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乖透透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主題:愛國,愛什麼國?愛族,愛什麼族?
發表:乖透透 2006-02-13 21:16:16 閱覽數:106484 (IP: ) T 1707 引 用
 


回應:透透 2006-02-14 11:58:33 (IP: ) T 1707_R 1 引 用
林思云:「支那」問題縱橫談

作者:林思云

--------------------------------------------------------------------------------

  關于日本人使用“支那”一詞是否含有侮辱中國的意思,最近又成為一個沸沸揚揚的話題,前些時候新浪网使用功能變數名稱“sina”,曾引起一些愛國人士的嘔血之憤。不過對于“支那”一詞的由來,日本人為什麼要用“支那”稱呼中國等深層問題,卻很少有人談起,因此試圖在這里對“支那”問題進行一些較為深入的探討。
  一、明治維新前日本對中國的稱呼

  日本和中國交往的歷史非常悠久,而且長期以來日本對中國文化一直怀有敬仰之心,在隋唐時代日本專門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國來學習文化,這些結果使日本成為世界上与中國在文化上最親密的國家。當今世界上使用漢字的國家除了中國之外只有日本了(韓國、越南等廢除了漢字),這有點象英國和美國在語言文化上的親密關系。日本文化受中國古典文化影響很深,日本文化比中國的少數民族:維吾爾族、藏族、蒙古族等的文化更接近漢族文化。英國和美國的語言文化紐帶讓他們成為密友,中國和日本的語言文化紐帶讓我們成為仇敵,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盡管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可是“中國”這個名稱卻意外地非常年輕,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前,中國的正式名稱從來沒有叫過“中國”。古代中國根据秦、漢……、明、清等朝代的不同,正式國號也跟著改變。比如清朝時中國的正式名稱是“大清”或“大清帝國”。盡管正式的國號沒有叫過中國,中國民間倒是有“中國”或“中國人”的俗語辭匯。不過以前人們提到“中國”一詞,一般狹義地指中原地區,“中國人”就是指中原人,以區別于新疆西藏蒙古的邊民,以前并沒有用“中國”代表國家的用法。

  日本由于与中國接触密切,也按照中國的朝代名來稱呼中國,不像与中國接触少的西方國家,不管中國什麼朝代,都一律稱之為CHINA。日本在隋朝時稱中國為“隋”,唐朝時稱中國為“唐”,所以有“遣隋使”、“遣唐使”的辭匯。以前日本在提到笼統的中國概念時,則稱中國為“漢土”或“唐土”,把中國字稱為“漢字”,把中國語稱為“漢文”。日本古時既不用“中國”,也不用“支那”代表中國,這些詞在日本出現都是近代以后的事情了。

  到了日本江戶末期和明治初期,隨著日本的對外開放,外來語用詞也時髦起來。喜歡標新立异的人,不再稱中國為“漢土”,而是按照外文音譯把中國稱為“支那”,結果這個稱呼一下流行起來,一時間報刊書籍都用“支那”稱呼起中國來。也釵酗H會有疑問:日本人把中國音譯為“支那”兩個字,其中是不是隱含有侮辱中國的意思?

  由于漢字是會意文字,每個字都有意義,把漢字作為拼音使用時,選用哪個字來表音還真是個問題。钻牛角尖的話,可以說漢語中的“美國”含有“美麗之國”的贊美之意,但是一般中國人并不以為“美國”一詞含有任何褒義。有的网人把美國改寫成“霉國”,這倒是別有用心的了。如果日本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不管用“Sina”稱呼中國,還是用“China”稱呼中國,大概中國人都不會生气,可是日本偏偏使用和中國一樣的會意漢字,這一下問題就來了。

  從漢字的會意角度出發,“支那”這個詞本身有沒有隱含的貶義呢?如果使用文字獄式的考證,可以發現“支那”這個詞背后還真有隱含的貶義。日語中“支”這個漢字有“末端”的意思,我們現在常說的 “支部”、“支隊”,就是直接從日本輸入的辭匯;日語中“那”這個漢字有“地方”的含義;所以 “支那”可以用會意的方式從字面上理解成“末端的地方”。“支那”一詞隱含有“末端的地方”的含意,這不是日本人有意借“支那”的會意來貶低中國嗎?

