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z 專屬部落格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跟「解脫」或「修行」有關的思考

發表:lz 2009-07-02 23:28:03 閱覽數:18154 (IP: ) T 2858_R 0 引 用
其實說到修行 比較嚴謹一點 應該是提供好幾項「必修」課程或書籍
如 楞嚴經 圓覺經 正行經 ....
達摩的 無心論 破相論 悟性論 血脈論 ....
雜家的話 定觀經(聽說是呂純陽所作) 養生頌(聽說是蘇軾作)

先貼最短的養生頌好了

===========================================================

蘇子瞻養生頌曰:

已飢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務令腹空。
當腹空時,即便入室,
不拘晝夜,坐臥自便,惟在攝身,使如木偶。
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動搖,如毫髮許,便墮地獄,
如商君法,如孫武令,事在必行,有死無犯。」
又用佛語,及老聃語,視鼻端自數出入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數至數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與虛空等,不煩禁制,自然不動。
數至數千,或不能數,
則有一法,強名曰隨,與息俱出,復與俱入,隨之不已,
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覺此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雲蒸雨散,
無始以來,諸病自除,諸障自滅,自然明悟。(定能慧生)
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時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盡於此。

ps:
有的人看到最末句會推測
為什麼道家修行者似乎喜歡賣關子 或留一手什麼的? 語帶不明?
其實應該只是很簡單的因為
再來他也說了 他自己也要求人指路了 所以也只能說到這裡了

不過另外可能需要再思考的是
他這樣算不算是成就羅漢?
如果是的話 則 他似乎是沒有經過四禪的?

是有聽說 由第四禪入於涅槃(必修?)
至於成就羅漢? 則未知
以上知見若有誤 就要請各位先知或後學協助修正了

回應:lz 2009-07-03 00:09:52 (IP: ) T 2858_R 1 引 用
漸漸了解得越多 會知道解脫之路或現象 很可能有某些一致
所以學者都可自行判斷 如某一部經值不值得參考

===========================================================
http://www.jnk.org.tw/w03-09.htm

洞玄靈寶定觀經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 夫欲修道 先能捨事 外事都絕 無與忤心
然後安坐 內觀心起 (若覺一念起) 即須除滅 務令安靜
其次雖非 的有貪者 浮游亂想 亦盡除滅

晝夜勤行 須臾不替 惟滅動心 不滅照心 
但凝空心 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 而心常住
(然則煩心躁競)

其次初學息心甚難 
或息不得 蹔停還失
去留交戰 百體流行
久久精思 方乃調熟
勿以蹔收不得 遂廢千生之業

少得淨己 則於行立坐臥之時 涉事之處 諠鬧之所 皆作意安 
有事無事 常若無心
處靜處諠 其志唯一
若束心太急 久則成病 氣發狂顛 是其候也

心若不動 又須放任 寬急得所 自恆調適
制而不著 放而不動 處諠無惡 涉事無惱者 此是真定

不以涉事無惱 故求多事
不以處諠無惡 強來就諠

以無事為真宅 有事為應跡 若水鏡之為鑒 則隨物而現形
善巧方便 唯能入定 
慧發遲速 則不由人 

勿令定中 急急求慧 急則傷性 傷則無慧
若定不求慧 而慧自生 此名真慧
慧而不用 實智若愚 益滋定慧 雙美無極
若定中念想 多感眾邪 妖精百魅 隨心應見
所見天尊 諸仙 真人 是其相也
唯令定心之上 豁然無覆 定心之下 曠然無基
舊業日銷 新業不造 無所罣礙 迴脫塵籠 行而久之 自然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
一者 心得定易 覺諸塵漏
二者 宿疾普銷 身心輕爽
三者 填補夭損 還年復命
四者 延數萬歲 名曰仙人
五者 鍊形為氣 名曰真人
六者 鍊氣成神 名曰神人
七者 鍊神合道 名曰至人
其於鑒力 隨候益明 得至道成 慧乃圓備

