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a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印順導師「以佛法研究佛法」:
發表:aaa 2010-09-20 18:00:25 閱覽數:68568 (IP: ) T 3116 引 用
 


回應:aaa 2010-10-15 17:55:28 (IP: ) T 3116_R 19 引 用
佛教以外的沙門團,即佛教所稱為外道的,學派非常多(傳說有九十五種),著名的有六師。除說到過的散惹耶毘羅胝子與尼犍子若提子以外,還有富蘭那迦葉、末伽黎拘舍羅、阿夷多翅舍欽婆羅、浮陀迦旃延。舍衛城方面,還有一舍羅、闍祇羅。新宗教當時的論辨中心,不是祭祀,是奧義書中的舊問題─自我的輪迴與解脫。大家踢開傳統的教典,以自由的思考,否定他或修正他。像奧義書那樣的梵我一體論,一致採取否定的立場。自我,即一切眾生的當體。從自我而看到外界,即有「我與世間常或無常」;「有邊或無邊」的問題。這是考慮時空中的活動者(我與世間),常住或變化,有限與無限。從自我而看自己,即有「身命(命即自我)一異」的問題。從現在的自我,論到輪迴後世,即有「死後去不去」的問題。這些(凡十四計),即當時論辨的中心,而急急要求解決的。現在以「身命一異」為根本(依佛教說),略敘他們的答案。依『雜阿含』(卷十一)二七二經,凡有三家:(第三家是奧義書的思想,現在不談)。一.有主張「命即是身」的。即離身體以外,沒有靈魂式的生命。在六師中,近於阿夷多翅舍欽婆羅派。他說:「受(地水火風)四大人取命終者,地還歸地,水還歸水,火還歸火,風還歸風:皆悉敗壞,諸根歸空。…若愚若智取命終者,皆悉敗壞」(長阿含卷十七沙門果經)。這徹底唯物論的見地,否定自我的輪迴與解脫,佛教稱之為斷見論。他蔑視道德,度欲樂的世俗生活,近於後起的順世論。它是一時的師宗,沙門團之一;應該是「現在五欲自恣」或進求禪定樂的現法涅槃論者。二.主張「命異身異」,這是當時流行的思想(數論派也如是)。凡否認大我而承認個靈的,十九會得此結論。如浮陀迦旃延,以為人生為「地、水、火、風、苦、樂、生命七要素而成」(原始佛教思想論一‧二、三)。尼犍子也以命與非命二元為本,立六句,即「命、法、非法、時、空、四大」。這種二元的結合,大抵是機械的(後起的勝論師,也有此傾向)。他們的輪迴與解脫觀,簡直缺乏宗教的特色。如富蘭那迦葉,為一無因論者。他說:「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雜阿含卷三‧八一經)。依他,生死的雜染與解脫清淨,非人類意欲的產物,實為偶然的。因此,善惡不過是依習慣而定,無所謂善惡業果。如末伽黎拘舍羅,為一極端的必然論者。他以為一切為命數所決定的;人在命定的輪迴解脫中,像從山上滾下石丸,必須經歷一定的長度,到山下自會停止。在此命定的過程中,人類沒有絲毫可以改變的力量。所以說:「無力無精進人,無力無方便人,…定在數中」(長阿含卷十七沙門果經)。因此。在他看來,「淫樂無害,精進無功」,這都與輪迴解脫無關。佛教稱之為邪命外道,即生命派。耆那教說他從耆那教中反叛而脫離出來;指責他為婦女的奴隸,作希奇的言行以謀取衣食。他的行為,大抵是隨緣受苦,享樂。一切任其自然。浮陀迦旃延的七要素結合說,以為殺人者,生命自體並不被損害,所以也可以引申出殺人無罪的結論。富蘭那迦葉的唯物論,與此無因論,命定論,不滅論,在善惡業果的否定上,都可以達到類同的結論。所以在漢譯的『沙門果經』,也就給予近似的批評。這四家在行為上,都有東方的浪漫情緒。與這些相反的,是尼健子,他以為命─自我─是本來清淨的,為前生的業緣所縛,與非命的四大結合,構成苦痛的現實界。雖說以正智、正行得解脫,卻特別的重視苦行,作「以苦斷苦」的修持,大有儘先償還宿罪,不再造業,即能早得自我解放的智見安樂的意味。奧義書所強化的悲觀與苦行,在當時的思想界,普遍的泛濫;新宗教的教區,也不能例外。後來佛教中提婆達多的叛佛,也即是傾向苦行。「此摩竭、鴦伽二國人,皆信樂苦行」(五分律卷二十五),確是當時的事實。尼健子不注重反對婆羅門教,專修婆羅門教所重視的苦行;所以他不像佛教那樣的受婆羅門教的攻擊,一直維持到現在。他與前四家的行持,恰好是兩極端。

