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 情 畫 藝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超寫實(Hyperrealism)繪畫與雕塑 ◆

頁次: 1 2 3 4 5 6 7 
發表:天涯台客 2013-05-31 12:00:39 閱覽數:200617 (IP: ) T 3959_R 0 引 用

△《The Plaza》Artist: Richard Estes, 36 x 66", oil on canvas, 1991.

1980 年我第一次初到紐約,正逢超寫實主義(Hyperrealism)繪畫如火如荼、鑼鼓喧天之際,紐約畫壇正呈現出一片野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的態勢。

探望過幾位台灣畫家在紐約奮鬥的情況,心裡難免為之一震,確實艱辛、難熬,卻又讓人肅然起敬。紐約是當代藝術中心 —— 一處為他們自己架構繪畫生涯的起點,磨其心志,也是讓台灣藝術家印證創作實力的終點驛站。

近代藝術史上任何流派或主義萌芽產生的參與人數較少,但超寫實主義卻是群雄競起、蓬勃爭輝,屈指一算,參與的藝術家就有幾十位。也因此,這個欄題的行進速度快不來,藉諸介紹過程,讓我們可以細心去品味、感受 —— 他們曾經付出過的心血與漫長歲月。都是他/她們的青春,一個人能有多長的旺盛創作期?

事隔三十幾年了,少數幾位藝術家裊然已經作古,但今天,大多數仍然堅守著他們的執着與夢想,埋首耕耘,正日以繼夜賣力地從事創作,謹以此欄向他們致上最高、最崇敬的敬意。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03:39 (IP: ) T 3959_R 1 引 用

△ (L.)《Supermarket Shopper 1970》Artist: Duane Hanson, Sculpture in Life size, 1970.
△ (R.)《Tourists Ⅱ》Artist: Duane Hanson, Life size, fibreglass and mixed media, with accessories, 1988.

誰叫美國可以成為世界藝術潮流的中流砥柱!十九世紀以前巴黎才是藝術中心,何以拱手讓人?法國佬最是自負,也要抵擋不住?或者老美是個暴發戶、財大氣粗?有錢可以使鬼推磨?也許,但也未必。

稅制,應該是國家的稅制使然,大公司大財團或富豪們花大錢購買價值不菲的藝術作品可以抵稅,得了名聲,又讓藝術家們倖於存活,一來一往,造就出人文的開花結果,是良性的循環。

看看雕塑家 Duane Hanson 真人大小的雕塑作品,夠霸氣吧!趾高氣昂,那種消費者和老美觀光客的凌人姿態,根本是穿梭於國際間橫行霸道的囂張行徑嘛!令人咬牙切齒外,怎不叫人又愛、又氣、又恨,但,又能怎麼說起呢?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06:50 (IP: ) T 3959_R 2 引 用

△《Telephone Booths》Artist: Richard Estes, 48 x 69 in, oil on masonite, 1968. Museo Thyssen-Bornemisza, Madrid, Spain.

不過,美國人也不見得是個才疏學淺的鄉巴佬,要是沒有思想根基當後盾,為政者,何以高瞻遠矚?大公司大財團全可悉數遵命照著辦?都是環環相扣的環節。自知歷史和文化不如人,根淺葉疏,用錢買文化之餘,最好還是自我繁殖,才是良策久計。

所以說,老美之所以使出渾身解數之力倡導起這一支藝術史上極為突出而重要的流派 —— 超寫實主義,應該是時代使然、經濟力使然、文化的飢渴感使然。

上面這幅超寫實畫家 Richard Estes 的畫作《Telephone Booths》,足以證實這項說法,有人膽敢嘔心瀝血,當然也有人可以軋重金收購收藏。所謂「文以載道」,這作品不正反映出當前社會的實情、物慾橫流的勞碌景況?夠封閉、也夠深沉。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22:50 (IP: ) T 3959_R 3 引 用

△《The Plaza》Artist: Denis Peterson, Acrylic on stretched canvas, 3.5‘ x 5.5‘, (Panel 1 of diptych).