  不過考證一下“支那”一詞的由來,就會發現最早把中國稱為“支那”的并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自己。古時印度人稱中國為cina,据說cina是來自“秦”的音譯。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 (見《舊約全書》),后來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据說均來自這個語源。現在英語中Chino或Sino的詞頭代表中國,比如Sino-Japanese War表示“中日戰爭”,Sinology 意思是“中國學”。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的佛經以后,懂得梵文的人太少,所以要把佛經譯為漢文。高僧翻譯梵文佛經時,按照音譯把 cina翻譯成“支那”,現在中國的佛經中還是用“支那”這個詞稱呼中國。佛經傳到日本后,也把“支那”這個詞帶入日本。

  由于發明“支那”這個詞的并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自己,所以可以排除日本人假借漢字的會意方式貶損中國的可能性。

  二、辛亥革命前的“支那”稱呼

  上面說過,“支那”一詞在日本流行起來是明治維新以后的事。不過那時中國的正式國號是“大清”,所以日本政府在正式場合把中國稱為“清國”或“大清帝國”,把甲午戰爭稱為“日清戰爭”,把義和團事變稱為“北清事變”。但是在一般的民間報刊,則一般把中國稱為“支那”,把“日清戰爭”稱為 “日支戰爭”,把中國話稱為“支那語”。日本人不稱中國的正式國號“大清”而稱“支那”,中國人為此而气憤嗎?非也。原來那時的中國漢人,特別是中國的革命家,對日本稱中國為“支那”,不但不生气,反而還有几分感激。

  那時中國漢人處于异民族的統治之下,因為日本暗中支援中國革命,所以一時間日本成為中國革命家的樂園,同盟會、光复會等反政府組織都是在日本組建的。那時很多漢人來到日本的頭兩件事就是:第一是剪辫子,表示不再效忠清廷;第二是自稱“支那人”,拒絕承認自己是“清國人”。由于那時“中國”這個詞還沒有被公認,所以很多革命家直接借用日本式稱呼稱自己是“支那人”。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東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提出“光复漢族,還我河山,以身陸瞗A功成身退”的誓詞(“支那亡國”是指明朝亡于清朝的那一年);1904年,宋教仁在東京創辦了名叫《二十世紀之支那》的雜志,這是后來同盟會党報《民報》的前身。即使是立憲派的梁啟超,也用“支那少年” 為筆名,康有為次女康同璧也曾在詩中稱“我是支那第一人”。

  當時很多中國的革命家使用“支那”這個詞稱呼自己,亦說明那時日本使用“支那”稱呼中國,不但沒有貶義,反而含有對中國漢人的尊敬。如果日本人按照當時中國的正式國號“大清”,把中國人稱為 “大清人”,把中國話稱為“大清語”,對中國的漢人來說,反而會感到被侮辱了。在辛亥革命前, “支那”這個詞是被中日兩國都承認的名詞,沒有人對此提出過什麼异議。可是辛亥革命之后,中國的正式國號從“大清帝國”變成“中華民國”,由此而引發了中日之間的“支那”爭論。

  三、辛亥革命后的“支那”稱呼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有了一個新的正式稱呼“中華民國”,但“中華民國”這個國號并沒有立即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清王朝倒台后,中國發生了內亂,各省獨立,南方的革命党在南京成立了一個叫 “中華民國”的臨時政府,但那時“中華民國”的范圍只限于南方數省,北方的大片土地并不屬于“中華民國”。此時清王朝倒台,已不能稱中國為“清國”了;而稱“中華民國”也不合适,一是因為那時 “中華民國”還不能代表中國全國(南北和談后北方才承認“中華民國”的國號);二是因為日本政府一段時間內并沒有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在此情況下,日本政府放棄“清國”的稱呼轉而用民間慣用的“支那”一詞稱呼中國。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規定:今后不論中國的國號如何變化,日本均以 “支那”稱呼中國。