若乃久學定心 身無一候 促齡穢質 色謝方空
自云慧覺 又稱成道者 求道之理 實所未然

而說頌約
 
智起生於境 火發生於緣
各是真動性 承流失道源
起心欲息知 心起知更煩
了知性本空 知則眾妙門

回應:lz 2009-07-03 00:25:43 (IP: ) T 2858_R 2 引 用
世尊有制戒
「有實尚不應向人說」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22/1428_002.htm

回應:lz 2009-07-03 00:42:07 (IP: ) T 2858_R 3 引 用
這個記載在cbeta 0001_004.txt

佛涅槃前 當天 集眾比丘 問他們說
如果你們還有什麼疑惑的 要趕快說 趕快問
結果....都沒有人問
因為 這些比丘都已沒有疑惑


佛告諸比丘。汝等。若於佛.法.眾有疑。於道有疑者。當速諮問。
宜及是時。無從後悔。及吾現存。當為汝說。
時諸比丘默然無言。

佛又告曰。汝等。若於佛.法.眾有疑。於道有疑。當速諮問。
宜及是時。無從後悔。及吾現存。當為汝說。
時。諸比丘又復默然。

佛復告曰。汝等若自慚愧。不敢問者。當因知識。速來諮問。
宜及是時。無從後悔。
時。諸比丘又復默然。

阿難白佛言。我信此眾皆有淨信。無一比丘疑佛.法.眾。疑於道者。

佛告阿難。我亦自知今此眾中最小比丘皆見道跡。不趣惡道。
極七往返。必盡苦際。
爾時。世尊即記[卄/別]千二百弟子所得道果。


由此可以思考得知
這些比丘 雖然都已經沒有疑惑
但是也有大部份人「還未證道」

所以這代表說 並不是已經完全沒有疑惑的人 就會立刻證道

回應:lz 2009-07-03 00:45:00 (IP: ) T 2858_R 4 引 用
也不是證阿羅漢 就能全知
如佛菩薩的智慧 羅漢未必全知
楞嚴經中 已證羅漢的富樓那 仍向世尊提出很多問題

回應:lz 2009-07-03 00:47:07 (IP: ) T 2858_R 5 引 用
六祖
http://www.angelibrary.com/oldies/six.html

回應:lz 2009-07-03 01:14:56 (IP: ) T 2858_R 6 引 用
即使是羅漢 也會有失語的時候

有個已成就阿羅漢的比丘 接待照料其他比丘
有一天 某位長老比丘回來已晚(向暮)
所以羅漢就以手為他發神通火光照明
這些相關的事之後 佛知道了 也稱讚他「分僧臥具第一」

但是如果他招待的比丘眾多時 總有人分配到較差的位置
於是那個人(叫做慈比丘) 就嫌惡這個羅漢
認為現神通出火 是嚇到他 懷疑這個應該是不淨行
所以就請他同樣出家的妹妹(叫慈比丘尼) 幫他提問這件事

世尊就問這位羅漢 有沒有這件事? (世尊常常知而故問)
而羅漢回答說: 唯~世尊當知之 (是的~世尊應該也知道)
佛就跟這位羅漢說 「你不應該這樣回答我」

===========================================================

時尊者沓婆摩羅子得阿羅漢。在靜處思惟心自念言。
此身不牢固我今當以何方便求牢固法耶。
復作是念我今宜可以力供養分僧臥具差次受請飯食耶。
....
時有一長老比丘向暮上耆闍崛山。時尊者沓婆摩羅子手出火光與分臥具語言。
此是房此是繩床是木床是大小蓐是臥枕是地敷是唾壺是盛小便器
此是大便處此是淨地此是不淨地。
時世尊讚言。我弟子中分僧臥具者沓婆摩羅子最為第一。
....
慈地比丘言。汝伺佛比丘僧會時。便往眾中作如是言。
大德。此非善非宜非好不隨順所不應不合時。
我本所憑無有恐懼憂惱。云何今日更生怖懼憂惱。云何水中生火。
此沓婆摩羅子乃來犯我。
....
時尊者沓婆摩羅子去佛不遠。
世尊知而故問。汝聞此比丘尼所說不。
答言聞。唯世尊當知之。
世尊告言。今不應作如是報我。若實當言實若不實當言不實。