超寫實主義是 1970 年代興起於美國紐約的一支超級大畫派,領域包含繪畫和雕塑。她,延續著 1960s 照相寫實主義的餘波餘絮,兌變成為當時一個相當重要的藝術主流。

以攝影科技為根底,藝術家們進行一系列極其精細的創作,主題大多圍繞著紐約聳入雲霄的雄偉建築,不鏽鋼、櫥窗玻璃、急促往來路過的憧憧人影、呼嘯的街車......等,都是藝術家們描繪抒發的創作題材,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縮影;當然,主題也有人物或者靜物的超寫實表現,其逼真細膩的程度,可謂真假莫辨、教人咋舌。

試圖以平面二度空間進行三度空間的刻畫描述,沒有紮實的寫實功力還真難竟其功。比如與真人比例 1:1 的塑像作品,其毛髮一根根使用釘槍仔細植入,讓人匪夷所思。這,也僅只是創作的表現形式,其主要目的,無非是用來與過去其他流派的主張作為鮮明的對比與區隔。其背後,還得認真審視形式之外,他們所欲表達的是哪些涵義與企圖。

至於「超寫實主義(Hyperrealism)」和「照相寫實主義(Photographic Realism)」如何分際?一些藝評家從表現的方式和過程技巧去作評斷區分,其實,根本無此必要。形式與技法是藝術家表達旨意的媒介或手段,上項兩者都是從攝影的拍攝擷取題材,他們表現手法的分歧其實影響不了其主張的界定。照相只是過程技法,訴求內容才是終極目的。

畫派的產生,通常會引用一些哲學思想及潮流的主張當其依傍,用以支持他們創作的基礎及立論。超寫實主義不能免俗,引用自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的理論 ——「模擬的東西永遠不在現實中存在( The simulation of something which never really existed.)」。

因此,超寫實主義藝術家認為他們基於對現實的一個「模擬」,企圖探求「現實」的本質,他們的創作只是程序,並非終點鵠的。進一步,他們試圖突破攝影的局限,比如攝影透視的偏差、焦點和景深的基本問題,他們可以比攝影技術更加精確「模擬」出一個更為「真實」的現實世界。所謂「真實」,除了外在形體的重現外,可以著墨於肉眼無法觸及、形式之外的領域。這一點,是攝影相機和「照相寫實主義」無法臻達的境地世界。

「物極必反」,20 世紀國際藝壇的變化端真如此。昨日,一大票畫家才群聚成為一個新興畫派或者主義;今天,另外一群畫家卻又揭竿而起、另立山頭,絞盡腦汁、想盡辦法顛覆前者的立論,期冀成為一個最新畫派的主導者。具象過後搞抽象,抽象之後再來具象;剛剛才形而上,馬上再形而下。反正目的是駁倒前者的主張,拼了命,也要叫自己出群拔萃,這,正是創作領域裡擺脫不了的潛規則 ——「物極必反」—— 天天鬧革命,造反真有理。

也因為如此,十九世紀末葉印象派興起之後,新畫派如春雷驚蟄到處強冒出頭,新印象派、後印象派出籠;一跨入二十世紀,繼之而起的是野獸派、立體派、表現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二次大戰後,藝壇重心轉移至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普普藝術應運而生,70 年代竄起超寫實主義,除繪畫之外,更有雕塑家參與其中,成天「主義」來「主義」去,眼花繚亂、五花八門,真所謂大放異彩!

現代藝術的萌芽與總結,大多有其歷史和反現狀的背景,好比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運動、極簡主義、裝置藝術、後現代主義、慨念藝術、行為藝術、錄影藝術、新表現主義、反慨念藝術......到關係藝術等等,群雄爭鳴、狂囂吶喊,藝術家窮其一生為的就是「創新」,寄望可以名留青史。因此不個性化、不異軍突起哪來突破?問題是:沒有堅實的底子,單憑大嗓門或者以是非難辨的理論就能成其志業?不過,「搞怪」依舊頻生,尤其藝壇上,冷不防弄個讓人傻眼的行為舉措或所謂創作,令所有人一頭霧水、莫名所以。甚至,讓藝術評論家在這新起的畫派都還沒弄清楚之前,另一個新突起的畫派卻早已經在那一端搖旗訥喊頻頻叫囂了!焦頭爛額啊。

連藝術評論家都要莫衷一是,我們大可不必跟著起舞瞎起哄,藝術存在的價值該當植根於共震人的思維,或者撫慰一顆顆亟待修整的心靈,以「真、善、美」為職志。任何令人作嘔反感的藝術創作,也許在藝術史上經得起定位的考驗,但,對世人性靈提昇的層次與深廣度,畢竟還得遭受一層層的疑慮與試煉。