   1913年10月,袁世凯正式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同時,日本表示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可是日本政府只是在中文的文書中使用“中華民國”,而在日文的文書中,則使用“支那共和國”稱呼中國。開始日本這樣的做法并沒有遇到多大問題,因為“支那”這個詞在日本已經流行了几十年,中國人一時間也沒有多想這個問題。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條”,這是中日關系惡化的起點。1919年的日本轉接德國租界問題,又引起“五四”運動的反日熱潮。當時愛國人士提出的一個抗日話題,就是日本稱呼中國為“支那”。一些愛國青年提出日本稱中國為“支那”是有意侮辱中國人,于是一把愛國大火便燒了起來。愛國志士紛紛向政府上書,要求抗議日本政府使用“支那”和“支那共和國”辭匯的做法。此后中國政府多次向日本政府提出交涉,但都沒有結果。

  日本不使用“中華民國”的稱呼,除了有上述1913年7月日本政府的規定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日本人認為“中華”一詞暗藏著對日本的輕蔑。原來歷史上“中華”、“中原”是為了區別周邊异民族國家的用詞。以前中國把東方的异民族稱為東夷(日本人、韓國人),把南方的异民族稱為南蠻(東南亞人),把西方的异民族稱為西戎(西亞人),把北方的异民族稱為北狄(蒙古人)。中華和夷蠻國家的關系不是對等關系,而是上對下的朝貢關系。日本人認為中國人自稱“中國”,含有天下之尊、文化上优越的驕傲感,因此一些他們認為改稱“支那”為“中國”,有承認自己是“東夷”朝貢國的被侮辱感。這是日本不愿意使用“中華民國”和“中國”的內在原因。

   “中國”這個辭匯,盡管中國人未必認為它就是“中央之國”的含義,但不可否認按照字面可以把“中國”解釋為“中央之國”。當然中國政府使用“中華民國”的國號時,并沒有想到要侮辱日本;而日本政府使用“支那共和國”一詞,也未必有侮辱中國之心。可是漢語是會意語言,一個辭匯有很多引伸意義,在辭匯上做文章就會搞出好多名堂,因此中國才有文字獄的出現。

  清朝有個大臣寫了“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詩句,被搞文字獄的人引伸出“清風”就是比喻“滿清人”,結果該大臣被砍了頭。近代中國和日本的愛國人士又把文字獄引伸到國際舞台,中國人說日本稱“支那”是有侮辱中國人之意,日本人說中國自稱“中華”有侮辱日本人之意,對一個名詞內在含意的不同理解搞成一場國際紛爭,也是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難于理解的。

  不過在中國政府的再三抗議和敦促下,1932年日本政府終于承諾在政府公文中不再使用“支那”,一律使用“中華民國”,但民間報刊仍稱中國為“支那”。一直到日本戰敗后,1946年日本政府向全國發出《關于回避使用支那稱呼之事宜》的通告,此后“支那”這個詞完全從日本政府的公文、教科書、報刊雜志中消失。中日間這場關于中國國號稱謂的爭論,在戰敗日本的全面妥協情況下徹底解決。

  四、現在的“支那”問題

  日本戰敗后完全接受中國的條件,在公開場合不再使用“支那”一詞,此后一段時間內“支那”一詞被中國人忘記了。一直到1960年代美國出兵越南時,中國大陸報刊上再次出現了“印度支那”一詞,原來歐洲人把處于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地區稱為“印度支那”,越南等國所在的半島稱為“印度支那半島”。中國大陸照搬西方的稱呼“印度支那”,當時大陸人對“支那”這個詞似乎并不在意,不過台灣國府卻把“印度支那半島”稱為“中南半島”。

  可是到了1990年代以后,隨著大陸反日情緒的升溫,“支那”一詞又被中國人回憶起來,作為日本侮辱中國人的罪行之一。現在日本的主要媒体看不到“支那”一詞,但是一些右翼分子卻不時挑起這個話題。東京知事石原就在公開場合說“支那人”,引起得中國愛國志士的气憤填膺。而石原卻辯解說“支那人”一詞不是貶低中國人,反而是尊敬中國人的意思,因為“支那”這個詞最早是中國人發明并被中國人承認的。

