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a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印順導師「般若經講記」
發表:aaa 2010-02-14 11:47:45 閱覽數:55740 (IP: ) T 3000 引 用
 


回應:aaa 2010-03-01 14:09:21 (IP: ) T 3000_R 16 引 用
己三 賢聖無為同證 庚一 舉如來為證 辛一 正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離一切相的般若,難信難解。上已明未來有人能信能證,以下再以已經能淨信實證的聖賢,來證明此難信難解的可信可證。先舉究竟圓證的如來為證。

佛問須菩提:今有兩個問題問你:一、如來在菩提樹下成遍正覺,實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證得嗎?二、如來成道後,大轉法輪,確有法可說嗎?佛舉此二問,因菩薩得明心菩提,即分證無上菩提,而佛卻說:『諸相非相』;又說:『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恐有人懷疑: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是可得嗎?不又大轉法輪嗎?既可證可說,為什麼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呢?須菩提雖沒有圓證如來境界,但他是無諍行大阿羅漢,憑自己證覺無為空性的體驗,及佛說無相,比知如來聖境而回答說:如佛所說,如我所解,是沒有定性─自性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佛所證,也沒有定性的法為如來所說。須菩提的回答,真是恰到好處!佛陀的現覺,沒有能證所證的差別可得,所謂『無智亦無得』。如覺有什麼為智慧所得,這那裡還是正覺!論到說法,更沒有定法可說,一切名言不得實義。佛法雖多,不外證法與教法。無證無說,即明如來的自證化他,無不性空離相;因為性空離相,這才成佛說法呢!但無有定法可說,決非隨便亂說。語言不得實相,但在世俗心境的習慣中,也有他的彼此、同異、是非。如東南西北,雖沒有定性,但世俗仍有一定的方向可指;假使指東話西,即是違反世間。世間的一般語言,尚不可亂說,何況佛法!所以,隨順世俗而安立佛法,如來師子吼,常作決定說。

何以證無可證,說無可說?因佛所說的及所證的法,是沒有定性可以取著的或可說的。取著,約心境的能證所證說;言說,約語言的能詮所詮說。凡是心有所取,口有所說,一切都是自性空的,所以名為非法;一切法非法的無為空寂,也還是不可取不可說,所以又說非非法。佛的自證化他如此,明心菩提也如此,為了顯明這點,所以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大聖佛陀,二乘聖者,大乘菩薩,或還在修證的進程中,或已達究竟極果,這都因體悟無為法而成。無為,即離一切戲論而都無所取的平等空性。無為離一切言說,平等一味,怎麼會有聖賢的差別?這如廣大的虛空─空間,雖可依事物而說身內的空,屋中的空,方空、圓空,但虛空性那裡有此彼差別!虛空雖沒差別,而方圓等空,還是要因虛空而後可說。這樣,無為法離一切戲論,在證覺中都無可取可說,而三乘聖者的差別,卻依無為法而施設。



傳道法師講解補充: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佛陀的現覺,沒有能證所證的差別可得。如果還有一個「能證所證」,就表示還有一個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存在。所謂『無智亦無得』, 智就是能證,得就是所證得的法。破我執就是離我相,離一切相, 已經沒有一個能證所證了。佛以「無所得」自證化他, 無所得就是無罣礙。

「一切名言不得實義」: 一切的名詞言語都只是一個比喻講不到真正的本質。例如在黑板上寫一個「真火」,它還是「假火」, 要是「真火」黑板就燒起來了。但是是有做用的, 至少我們只道「火」是什麼, 不會把「水」當成是「火」。

「如來師子吼,常作決定說」: 佛陀在世所講的道理一定是我們聽的懂, 並指出那一些是正確, 那一些是不正確, 教導大衆層層提升。但為什麼佛陀「說無可說」呢?

佛陀說法是因人因時而說, 你在當時有那一些病, 佛陀就為你說那一些法藥, 過一段時間你的病沒有了, 法藥就不要在用了。可能你又有別的病, 不能一直用以前藥, 要對症下藥。所以「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如來說「非法」是要去我們凡夫執著有一個「法」可得, 但我們又執著有一個「非法」可得, 所以如來又說「非非法」。不管「非法非非法」皆不可取、不可說。

「虛空雖沒差別,而方圓等空,還是要因虛空而後可說」: 方形圓形所圍成空間的空性雖然都一樣, 但形狀大小是不一樣的。缘起相, 一切萬事萬物的外觀是不一樣, 但缘起性, 空性, 都相同。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三乘聖者的差別, 是依對空性體悟的大小而講大小乘。如「照見五蘊皆空」, 只體悟自己身心的空性。菩薩則照見法界空性, 就比自身心的空性要廣大了。聲聞圓覺有道種智, 但沒有後得智。後得智是證悟以後度衆生的實務經驗。菩薩不只觀自身的痛苦, 也觀衆生的痛苦, 所以會起大悲心。菩薩也觀佛陀神通方便度衆生的法門。「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這是如來度衆生的實務經驗。這和自己一個人禪坐, 一切圓滿無礙是無法比的。如來的功德大, 所證的境界大, 是因為如來在因地觀察修行度衆生非常的長久非常的廣大。所以因緣不同果報就不同。



今日內容的教學節目

傳道法師 / 般若經講記第五集-part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G9BZxsT_zM
傳道法師 / 般若經講記第五集-part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RuG95omruc
傳道法師 / 般若經講記第五集-part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q5ao4y2WMU&feature=related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