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根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中國軍事新聞張貼欄
發表:竹根 2005-04-03 14:20:09 閱覽數:1390152 (IP: ) T 1313 引 用
 


回應:竹根 2005-04-30 20:10:40 (IP: ) T 1313_R 10 引 用
專訪中國地空導彈指揮控制系統主管軍代表
  2005年04月30日 16:43:58  來源﹕中國青年報
顧炳華 王潔清

“張曦文真忙﹗”未曾謀面﹐筆者對空軍駐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這位女軍代表就有所“領教”。筆者帶著採訪本在招待所足足蹲了3天﹐終于見到了滿臉倦意﹑歉意十足的張曦文。

聽她講完3天來的行程﹐筆者內心的些許抱怨變成了由衷的敬意--第一天﹐張曦文早5時起床﹐8時30分從北京飛到廣州﹐中午到某廠協調有關事宜﹐下午宣講產品進度與質量﹐晚上修改檢驗報告﹔第二天趕往重慶﹐調研評估生產能力﹐召開軍企領導碰頭會﹐連夜乘火車奔赴成都﹔第三天上午到配套廠家抽查樣品﹐中午組織協調會﹐當晚12時回到北京……

這些年﹐張曦文以這種“在路上”的特殊方式和拼搏精神﹐與戰友們一道﹐奔波于機關院所﹐巡視生產車間﹐現身試驗靶場﹐深入一線部隊﹐用“火眼金睛”明辨武器優劣﹐用“尚方寶劍”攔截問題產品﹐用柔弱的肩膀扛起裝備保障的重任。

  “小丫”搖身變“專家”

張曦文﹐高挑的個頭﹐白皙的皮膚﹐臉色看上去有些憔悴。如果穿行在繁華的大街上﹐看不出她是一位高級工程師﹐更難想像她是某新型地空導彈指揮控制系統的主管軍代表。

6年前﹐張曦文揣著一紙空軍通信專業的碩士文憑﹐來到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中心代表室當上了一名軍代表。當領導把她引荐給工業部門時﹐航天科技界的精英們一個個面面相覷﹕“怎麼來了個‘空姐’﹐她就是主管﹖”聽到這話﹐張曦文心裡很不舒服。

一次﹐工業部門探討新裝備研制問題﹐按慣例軍代表要發表意見﹐半天的會議﹐張曦文啥也沒聽懂﹐更別說發言了。沒過幾天﹐軍地專家召開產品研討會﹐匆匆趕來的張曦文卻被拒之門外﹕“這種層次的會議﹐你一個小丫頭來干嘛﹖”也正是這次冷遇﹐使張曦文決心在新的起跑線上發力。

某新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涉及導彈﹑雷達﹑通訊﹑計算機﹑模型數據處理等十多個專業﹐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高技術“集合體”。張曦文就掌管著這個武器系統的“中樞神經”部分。

為了盡快熟悉新裝備﹐張曦文的兜裡揣個小本子﹐天天跟班作業。人家上車調試﹐她就盯在一旁仔細看﹐人家開會討論﹐她就坐在角落認真聽﹐邊聽邊記﹐實在琢磨不透﹐就硬著頭皮問。一位總工程師見她很塌實﹑肯鑽研﹐就將兩份該型裝備設計的“秘笈”塞給她。她如獲至寶﹐抓緊點滴時間背記﹑思考﹑消化。半年時間裡﹐小本子換了10多個﹐光資料就整理了近30萬字。張曦文漸漸熟悉了主管的裝備﹐可以“放單飛”了。可她不滿足﹐繼續在專業深度和廣度上拓展。

在新裝備聯合調試期間﹐張曦文既當徒弟﹐又當總調度﹐既當聯絡員﹐又當檢驗工﹐成天風風火火﹐忙個不停。在與科研單位﹑工廠﹑機關和部隊的磨合中﹐她熟練掌握了新裝備的整個系統﹐直接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決斷﹐向決策機關發表見解和意見。當初遭人白眼的“小丫頭”﹐變成了令人信服的“專家”。

  “我簽的是打贏‘保險單’”

一次﹐設計師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把新裝備指揮控制系統的顯控臺拿了出來。張曦文發現操作的鼠標摩球設定為左手﹐便提出改設為右手﹐設計人員不同意﹐結果雙方爭論起來。對方認為軍代表只負責驗收產品﹐不該管裝備設計上的事。一向溫文爾雅的張曦文發作了﹕“凡是裝備的事﹐我們軍代表不僅要管﹐而且必須管到底。”設計人員見狀﹐就以改動費時費力為由﹐想“通融”一下。“裝備是用來打仗的﹐到時候你和敵人通融﹐行嗎﹖”張曦文說﹐左撇子的幾率大概只有5%﹐絕大多數人短時間內不能適應這個過程。“如果裝備不方便操作﹐萬一臨戰換將﹐替補人員不習慣左手操作﹐那該怎麼辦﹖現代防空作戰節奏轉換快﹐一仗下來往往只有幾十秒﹐甚至十幾秒﹑幾秒鐘﹐裝備設計必須絕對可靠”。