超寫實主義畫家利用預先拍攝好的正片,透過幻燈機投影到畫布上,勾勒求取到最精確的形體輪廓;雕塑家則使用聚酯直接以人體取得 1:1 最準確的模具。這只是過程裡的基本技法,描繪或雕塑的功力、表現技巧的成熟度,勢必因人而異。但,這也僅僅是外在的形式,縱或可以迷惑一些不明究理的觀賞者,他/她們系列性創作所表現出來的連結樣貌,必然產生出不同的視覺頻率和共鳴程度。

這時期的畫家(以 Wikipedia 列名的名單)有:Richard Estes(美國)、Denis Peterson(美國)、Jacques Bodin(法國)、Robert Bechtle(美國)、Don Eddy(美國)、Hilo Chen(台裔陳昭宏)、Juan Francisco Casas(西班牙)、Franz Gertsch(瑞士)、Charles Bell(美國)、Claudio Bravo(智利)、Chuck Close(美國)、Jerry Ott(美國)、Gilles Paul Esnault(法國)、Duytter(法國)、Philip Munoz(英國)、Tjalf Sparnaay(荷蘭)、Gottfried Helnwein(奧地利)、David Jon Kassan(美國)、Bert Monroy(美國)、Robert Neffson(美國)、Terry Rodgers(美國)、Glennray Tutor(美國)、Alison Van Pelt(美國)、Eric Zener(美國)、Audrey Flack(美國)、......等等;雕塑家則有:Duane Hanson(美國)、John De Andrea(美國)、Carole Feuerman(美國)、Antonio López(西班牙)、Ron Mueck(澳洲)......等。

至於出身自台灣的畫家群,在這一波超寫實主義浪潮裡打滾打拼過的有:姚慶章、韓湘寧、夏陽、卓有瑞、司徒強......等幾位,他們的努力與付出的心血,值得驕傲,也毋庸置疑。

不同於過去幾位畫家就能催生出一個新興畫派,這一波「超寫實主義」掀起的浪濤,確真如同刮起千堆雪,壯闊豪邁而且無遠弗屆。這支畫派的思想理論起自法國,成就於紐約,不過,真能執行同等理論的藝術家群卻遍及全球。當今,這股風潮仍舊未曾止息,還有不少年輕藝術家正步其後塵,闖蕩、追逐、探索著他們藝術的無垠領域。

將來的藝術史學家要如何為「超寫實主義」定位評價?也許早已塵埃落定,但也可能仍在未定之天;到底有哪些藝術作品和藝術家能夠走進歷史?留下鑿痕?或許嫌之過早。因為,目前依然還是現在進行式,蓋棺論定之說必嫌武斷,留讓後人去作定鎚或許較為明智而客觀些。

這一個欄題,為大家介紹的超寫實主義繪畫與雕塑作品,大家無需具有美術史或理論的專業知識,這畫派淺顯易懂,相信你很容易就可以接受、看懂他/她們的。底下,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藝術家們嘔心瀝血的成果吧!請記得,藝術家是人,每人以三四十年的青春光陰才換得來這些富麗的作品,都是一顆顆煎熬過、有的是落魄過的靈魂啊!

「文以載道」是創作者秉賦的心志,讓我們品賞作品的形式之餘,更不要忽略了他們強烈表現的時代感與訴求的終端質地,這是觀賞者應有的基本認知,相信,如果我們具備了足夠的態度水平,這些超寫實主義的藝術家們心底會很高興才對。


【註 1】「超寫實主義」的藝術家群人數眾多,本欄擬定推介 38 位,於是本欄必定相當沈悶而冗長,每位藝術家謹擇刊出六至十二幅作品,但是總數卻已達 400 多幅作品了!一時也不好全數刊畢。難免會有遺珠之憾,還得望請諸位鄉親們彌補斧正。

【註 2】整理這篇介紹的圖文,最費力氣的莫過於查察各件作品的基本資料,尺寸畫材和年份等,也才發現有些畫家確實不太注意自己作品資料的建檔,殊為可惜。導致這一欄所花費的時間與精神,遠比編輯一本 400 多頁厚厚的畫冊還要更加吃力。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35:04 (IP: ) T 3959_R 6 引 用


