見,我見等。『雜含』(卷一二‧ 二九八經)解釋無明說:「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這是從有情的緣起而論到一切的無知。但無知中最根本的,即為不能理解緣起的法性─無常性、無我性、寂滅性。從不知無常說,即常見、斷見;從不知無我說,即我見、我所見;從不知寂滅說,即有見、無見。其中,我見為無明迷蒙於有情自體的特徵。且以人類來說:自我的認識,含有非常的謬誤。有情念念生滅,自少到老,卻常是直覺自己為沒有變化的。就是意味到變化,也似乎僅是形式的而非內在的。有情展轉相依,卻常是直覺自己為獨存的,與自然、社會無關。有情為和合相續的假我,卻常是直覺自己為實在的。由此而作為理論的說明,即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我見,如上面所說的三見,即是「分別」所生的。佛法以有情為本,所以無明雖遍於一切而起迷蒙,大乘學者雖為此而廣觀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空,而解脫生死的真慧,還要在反觀自身,從離我我所見中去完成。

又有以識為生死本的,此識為「有取識」,是執取有情身心為自體的,取即愛的擴展。四諦為佛的根本教義,說生死苦因的集諦為愛。舍利弗為摩詞拘絺羅說:「非黑牛繫白牛,亦非白牛繫黑牛,然於中間,若軛若繫鞅者,是彼繫縛。如是…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中間欲貪,是其繫也」(雜含卷九.二五0經)。這說明了自己─六處與環境間的繫縛,即由於愛;「欲貪」即愛的內容之一。愛為繫縛的根本,也即現生、未來一切苦迫不自在的主因。如五蘊為身心苦聚,經說「五蘊熾盛苦」,此熾然大苦的五蘊,不但是五蘊,而是「五取蘊」。所以身心本非繫縛,本不因生死而成為苦迫,問題即在於愛。愛的含義極深,如膠漆一樣粘連而不易擺脫的。雖以對象種種不同,而有種種形態的愛染,但主要為對於自己─身心自體的染著。愛又不僅為粘縛,而且是熱烈的,迫切的,緊張的,所以稱為「渴愛」、「欲愛」等。從染愛自體說,即生存意欲的根源;有此,所以稱為有情。有情愛或情識,是這樣的情愛。由此而緊緊的把握、追求,即名為取。這樣的「有取識」,約執取名色自體而說為生死本,即等於愛為繫縛的說明。



傳道法師講解補充

「無明」與「愛」,無明的對照是明,事事能與明相應就是「慧解脫」。愛的對照是心(定),事事能與定相應就是「心解脫」。二者都是解脫,有定有慧稱為「俱解脫」。如果能制心一處,心能集中,可以免除受外界的誘惑而產生貪染,可以堅持心理的原則不隨外境的騷動。心解脫只能算部份解脫,真正的解脫是慧解脫破我執。

「我見與識」我見是薩迦耶見,「薩」是有,「迦耶」是身。我見是生死的根本,我見是無明的內容之一。無明從「不知道」來講是不知道「緣起無我」,不知道無常無我無生。無明從「知道」來講是知道一些錯誤的見解,無常認為常,會產生常見和斷見,無我認為有我,會產生我見和我所見,無生認為永生,會產生有見和無見。

「識」在這理是指有取識,也可以稱為我見,只是用不同的觀點來解釋。開悟解脫的聖人和我們一般凡夫不同的地方在「取」。聖人有五蘊,有身心和合的五蘊,但不會被五蘊所綁,處處解脫與明相應。但我們凡夫是五取(受)蘊。取是愛著,貪愛染著或討厭排斥,處處與無明相應,不得自在。

「有取識」也可稱為「四識住」,「住」就是「取」就是貪愛染著。識住在「色受想行(思)」上。如果我們能不執著自己的色身和外境的形態,不執著一般五官的感受,不執著由感受所引起想像和思考所引發的行為,就無所住了。金剛經「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能當下解脱不用等到死後來世,現生現世遇到順境逆境不順不逆境,都能清楚明白,而且能不受影響,就能當下解脱。阿羅漢「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身心本非繫縛,本不因生死而成為苦迫,問題即在於愛。」反映老子所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這是不對的,不是有這個身體就會苦,真正的苦因是無明和貪愛。無明是見解上的錯誤,貪愛是情感上的染著。如果觀念思想正確就不會有「大患」了。佛法說:「人身難得」我們有這個身體可以修行解脱,可以布施救人,不要白白浪費寳貴的一生。

三解脱門:「無願(作)解脱門」從時間觀生滅無常,不願意再造業輪迴。「空解脱門」從空間觀相互關係,沒有單獨存在,所以是無我。「無相解脱門」從當下直觀,涅槃寂靜無生。三解脱門同源於三法印,無常是常性不可得是「空性」,無我是我性不可得是「空性」,無生是生性不可得是「空性」。所以三法印是一實相法印「空無自性」。



今日內容的教學節目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七集-part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rAMCTTzcmk&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七集-part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NWrOrtLZUw&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七集-part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4-UereCSDA&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八集-part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tW09GyIBkw&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八集-part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xTYcVQgUAM&feature=related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