===========================================================

回應:lz 2009-07-03 01:15:39 (IP: ) T 2858_R 7 引 用
除了如來以外 都會有失語的時候
所以應當可以由此思考得知=>即使諸天來語 也未必會實現
所以即使夢中夢到多好 或多壞 也未必會實現
或種種預感 種種大小念力神力 都未必能準確

===========================================================

爾時世尊在拘睒毘國。
時彼國中有人。名迦休拘羅子。命終未久生化自在天中。
時迦休天子中夜時來至大目揵連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白目連言。提婆達心欲為惡。而生念言。我欲畜徒眾。
時迦休天子作此語已。頭面作禮遶竟即沒不現。

時目連夜過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問目連言。汝意云何。如迦休天子所言實爾無錯耶。
目連白佛言。實爾世尊。
世尊告目連。莫作是說。
我不見諸天世人諸魔梵王沙門婆羅門所說如實無違。
唯除如來言不虛也。

佛告目連。世有五事最尊。

===========================================================

回應:cp 2009-07-03 01:59:23 (IP: ) T 2858_R 8 引 用
即使是羅漢 也會被笑 如般陀
但是此篇也可說明 解脫跟智慧不一定有關係

===========================================================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自今已去聽隨次差上座大比丘教誡比丘尼為說法。
爾時阿難聞世尊教。即往般陀比丘所語言。長老。為比丘尼教誡說法。
般陀報阿難言。我所誦唯一偈耳。云何教誡比丘尼云何說法。
阿難復重語般陀。長老。教誡比丘尼為說法。
般陀復報阿難言。我所誦者唯一偈耳。云何教誡比丘尼為說法。
阿難第三語般陀比丘。世尊有教。差上座比丘教誡比丘尼為說法。長老。應教誡比丘尼為說法。
時尊者般陀默然受敕。

時六群比丘尼聞尊者般陀比丘明日當次來教授。自相謂言。
此愚闇般陀。唯誦一偈耳。說已當默然更何所說。

爾時尊者般陀。明日清旦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已。還入僧伽藍中。
整衣服將一比丘。往詣王園中比丘尼安居所。
爾時諸比丘尼。遙見尊者般陀來。各前往迎。有拂拭衣服者。有捉缽敷坐具者。有辦淨水洗足器者。
爾時尊者般陀。即就座而坐。
諸比丘尼等前禮足已在一面坐。

爾時大愛道。白尊者般陀言。今正是時。可為諸比丘尼教誡說法。
爾時般陀即說偈言。
 入寂者歡喜  見法得安樂
 世無恚最樂  不害於眾生
 世間無欲樂  出離於愛欲
 若調伏我慢  是為第一樂
爾時尊者般陀。說此偈已即入第四禪。

時六群比丘尼。各相向調戲言。我先有此語。
般陀比丘癡人唯誦一偈。若來為我等說已。更何所說。今者默然果如所言。

時諸羅漢比丘尼。聞般陀所說皆大歡喜。知般陀有大神力。
時大愛道。復語尊者般陀。為諸比丘尼教誡說法。
爾時般陀比丘。即重說向者偈已入第四禪默然無言。
時大愛道。復重請尊者般陀。為諸比丘尼教誡說法。
般陀比丘即復重說向者偈已還入第四禪默然而住。

時六群比丘尼復自相謂言。
尊者般陀闇塞唯誦一偈。若來為我等說者一說則已。如今默然果如所言。

唯有阿羅漢比丘尼。知般陀是阿羅漢有大神力。

時尊者般陀便作此念。我今觀眾人心聞我向者所說為歡喜不。
爾時尊者般陀。即觀諸比丘尼心。或有喜者或有不喜者
即復更念言。我今寧可為其作悔恨相。
即升虛空或現身說法。或隱形而說法。
或現半身說法。或不現半身而說法。
或身出煙炎
或不現。
爾時尊者般陀在空中。為諸比丘尼現此眾變說法已。即於空中而去。