東方的新宗教,還在矛盾動搖的發展中。傳統的西方宗教被否定,新的還不能建立,所以活躍而缺乏堅定性。與婆羅門思想關涉較深的尼犍子,卻更極端走向苦行。富蘭那迦葉等,到達倫理善惡的懷疑論。正面看,不免有世道人心的憂慮;反面看,這是婆羅門傳統道德破壞的過程。革新的功績,也不能忽略。革新的過程中,照理是龐雜的,多少有點極端。在理論的探索中,緣起法的相待性,也被重視起來。『雜阿含』(卷三十四)九六九經,傳說當時的人,有「我一切忍(肯定的),我一切不忍(否定的),我於一切一忍一不忍」(總合的)的三見。佛弟子摩訶拘絺羅,起初即是「我一切不忍」的懷疑論者。散惹耶毘羅胝子,為一詭辨論者。他對於當時的問題,作這樣的答覆:「如汝問有他世否,如我知定有,我當作如是說;但我不作是說。我亦不以為如是;亦不以為不如是;我亦不非之;亦不言非有非無他世」(巴利沙門果經)。這是不以為甲,不以為乙,不反對是甲是乙,也不說是非甲非乙的。依漢譯,他的答覆是:如此的,不如此的,非如此不如此的。總之,他對於是,非,是非三句,跟著他人的意見而說;自己不反對別人這麼說,自己卻不這麼說。他的真意,無法明了。傳說舍利弗目犍連起初跟他修學時,問他是否得道,他說:「吾亦不自知得與不得」(大智度論)。他見到緣起法的相待不定性,所以說不知,不說;耆那教稱他為不知主義。拘舍黎以為都可說,可以從三方面去說:可以是,可以非是,可以亦是亦非是;與散惹耶恰好對立。尼犍子立或然主義:以為同一事物,可以從七方面說:如一.瓶是實,二.瓶非實,三.瓶亦實亦非實,四.瓶不可說,五.瓶實不可說,六.瓶非實亦不可說,七.瓶亦實亦非實亦不可說。他的七分說,即此三者的亦可說亦不可說。不像散惹耶的不可說,拘舍黎的可說。新宗教的思辨,都能多少了解事事物物的相對性,變動性,不能不說他是新宗教的特色。依佛教的歸納起來,還是三見而已。(這種相待動變的論式,在佛教的東方系中還保存確當的理解。西方系的因明學,卻全然不同)。



今日內容的教學節目

傳道法師 / 以佛法研究佛法第二十集-part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6TqBoLjD5U
傳道法師 / 以佛法研究佛法第二十集-part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ah6ewUYkzs&NR=1
傳道法師 / 以佛法研究佛法第二十集-part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NoiBQ4ao08&NR=1
傳道法師 / 以佛法研究佛法第二十集-part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IC5N97WwNs&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以佛法研究佛法第二十集-part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n9IHNOPLLQ&NR=1
傳道法師 / 以佛法研究佛法第二十集-part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ha6d7nEKaE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