美國畫家埃斯蒂斯 (Richard Estes, 1932–) 稱得上是超寫實畫派的靈魂人物,出生在伊利諾伊州的小城基瓦尼,早年進入芝加哥藝術學院 (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就讀,畢業後移住紐約,十年間從事過廣告設計,也在西班牙住過一年,當今仍住在紐約。

【作品主題與風格】

大多以描寫紐約的街道建築為主,對於玻璃櫥窗的反射影像情有獨鍾,錯疊複雜、剔透亮麗。人群、街上的垃圾、冬季街街道邊的殘雪......一些干擾視線流動的元素,往往被他刻意排除。所以,他的作品裡流露出一種都會裡難得的寧靜與岑寂,有些肅穆及蕭瑟感。

但,爐火純青的繪畫技法,總能支負起他所企圖營造的主觀街景,以及他的意圖氛圍。從三十年前起,世界各地美術館為要收藏他的作品,必需於三年之前事先與他交涉預訂。


△《Shinjuku》Artist: Richard Estes, 91.4 x 182.9 cm, oil on canvas, 1989.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36:02 (IP: ) T 3959_R 7 引 用

△ (L.)《Central Savings》Artist: Richard Estes, 36 x 48 inch, oil on canvas, 1975. Nelson Atkins Museum of Art, Gift of Friends of Art.
△ (R.) 埃斯蒂斯 Richard Estes 在他的畫室內,算一算,今年已達 80 高齡。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36:45 (IP: ) T 3959_R 8 引 用

△《Broadway Bus at Liberty Street》Artist: Richard Estes, 34 x 48 inch, oil on canvas, 1996. Biblioteca Luis Angel Arango, Columbia, South America.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37:40 (IP: ) T 3959_R 9 引 用
 
△ (L.)《42nd Street Crosstown Bus》Artist: Richard Estes, 40 x 31 inch, oil on canvas, 2004.
△ (R.)《Times Square》Artist: Richard Estes, 34.25 x 23.38 inch, oil on panel, 2005.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38:51 (IP: ) T 3959_R 10 引 用

△《Nedick‘s》Artist: Richard Estes, oil on canvas, 48 x 66 inch, oil on canvas, 1970.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40:34 (IP: ) T 3959_R 11 引 用

△ (L.)《Bus Reflections (Ansonia)》Artist: Richard Estes, Oil on canvas, 40 x 52 in, oil on canvas, 1974.
△ (R.) 真巧,筆者書架上正好有這一本藏了 35 年 Richard Estes 的畫冊,1978 年由波士頓美術館出版。不算精緻,屬於平裝本,那時候超寫實繪畫能否走入歷史殿堂還是個未知數。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42:49 (IP: ) T 3959_R 12 引 用


彼得森 (Denis Peterson) 是超寫實畫派裡少數秉具人道主義關懷的藝術家,出身自紐約私立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學校畢業後曾做過商業繪畫。他的祖父是他繪畫的啓蒙老師。

作品早為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 (Brooklyn Museum)、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俄亥俄州‬ Butler Institute of American Art、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等等所收藏。

【作品主題與風格】

他的作品大多以街道邊的弱勢流浪漢為描繪題材,老婦、低頭的醉漢、瓦愣紙箱為家的 Homeless,都是彼得森用心刻畫的對象。

精湛的繪畫技巧,確能營造出一份悲天憫人的人道情懷,如果以這種題材真能突顯出資本主義的荒謬與政客們決策的偏頗,其弦外之音才是他繪畫訴求的主旨與目的。

‪Australian Nine News Denham Hitchcock Interviews Artist Denis Peterson‬


△《Alice in Wonderland》Artist: Denis Peterson, Latex housepaint and watercolor pencils on canvas, 23"x57", 2007.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43:43 (IP: ) T 3959_R 13 引 用

△ (L.)《Apocalypse》Artist: Denis Peterson, Watercolor (acrylic inks and watercolor pencils on paper), 16" x 23".
△ (R.) 彼得森在他的畫室裡。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44:35 (IP: ) T 3959_R 14 引 用

△《Cardboard Dreams》Artist: Denis Peterson, acrylics on canvas, 38"x56".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45:20 (IP: ) T 3959_R 15 引 用
 
△ (L.)《Diogenes》Artist: Denis Peterson, acrylic on panel, 24"x24", 2009.
△ (R.) 《The Wall》Artist: Denis Peterson, polyvinyls and acrylics on canvas, Approximately 5‘x3‘.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46:18 (IP: ) T 3959_R 16 引 用
 