最終﹐設計人員重新調整了方案﹐張曦文認可後才簽字。

軍代表都握有一把“尚方寶劍”﹐張曦文的高明之出就在于懂得如何“亮劍”。

一次靶場試驗在即﹐某企業一個元件不合格﹐想換一個了事﹐張曦文想﹕它為什麼不合格﹖經過篩選沒有﹖是個例﹐還是批次性問題﹖于是﹐她責令同類產品全部“回爐”做失效分析。這個產品只值十幾元錢﹐從西北輾轉到北京﹐從北京折騰到重慶﹐再從重慶轉回西北﹐這一大圈下來﹐不算一次技術分析4500元成本﹐光是車船費就得近萬元﹐企業肯定吃不消。

于是﹐張曦文操起電話﹐迅速打通每個“關節”﹐各個點上的軍代表以接力方式﹐僅一周就將結果拿回基地。

“部隊明天上戰場﹐我們今天上前線”

作為空軍最新型地空導彈系統的主管軍代表﹐她最清楚搞出這套高精尖的武器﹐我們國家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也深深懂得自己正在做的事意味著什麼。

新裝備靶試定型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她來不及告訴丈夫就上路了﹐沒想到這一走就是半年。人在戈壁灘﹐卻隔三岔五滿天飛﹐幾十家承制單位和外協廠家分布在全國各地﹐哪有問題她就飛到哪。

她打破軍代表沿襲多年的關注末端﹑只問結果的工作“慣例”﹐總結出“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後把關”的工作流程﹐對于同類產品問題﹐她採取“打包處理”的方法﹐召集相關協作單位﹐集中會診﹐現場解決﹐使工作效率倍增。

鏈接

解放軍的軍事代表制度

1950年1月﹐軍委後勤部與重工業部﹑東北軍工部簽訂了第一份軍工生產合同﹐首次派出24名干部擔任駐東北﹑華北﹑華東等地區軍工廠的檢驗代表﹐負責訂貨合同的監督和產品檢查。

1952年2月8日﹐空軍抽調11名干部﹐分別進駐111廠等5個工廠﹔1953年3月﹐海軍派出15名干部﹐分別進駐上海清東造船廠等6個工廠。隨後﹐解放軍通信﹑裝甲﹑工程﹑防化等兵種陸續派出軍事代表承擔軍工產品的檢驗工作。

1953年5月﹐駐廠檢驗代表改稱為駐廠軍事代表。

196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頒發《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廠軍事代表工作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軍代表法規。

文化大革命期間﹐由于軍事代表制度被取消﹐導致大批裝備帶著質量問題出廠交付部隊﹐成千架飛機﹑幾十萬支槍﹑上百萬發炮彈不得不返修﹐甚至停用報廢﹐使我軍裝備建設蒙受了重大損失。

1977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恢復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廠軍事代表制度。

1989年9月2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了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廠軍事代表工作條例》﹐標志著我國軍事代表工作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998年4月﹐總裝備部成立﹐軍事代表的隸屬關系也隨之作了相應調整﹐各軍兵種軍事代表局實行歸口管理﹐隸屬于全軍軍事代表辦公室。

全軍駐廠軍事代表分為海軍﹑空軍﹑二炮﹑總參﹑總後﹑總裝六大系統﹐業務工作按軍兵種和裝備分類﹐分系統﹑分級負責管理﹐自上而下﹐各成體系。

現行駐廠軍事代表制度﹐是由國務院﹐中央軍委以法規形式予以確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廠軍事代表工作條例》明確規定﹕在承擔軍工產品型號研制和定點生產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以下稱作工廠)﹐實行軍事代表工作制度﹐由軍隊向重點工廠派出駐廠軍事代表。

  我國歷史上的武器監造制度

在我國歷史上﹐國家對兵器的監造有著廣泛的記載。秦朝時﹐秦軍隊的武器﹑鎧甲等均由國家統一提供﹐設有專門的武庫﹐官員設“右尚方令丞”一職。

元代時﹐兵器制造有了較大發展﹐我國的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火銃開始出現﹐朝廷在大都(今北京)設立了兵器管理機構。明朝也設立了掌管兵器制造的機構。清朝則基本沿襲明代的兵器制造制度﹐分為中央制造和地方制造﹐由“兵部尚書”主管﹐設“武庫司”﹑“武備院”等機構﹐八旗兵所用兵器由兵部定式後移交工部制造。重要的火炮﹐由皇帝指派官員督造﹐制成的火炮都要由皇帝欽命的官員進行驗收﹐合格後才能配發軍隊使用。由此可見﹐我國各個朝代對兵器的制造都極為重視﹐並形成了較為嚴格的監造制度。

  外軍的軍事代表制度

1921年﹐美軍代表最早的名稱是駐廠檢驗辦公室。1923年﹐改為駐廠代表辦公室。1945年﹐二次大戰後﹐美國陸軍﹑海軍和空軍先後建立各自的駐廠代表辦公室﹐分別管理各軍種的合同﹐其名稱分別為﹕陸軍﹑海軍和空軍駐廠。

美軍現有的國防合同管理局(DCMA)系統(含地區機構和合同管理辦公室)﹐就是美軍的駐廠軍事代表系統﹐現有1.23萬人在從事軍事代表工作。前蘇聯﹑英國等國家的軍隊也設有軍事代表機構﹐職能和作用與我軍基本相同。

(顧炳華 王潔清整理)
http://www2.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SocDigest/Technology/
xhw_2005_04_30_04_55_25_658.html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