回應:lz 2009-07-03 02:19:44 (IP: ) T 2858_R 9 引 用
即使是羅漢 也會生病

===========================================================

爾時舍利弗在拘薩羅國遊行。詣此無住處村住一宿。明日清旦得好食。
舍利弗於彼得病。念言。
世尊制戒比丘一宿處應一食。若過者波逸提。
即扶病而去。病遂增動。

爾時比丘往白佛。
佛言。
自今已去聽病比丘過受食。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

若施一食處無病比丘應一食。若過受者波逸提。

回應:lz 2009-07-03 02:31:54 (IP: ) T 2858_R 10 引 用
就算是羅漢 所行也未必是能夠自然合於戒

比丘不可從非親族的比丘尼取衣
比丘尼也不可給予

===========================================================

時有一比丘著弊故補納僧伽梨。蓮華色比丘尼見已發慈愍心。
即問比丘言。大德。何故乃著此弊故僧伽梨耶。
答言大姊。此盡法故弊壞耳。

蓮華色比丘尼著一貴價僧伽梨。語比丘言。
大德。我持此衣與大德。大德所著衣可與我不。
比丘答言可爾。即脫僧伽梨與比丘尼。
彼取比丘弊故衣著之。

後於異時。蓮華色著此弊衣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世尊知而故問言。汝所著衣何以弊故。
蓮華色比丘尼即以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告言。汝不應如是。蓮華色。

聽汝畜持五衣完堅者。餘衣隨意淨施若與人。何以故。
婦人著上衣服猶尚不好。何況弊衣。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彼比丘言。
汝實從蓮華色比丘尼取衣耶。
答曰。實爾世尊。

以無數方便呵責彼比丘言。汝所為非。
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
云何從比丘尼取衣。

呵責已告諸比丘言。
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



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已。諸比丘皆畏慎。不敢從親里比丘尼取衣。
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從親里比丘尼取衣。何以故。
若非親里亦不籌量。不能知可取不可取。若好若惡若故若新。
若是親里籌量知有無可取不可取若好若惡若新若故。
自今已去當如是結戒。若比丘從非親里比丘尼取衣者尼薩耆波逸提。

===========================================================

這篇其實具有某種程度的重要性
有的佛不制戒 有的佛制戒
但是有制戒能令正法久住 律部第一篇便有說明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22/1428_001.htm

回應:小熊 2009-07-03 10:21:18 (IP: ) T 2858_R 11 引 用
  記載是記載,大多只能作為參考,事實真相有時亦當自做判別。

  「佛」與「羅漢」有差別嗎?依我所知在「悟境」上無別,因為三乘共坐解脫床。在世間法則有別,因為佛陀是老師,羅漢是學生;佛陀是一代宗師,羅漢是眾多學員之一。所以在信徒眼中當然佛陀高貴異常,羅漢則被稀釋而降級。

  羅漢會生病這是當然的,凡是肉體之身都會有四大不調之時。羅漢會失態、失語嗎?依我之見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因果不符」之故。首先當先定義何謂羅漢!羅漢不就是「正知、正念、正語」等八正道修學有成的結果?都已經超越「念起即覺」的程度、且「恆在定中」的聖者,哪還來失語、失態的可能。目前尚有一流傳羅漢辱稱女河神「小婢」的典故,這則我看也是後人妄造的謠言,試思,尚未證果但有禪定功夫的人,都已經能夠「看住話頭」了,何況更在其上的解脫聖者羅漢!

  我非「阿含學者」,亦非「南傳學人」,只依我個人對於佛法的些許領會所做的判斷,是耶非耶,僅能各別依自心境做出分野,實在很難強行爭論出高下,提出管見聊供參考。

回應:lz 2009-07-03 14:39:24 (IP: ) T 2858_R 12 引 用
我也不是什麼任何門派 完全是自力學習者

也許用「失語」不太對 因為那是初制戒 而初制戒是不算「犯戒」的
但是這是事實

且再舉一例:

===========================================================
T22n1428_p0654a24(04)║時毘舍離嫁女與舍衛國人。後與姑共諍還詣本國。
T22n1428_p0654a25(00)║爾時阿那律。從舍衛國欲至毘舍離國。
T22n1428_p0654a26(01)║時彼婦女問尊者阿那律言。
T22n1428_p0654a27(06)║尊者欲至何處耶。答言。我欲至毘舍離。婦女即言。
T22n1428_p0654a28(03)║可見將去不。答言可爾。爾時尊者阿那律。
T22n1428_p0654a29(02)║便與此婦女同一道行。爾時婦女夫主先行不在。
T22n1428_p0654b01(00)║後日還家不見其婦。即問母言。
T22n1428_p0654b02(04)║我婦為所在耶。
T22n1428_p0654b03(14)║其母報言與我鬥竟便逃走去不知所在。爾時夫主速疾往逐之。
T22n1428_p0654b04(04)║於道路得婦。將詣阿那律所語言。
T22n1428_p0654b05(07)║何故將我婦逃走耶。時阿那律答言。止止莫作此語。
T22n1428_p0654b06(03)║我等不爾。長者語言。云何言不爾。
T22n1428_p0654b07(06)║汝今現與同道行。其婦語夫主言。
T22n1428_p0654b08(09)║我與此尊者行如兄弟相逐無他過惡。夫主報言。
T22n1428_p0654b09(06)║此人今日將汝逃走。豈可不作此言耶。
T22n1428_p0654b10(06)║爾時其人即打阿那律垂斷命根。
===========================================================

基本上 我也認為阿那律是沒有錯的
其心端正 也是好心的想保護同行婦女

問題是 在外人 眾生們的知見 看到和尚與婦女同行 卻未必會如此!
所以在律部的記載中可以發現
即使是羅漢 也未必能分辨 或警覺出這些(屬於人間事物的)細節

而世尊制不制戒? 跟正法能不能久住? 似乎是有關聯的!
如上所引此經(律部第一篇)即有描述:
舍利弗思考何等法久住? 何等法不久住? 而問世尊: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22/1428_001.htm

「舍利弗。如來「未」為諸比丘結戒。何以故
比丘中未有犯有漏法。
若有犯有漏法者。然後世尊為諸比丘結戒。斷彼有漏法故。
..
比丘乃至未得利養。故未生有漏法。若得利養便生有漏法。
..
未有名稱為人所識多聞多財業故。
若比丘得名稱乃至多財業。便生有漏法。」

本人另外在這邊有提過類似的例子:
http://www.xmart.tw/FORMOSA/reply.php?TopicID=40

羊祜送酒菜給陸抗
曹操抹書間韓遂
....(例子是相當多的 多到可以出書 專門研究這類議題)

-

此外 還可以順便再提兩件事:
如 「智由因生 無因智不可生」
還有在某些經有 但原文我忘記了
大意是說 若人不知苦 則也將不了解修行 (希望有知道的後學或先進能提供)

所以目前可以總結 有這三項:
1)遇到「因」->才產生「智」
2)知有「苦」->才想「修」(或是求解 求法 求道)
3)因為有「漏」->才為僧團制「戒」

-

另外 是還有另一個層面的東西啦
例如有關 佛處不處胎生?或淨不淨?的爭議
我是比較傾向把這類議題歸類為:「唯佛能知」
如果相類比的話 舉例而言
像光有所謂的繞射現象 可是那是屬於「波」的一種特性
還有原子的理論最初也被發現有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特性
而發展出兩種以上不同的解釋模型

不過這些跟「解脫法」的關係並不必然就是....

回應:lz 2009-07-04 20:58:19 (IP: ) T 2858_R 13 引 用
楞嚴經中 數十位站起來自述成道過程者 暫且隨選幾個:

