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a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印順導師「佛法概論」:
發表:aaa 2010-06-14 18:30:14 閱覽數:51648 (IP: ) T 3072 引 用
 


回應:aaa 2010-07-06 16:48:02 (IP: ) T 3072_R 15 引 用
第四章 有情與有情的分析
第一節 有情的分析

三處觀

佛法以有情為本,那就應該認識有情是什麼。佛常用「三處觀」去觀察有情,分別有情的真相。但有情的分別觀察,要從有情的流轉相續中,與身心的相依中去考察,不可為靜止的、孤立的機械分析。有情是有機的活動者,如當作靜止、孤立的去考察,就會發生錯誤,誤解佛陀觀察的深意。論到三處觀,即五蘊觀,六處觀、六界觀。蘊處界的分別觀察,是從不同的立埸去分別,看到有情的各個側面。蘊觀,詳於心理的分析;處觀,詳於生理的分析;界觀,詳於物理的分析。依不同的立埸而觀有情自體,即成立此三種觀門,三者並不是截然不同的。蘊中的色蘊,界中的地水火風,可通於非執受的自然界。六處雖專為有情身心的分析,但從六處而發識緣境,即由此說到內心外界的一切。這有情中心論的觀察,都說到了心與色,即證明了有情是色心平等和合相應的存在者,不能偏重於物質或精神。

蘊觀

蘊,是積聚義,即同類相聚。如『雜含』(卷二‧五五經)說:「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總說色陰」─陰即蘊的異譯。佛以慧眼觀有情,歸納有情的蘊素為五聚,即五蘊─色、受、想、行、識。這五者,約情識的能識、所識而分。所識知中,有外界的山河大地等,有自己的身體,即是色蘊。色的定義為「變礙」,如『雜含』(卷二‧四六經)說:「可礙可分,是名色」。有體積而佔有空間,所以有觸礙;由於觸對變異,所以可分析:這與近人所說的物質相同。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等都是。除形質的色蘊外,內在的精神活動,這也是情識所識的,可分為三:一、受蘊:受的定義是「領納」,即領略境界而受納於心的,是有情的情緒作用。如領境而適合於自己身心的,即引起喜樂;即不合意的,即感到苦痛或憂愁。二、想蘊:想的定義為「取像」,即是認識作用。認識境界時,心即攝取境相而現為心象;由此表象作用,構成慨念,進而安立種種名言。三、行蘊:行的定義是「造作」,主要是「思」心所,即意志作用。對境而引生內心,經心思的審慮、決斷,出以動身,發語的行為。分析內心的心理活動,有此三類,與普通心理學所說的感情、知識、意志相似。但這三者是必然相應的,從作用而加以相對的分類,並不能機械的劃分。為什麼這三者屬於所識知呢?這三者是內心對境所起的活動形態,雖是能識,但也是所覺識的,在反省的觀察時,才發現這相對差別的心態。如直從能識說,即是識蘊。識是明了識別,從能知得名。常人及神教者所神秘化的有情,經佛陀的慧眼觀察起來,僅是情識的能知、所知,僅是物質與精神的總和;離此經驗的能所心物的相依共存活動,沒有有情的實體可得。

五蘊說的安立,由「四識住」而來。佛常說有情由四識住,四識住即是有情的情識,在色上貪著─住,或於情緒上、認識上、意志上起貪著,執我執我所,所以繫縛而流轉生死。如離此四而不再貪著,即「識不住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除欲、見法、涅槃」(雜含卷三‧六四經)。綜合此四識住的能住所住,即是五蘊,這即是有情的一切。



傳道法師講解補充

三處觀又分「五蘊觀」色受想行識,詳於心理分析。很多人誤認為物質(肉體)會滅精神(靈魂)不滅,心理是永遠存在的,其實精神的心理作用是緣起的是生滅的。「六處觀」眼耳鼻舌身意,詳於生理分析。很多人執著於身體的長生不老,靑春永駐。佛教到了後期也走入歧途,專門在身體上用功夫。「界處觀」地水火風(物理)識(心理),詳於物質分析。人會老死,心理也不斷的變化無常,但山河大地是永遠存在的。這是我們凡夫的想法。

「五蘊觀」色(一個生理),受想行識(四個心理)。「受想行」是反省作用,識是認知作用,認知色(身)和受想行。我們執著都是在「識」,執著色身,感情,感受,想像,意志等。如果「識」能不執著當下解脫。「受想行」受是喜怒哀樂的情緒反應,是因緣和合不是單獨存在永恒不變。「想」回想受的情緒反應,再加以思考推理判斷。「行」是執行動作。結論是「五蘊無我」。「我」是指主宰性,獨存性,不變性。所以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生死輪迴馬上斬斷。

「六處觀」的處是指神經系統,視覺神經嗅覺神經等等,有五種生理的感知神經。心理的感知神經只有一個「識」。我們凡夫常常忙於追求感官刺激,結果感官越遲鈍。例如吃辣,越吃越辣越不覺得辣,所以要吃的更辣,處處被感官所綁不得自在。所以佛陀說「苦受不排斥,樂受不貪著,不苦不樂受了了分明」。「識」能不執著當下解脫。

「界處觀」是指氣體(風)液體(水)固體(地)溫度(火)的物理現像。一切的物質包括山河大地也是不斷的在變化,沒有單獨存在永遠不變的。八大人覺經「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蘊無我」。佛教講「空」是指空間空曠處,是物質的現像,進一步的推廣到自由自在,心理的現像。



今日內容的教學節目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三集-part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iKM35m1uEs&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三集-part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5fNSAdKRWE&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三集-part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aPo87-XcA&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三集-part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DveSxVt5xU&feature=related
傳道法師 / 佛法概論的道次第第十三集-part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6PTrKNuKwc&feature=related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