△ (L.)《USA Today》Artist: Denis Peterson, acrylics on panel, 12"x12", 2009.
△ (R.) 《Trust Me》Artist: Denis Peterson, urethanes on museum board, 24"x18".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46:57 (IP: ) T 3959_R 17 引 用
 
△ (L.)《Toothbrush and a Comb》Artist: Denis Peterson, acrylics on panel, 38"x58".
△ (R.) 《Dust to Dust》Artist: Denis Peterson, 39"x39", acrylics on canvas.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48:37 (IP: ) T 3959_R 18 引 用


法國畫家博丹 (Jacques Bodin, 1949 -) 以極其簡潔的構圖方式,鉅細靡遺刻畫出令人摒息的現代美感。目前居住在巴黎。

作品曾在巴黎和義大利米蘭展出。他試圖跨越攝影機能條件的侷限,以人為的繪畫修整攝影產生的景深及廣角角度的偏差。

【作品主題與風格】

木材裂紋、女性頭髮、草叢、蔬果等,這些日常週遭的題材,經過畫家潛心予以重新裁切與組合,竟然可以幻化成為一件件頗富魅力的繪畫作品。

「簡潔」「純淨」是博丹作品的最大特色,畫作細節的部份一絲不苟、精雕細鑿;但是整體而言,結構上相當接近於極簡主義(Minimalism, Minimal Art)的主張與執着修為。

 
△ (L.)《De dos XXXV》Artist: Jacques Bodin, 102/102 cm, 2010.
△ (R.) 《Herbes VII》Artist: Jacques Bodin, 160/160 cm, 2009.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49:44 (IP: ) T 3959_R 19 引 用

△ (L.)《Arbre III》Artist: Jacques Bodin, 140/140 cm, 2010.
△ (R.) 畫家博丹 Jacques Bodin 屬於憂鬱小生型,契合了他作品的品味,六十好幾,外型魅力不輸年輕小伙子。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50:29 (IP: ) T 3959_R 20 引 用
 
△ (L.)《fruits V》Artist: Jacques Bodin, 140/140 cm, 2009.
△ (R.) 《de dos XXXVI》Artist: Jacques Bodin, 107/89 cm, 2010.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51:07 (IP: ) T 3959_R 21 引 用
 
△ (L.)《de dos IV》Artist: Jacques Bodin, 145/185 cm, 2010.
△ (R.) 《de dos III》Artist: Jacques Bodin, 185/140 cm, 2010.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53:47 (IP: ) T 3959_R 22 引 用


貝其特勒 ( Robert Bechtle, 1932 -) 是一個功力十分紮實的美國畫家,出生在舊金山,目前仍定居於舊金山市的 Potrero Hill 區。作品頗受美國國內各家美術館的青睞與競相收藏,紐約現代美術館、大都會美術館、惠特尼美國藝術館、古根漢美術館、舊金山現代美術館......,都有他作品的蹤跡。

他受過完整的美術教育,先後畢業於 Bachelor of Fine Arts 和 The 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遊歷過歐洲幾處博物館。除了油畫及水彩,他還涉獵蝕刻版畫。

【作品主題與風格】

貝其特勒的繪畫主題非常單純,盡是生活週邊的舊金山街景和至親人物。他作品最為吸引人之處在於:擅用光與影,砌築起相當引人入勝的繪畫構圖。

五六〇年代的汽車街景深得他的喜愛,在他光影迷幻般的結構下,重現復古、重新勾起美國人的記憶,一段揮之不去的思古情懷。


△ (L.)《Potrero Golf Legacy –NFS》Artist: Robert Bechtle, oil on linen, 41 x 56", 2012.
△ (R.) 畫家 Robert Bechtle 在舊金山住宅區街道上拍照時的留影。

貝其特勒的太太 (Whitney Chadwick) 說過這樣一段話:" Since our lives today are so filled of pictures, with mediated images, with photographs, I think more and more that we tend to think of paintings as pictures; and of course they’re not, they’re paintings."