  然而石原的說法顯然是強詞奪理。比如現在中國人把日本人稱為“倭奴”,明顯有強烈的貶損之義。可是古代日本人卻自稱自己是“倭奴” ,中國漢書上有“倭奴國”的記載,日本也出土過中國漢朝皇帝赐給倭奴國王的金印(金印上刻著“漢倭奴國王”)。如果現在有人把石原稱為“ 倭奴”,并說這是為了尊敬石原,因為“倭奴”這個詞最早是日本人發明并被日本人承認的,我看石原也未必能接受。

  目前一些日本右翼人 士別有用心地挑起這個話題,与其說他們主動挑起事端,不如說他們是在對中國愛國人士罵日口水戰的“應戰”。中國愛國者在网站上铺天誚a散發 “倭奴”、“鬼子”、“小日本”等辱日稱呼,難免激起日本愛國者的反擊,重提“支那”這种讓中國人气憤的辱華辭匯。當然中國用 “倭”等蔑稱稱呼 日本人,并不是現在獨有,歷史上每次反日運動中都有同樣的罵劇重演。

  在1919年“五四”反日高潮中,1919年11月出版的王拱壁《東 游揮汗錄》是當時很有煽動性的代表杰作。現摘錄一段如下:“倭近五十年來之外交真相,舍對華而外實無外交价值之可言。……報界及著作均用“支 那”二字,政府公牍則舍中國民國二字之簡,而用“支那共和國”五字之繁,是對我不但無國際敬禮,并不以國家視我也。是我中國民國成立八 年而倭人尚不承認也。……”

  在上述文中,作者一方面抗議日本報刊用“支那”稱中國是對中國人的侮辱,可是作者卻在自己公開出版 的書籍中蔑稱日本為“倭”、“倭人”。中國人既然明白自己听到“支那”這樣侮辱性的稱呼心里不舒服,又為何不能想到日本人听到“倭人”這种 侮辱性的稱呼心里也不會好受呢?中國人抗議一些日本人故意使用“支那”一詞歧視中國,本來是完全有道理的。可是我們看到一些中國人在譴責日 本人用 “支那”一詞侮辱中國的同時,自己卻又用“倭人”、“鬼子”、“小日本”等歧視性詞句侮辱日本人。

  孔子說的一句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們認為我們有權利叫日本人“倭人”、“鬼子”、“小日本”,那麼是不是我們應該承認日本人也有同樣的權利 叫我們“支那人”呢?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停止用各种歧視性詞語蔑稱日本,又何必責備日本人用“支那”來蔑稱我們呢?

  最后我們需 要明确一個問題:“支那”這個詞到底是不是對中國的蔑稱?如果是的話,其輕蔑程度有多大?從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日本從江 戶末期開始用“支那”稱呼中國,當時日本使用 “支那”稱呼中國的确沒有侮辱中國的意思,中國人自己也不反對“支那”這個稱呼。可是辛 亥革命中國改了國號后出現了問題。中國的正式國號“中華”或“中國”,日本人認為其中含有對日本等“前朝貢國”的傲慢含義,所以不愿稱 中國為“中國”,堅持稱中國為“支那”,這時日本人稱“支那”就包涵了一些對中國人的輕蔑成分,但并不是很嚴重,比中國人稱日本人為“ 鬼子”、“小日本”的輕蔑語气要輕一些。打個比方,中國人往往喜歡把黑人稱為“老黑”,“老黑”有一定輕蔑之意,但并不強烈,比稱“黑 鬼”緩和得多。日本人稱中國人為“支那人”,与中國人稱黑人為“老黑”的感覺有些相似,并不是一個特別惡毒的歧視用語,而是帶有一种微 妙的輕蔑感覺。

  綜上所述,“支那”問題主要是由于中國和日本在“支那”和“中華”的漢字會意上解釋不同而引發的爭執,也是 屬于文字獄的一种變形産物吧。日本戰敗后被迫承認“中國”的國號,不過現在的日本人認為“中國”只是一個普通的國名而已,不再認為“中 國”含有“中央之國”的傲慢含意,与中國人不認為“美國”有“美麗之國”的含義一樣。   
2004年3月8日寫于日本(http://www.dajiy uan.com)

綜 覽 全 部 討 論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