我想,這就是畫家的藝術人生吧!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54:28 (IP: ) T 3959_R 23 引 用

△《‘69 Ford》Artist: Robert Bechtle, watercolor on paper, 10 x 15.75", 1973.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55:34 (IP: ) T 3959_R 24 引 用

△ (L.)《Unknown》Artist: Robert Bechtle,
△ (R.) 《68 Cadillac》Artist: Robert Bechtle, Oil on canvas, 1970.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56:08 (IP: ) T 3959_R 25 引 用

△《Potrero Garage (Arkansas Street)》Artist: Robert Bechtle, oil on canvas, 40 x 57.5", 1995.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2:56:38 (IP: ) T 3959_R 26 引 用

△《73‘ Malibu–NFS》Artist: Robert Bechtle, oil on canvas,  48 x 69", 1974.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05:39 (IP: ) T 3959_R 27 引 用


美國畫家耶棣 (Don Eddy 1944 -) 出生於南加州長灘 (Long Beach),那是個風光明媚的濱海城市。1969 從夏威夷大學取得藝術碩士學位,之後,正式投入繪畫的創作生涯至今,目前居住於紐約。

除了畫筆,耶棣也使用噴槍作畫。而且,他不以單一張攝影作為造形的基礎,他採取多張照片進行截取與組合,如此則更能跨越景深的界限、造形上可以去蕪存菁。

【作品主題與風格】

耶棣創作的主題是階段性的,70s 年代著迷於汽車形影的捕捉,80s 年代則選擇玻璃器皿、銀器和玩具一系列玻璃反射的陳列貨架。

最近,他又嘗試哲學「形上學」的研究探索,成果如何?未能知曉。把玄幻的哲學思想帶進繪畫裡,其難度自然可以想像。但,會不會自此遠離超寫實畫風?值得靜觀與期待。


△《Van Wyk Volkswagen》Artist: Don Eddy, 1971.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06:18 (IP: ) T 3959_R 28 引 用

△ (L.)《Two Volkswagens》Artist: Don Eddy, 1971.
△ (R.) 畫家 Don Eddy 拍攝於畫室內,今年也近七十歲了。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07:06 (IP: ) T 3959_R 29 引 用

△《VW Showroom Window》Artist: Don Eddy, 1972.


△《Water TableⅡ》Artist: Don Eddy, 1991.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08:06 (IP: ) T 3959_R 30 引 用
 
△ (L.)《William‘s Barbecued Chicken》Artist: Don Eddy, 1973.
△ (R.) 《Bumper Section XIII》Artist: Don Eddy, 1970.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08:58 (IP: ) T 3959_R 31 引 用
 
△ (L.)《Silver Shoes》Artist: Don Eddy, 1974.
△ (R.) 《Pontiac Showroom I》Artist: Don Eddy, 1972.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14:12 (IP: ) T 3959_R 32 引 用


陳昭宏 (Hilo Chen, 1942 -) 是一位出生於宜蘭、道地的台灣畫家,1966 中原大學(前身即中原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1968 先到巴黎,同年再轉赴紐約。

即使觀念再開放的美國藝壇,鮮少有過畫家可以如此大膽,將女性胴體大辣辣直接搬到畫布上,因為:潛藏著一條隱形的臨界線,一不留神,旋即蹈入情色畫的泥淖裡。這一點,陳昭宏駕駁得極其巧妙而成功,是睿智高招的表現技法。

在超寫實畫派的浪潮裡,陳昭宏的成就早已被各方所肯定與定位,原因是:找不出任何一位同題材、同樣表現手法的同類型畫家。早期一些超寫實畫家因耐不住孤寂沈默,中途改絃易轍另謀出路的大有人在,但,時至今日,陳昭宏卻仍堅守著他的創作之路與創作初衷。

陳昭宏的作品廣受美術館所珍藏,如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等,台北美術館也有他的收藏作品。目前他的經紀畫廊是 Bernarducci Meisel Gallery,台北則由南畫廊及阿波羅畫廊代理。

【作品主題與風格】

陳昭宏廣為人知的繪畫題材,是豔陽下的沙灘比基尼美女,豔麗搶眼,目不暇給。基於繪製建築圖的根底,他可以將美女肌膚的毛細孔的細節表現得極其細緻、傳神無比。

就是再高階的攝影鏡頭,論精細度,還是難能與之匹敵、無法望其項背。「超越相機的景深與細微表現」是原先超寫實畫派的主張之一,陳昭宏作品的表現不僅不偏離,而且非常徹底。


△ (L.)《Beach 162》Artist: Hilo Chen(陳昭宏), Oil on canvas, 30 x 40", 2009. Bernarducci.Meisel. Gallery, NYC.
△ (R.) 陳昭宏的繪畫風格獨樹一幟,題材與質感現代意味極濃。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15:14 (IP: ) T 3959_R 33 引 用

△《Beach-94》Artist: Hilo Chen(陳昭宏), Oil-on-canvas, 30 x 40", 1982. Bernarducci.Meisel. Gallery, NYC.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15:52 (IP: ) T 3959_R 34 引 用

△《Beach 163》Artist: Hilo Chen(陳昭宏), Oil-on-canvas, 36 x 48", 2009. Bernarducci.Meisel. Gallery, NYC.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16:24 (IP: ) T 3959_R 35 引 用

△《Beach 146》Artist: Hilo Chen(陳昭宏), Oil-on-canvas, 30 x 40", 2005. Bernarducci.Meisel. Gallery, NYC.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16:56 (IP: ) T 3959_R 36 引 用
 
△ (L.)《》Artist: Hilo Chen(陳昭宏),
△ (R.)《Beach 166》Artist: Hilo Chen(陳昭宏), Oil on canvas, 24 x 24", 2010. Bernarducci.Meisel. Gallery, NYC.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17:24 (IP: ) T 3959_R 37 引 用

△《Beach 169》Artist: Hilo Chen(陳昭宏), Oil on canvas, 24 x 30", 2011. Bernarducci.Meisel. Gallery, NYC.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18:28 (IP: ) T 3959_R 38 引 用

△《Beach 149》Artist: Hilo Chen(陳昭宏), Acrylic on canvas, 36 x 48", 2005. Bernarducci.Meisel. Gallery, NYC.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21:07 (IP: ) T 3959_R 39 引 用


美國雕塑家杜安.漢森 (Duane Hanson, 1925–1996) 出生於明尼蘇達州亞歷山大 (Alexandria),受過良好的美術教育,1946年畢業於 Macalaster 學院,當過高中美術教師,再於1951年從底特律藝術學院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獲得碩士學位。

漢森的雕塑作品遍佈全美國的美術館,連紐約大都會博物美術館的餐廳陽台都有,我曾在 Cafeteria 裡午餐,用膳完畢,陽台上端坐著一位胖老太太一動也不動,後來才發現是一座雕塑作品,雕塑家正是 Duane Hanson。

【作品主題與風格】

漢森雕塑作品的主題全以真人實際大小 (Life size) 的人物為主,包含旅客、工人、老年夫婦......都是一些普羅大眾,人物本身的造型,避開窈窕美女或高窕的身段,全是肥胖福態的造型。

主要是:漢森企圖以肥胖的人物造型,表達對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描述:大度未必雍容、霸氣、背離健康。如果你備足這種想法,你就能感受得到漢森雕塑作品所流露出來的現代美感以及它們的社會意義。


△《Old Couple on a Bench》Artist: Duane Hanson, Life-size, bronze, coloured with oil, mixed technique, accessories, 1994.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24:59 (IP: ) T 3959_R 40 引 用
 
△ (L.)《Old Couple on a Bench》Artist: Duane Hanson, Life-size, bronze and mixed media, 1995.
△ (R.)《Queenie Ⅱ》Artist: Duane Hanson, Life-size, polychromed bronze, with accessories, 1988.

有人這樣描述作品《Queenie Ⅱ》:

Queenie can be understood on one level as the personification of all those resigned-looking women who drag their bodies around in pursuit of the mess created by the rest of us.

But we are made to confront the fact that such women, who are usually invisible and ignored, are not just faceless domestics.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26:21 (IP: ) T 3959_R 41 引 用

△《Traveller》Artist: Duane Hanson, Life-size, autobody filler, fibreglass and mixed media with accessories, 1988.

The Traveller snoozes sunburned and hung over in a pile of cheap luggage waiting exhaustedly for a connecting flight home.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27:23 (IP: ) T 3959_R 42 引 用
 
△ (L.)《Sunbather》Artist: Duane Hanson, Life-size, Autobody filler, polychromed in oil, mixed media with accessories.
△ (R.)《Young Shopper》Artist: Duane Hanson, Life-size, polyester and fibreglass, polychromed in oil, with accessories, 1973.

一件件的雕塑主體,赤裸裸的,都是一件件的說服力。杜安.漢森針對《Young Shopper》如此自述:

" I like the physical burdens this woman carries. She is weighted down by all of her shopping bags and purchases, and she has become almost a bag herself. She carries physical burdens – the burdens of life, of everyday living. But initially, it’s quite a funny sculpture."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28:42 (IP: ) T 3959_R 43 引 用

△ (L.)《Self-Portrait with Model (Uptown location)》Artist: Duane Hanson, Life-size, 1979.
△ (R.) 杜安.漢森的留影。左圖是漢森與上城老太太模特兒一起出現的雕塑作品。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30:00 (IP: ) T 3959_R 44 引 用
 
△ (L.)《Woman with Dog》Artist: Duane Hanson, 46 × 48 × 51 1/2 in. Cast polyvinyl polychromed in synthetic polymer, with cloth and hair, 1977.

《Woman with Dog》反映出現代社會的疏離,老太太讀著信,也許是出門在外兒女寄回來的家書,也可能是老友從外州來的問候......,有著太多的可能。是現代文明。

△ (R.)《Woman Eating》Artist: Duane Hanson, 50 x 30 x 55 in., polyester resin, fiberglass, polychromed in oil paint with clothes, table, chair and accessories, 1971.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32:39 (IP: ) T 3959_R 45 引 用

△《Man on a Bench》Artist: Duane Hanson, Life-size, vinyl, polychromed in oil, with accessories, 1997.

《長椅上的老人》,從生到死,都是一種漂泊與一次次長期企圖掙脫的困境,「原地踏步」才是掙脫不了、擺脫不掉的無奈。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34:55 (IP: ) T 3959_R 46 引 用


加特佛列德.郝文(Gottfried Helnwein, 1948 -)出生於維也納,是奧地利和愛爾蘭的混血兒,他的創作領域涵蓋繪畫、攝影及舞台表演藝術。郝文的作品紮根於傳統的德國表現主義,但他卻吸收了美國流行文化的元素。

70年代,他得自卡通人物的靈感進行創作,他說:「我從唐老鴨身上學到的,比起過去學校所給我的還要更多。( I learned more from Donald Duck than from all the schools that I have ever attended.)」

【作品主題與風格】

郝文的藝術作品所呈現的主題,着重於表現精神層次和社會的焦慮不安,以驚恐、鬱悶不樂或是受傷的兒童作為媒介,針對大人們給予的成長環境進行強力控訴。他的筆鋒一向尖銳無比。

無非,郝文藉諸孩童面無表情的神態,誡告成人們:正視下一代的存活!該給他/她們安全的成長空間!傷害或自殘都是成人們一手親自造成的。


△ (L.)《The Murmur of the Innocents 1 2009》Artist: Gottfried Helnwein, 198 cm x 290 cm, mixed media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 (R.) 藝術家郝文愛小孩成癡,其實,小孩正是他進行控訴現實社會無公無義的代理 Model。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38:01 (IP: ) T 3959_R 47 引 用
  

△ (L.)《Title unkown》Artist: Gottfried Helnwein.
△ (M.)《Head of a Child III》Artist: Gottfried Helnwein, 299 cm x 218 cm, mixed media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2000.
△ (R.)《The Murmur of the Innocents 20 2010》Artist: Gottfried Helnwein, 180 cm x 118 cm, mixed media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39:00 (IP: ) T 3959_R 48 引 用
 

△ (L.)《The Murmur of the Innocents 3" (2009)》Artist: Gottfried Helnwein,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2011.
△ (R.)《The last Child 2008》Artist: Gottfried Helnwein, digital print, Installation in the city of Waterford.digital print, Installation in the city of Waterford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39:30 (IP: ) T 3959_R 49 引 用

△《Epiphany I (Adoration of the Magi)》Artist: Gottfried Helnwein, 210x333cm, mixed media on canvas,1996.

回應:天涯台客 2013-05-31 13:40:02 (IP: ) T 3959_R 50 引 用

△《The Murmur of the Innocents 2 2009》Artist: Gottfried Helnwein, 197 cm x 297 cm, mixed media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返回 文化分區 返回 詩 情 畫 藝  ▲往上   頁次: 1 2 3 4 5 6 7 

回  應  意  見  主  題

意見主題:【◆ 超寫實(Hyperrealism)繪畫與雕塑 ◆

跟 貼 勿 偏 離 主 題!

貼文請用Big5碼。

姓 名:

回應內容: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