===========================================================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
見諸比丘燒沈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
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
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
跋陀婆羅,并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
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
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
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
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
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
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
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
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
憍梵砵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有口業,於過去劫輕弄沙門,世世生生有牛呵病。
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我得滅心入三摩地。
觀味之知,非體非物。應念得超世間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遠離三有,
如鳥出籠。離垢銷塵,法眼清淨,成阿羅漢。如來親印登無學道。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還味旋知,斯為第一。
..
畢陵伽婆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初發心從佛入道。數聞如來說諸世間不可樂事。
乞食城中,心思法門。不覺路中毒剌傷足,舉身疼痛。
我念有知,知此深痛。雖覺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痛覺。
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寧有雙覺。
攝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諸漏虛盡,成阿羅漢。
得親印記,發明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純覺遺身,斯為第一。
..
舍利弗,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曠劫來,心見清淨。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則通,獲無障礙。
我於路中,逢迦葉波兄弟相逐,宣說因緣,悟心無際。
從佛出家,見覺明圓,得大無畏,成阿羅漢。
為佛長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心見發光,光極知見,斯為第一。
..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
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
若於他方恒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
我於爾時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
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
佛問圓通,我說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斯為第一。
..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
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婬人,成猛火聚。
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煖氣。神光內凝,化多婬心成智慧火。
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
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為力士,親伏魔怨。
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燄,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
琉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經恒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聲。
開示菩薩本覺妙明。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
我於爾時,觀界安立,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等無差別。
我時覺了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
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內,所有眾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啾啾亂鳴,於分寸中鼓發狂鬧。
逢佛未幾,得無生忍。爾時心開,乃見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發光,洞徹無礙。
佛問圓通,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斯為第一。
..
虛空藏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
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
諸幢王剎,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
身能善入微塵國土,廣行佛事,得大隨順。
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於同發明,得無生忍。
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
..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遊族姓。
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歷劫已來,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至然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
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
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得授記,次補佛處。
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恒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
..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
聞非自然生。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
..
雖見諸根動。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塵垢應念銷,
===========================================================

初學看到這篇一定還是不曉得他們是怎麼證悟 到底是在說什麼?
然而很多經的重點就是在講這個 如第一義空 如達摩的無心論
如圓覺經也在講幻滅 心經也是講了無所得
或涅槃部經或其它經 也是在教你「如實智」 怎樣觀察實相等等....
楞嚴經前面的「七處徵心」、「八還辨見」也是

其中有段阿難被佛引導得很好 也很值得思考:
「阿難言:我今於此重閣講堂,遠洎恒河,上觀日月,舉手所指,
縱目所觀,指皆是物,無是見者。」
「阿難言:我實遍見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見。何以故。
若樹非見,云何見樹。若樹即見,復云何樹。
....是萬象中,微細發明,無非見者。」

另外也有個小地方: 在這些證道者當中 有人能夠憶念不止前七佛
數月前為了找資料有看過一篇 不知是阿難還是哪位
他問佛為什麼只有記述前七佛? (為什麼不多講前八佛 前九佛...)
佛怎麼回答我也不記得了 也想不起合適的關鍵字

回應:lz 2009-07-05 00:08:48 (IP: ) T 2858_R 14 引 用
如我個人獨得 (指不從外修學而來的話) 最好的修行方法 就是覺知「累」
你如果知道忙一切都是: 累、累、累....的話 就會漸漸有都不在乎的感覺
我很欣賞圓覺經說的:

===========================================================
末世眾生 希望成道 無令求悟 惟益多聞 增長我見 
但當精進 降伏煩惱 起大勇猛 未得令得 未斷令斷 
貪嗔愛慢 諂曲嫉妒 對境不生 彼我恩愛 一切寂滅 
佛說是人 漸次成就
===========================================================

想要什麼 就要努力去得到! (在尊重眾生的情況下 不妨礙別人的情況下)
然後漸漸看透 知道累 知道了無所得..

最累的印象有2次:

以前愛moto奔跑吹風 第一趟從中橫跑去花蓮時
看地圖想說 到了大愚嶺這 離東部看起來比西部近一半 結果....
路上一直暗罵 怎麼繞了這麼遠還沒到? 簡直比回台中還遠!
可是都走一半了 應該快到了吧? 回頭心有不甘 又更遠
繼續走又覺得這條路開得很笨 繞太多了 陷入猶豫 掙扎 後悔..
當天從花蓮回來 未到大愚嶺前 已過5pm 才知道那個加油站竟然關了
有看到站員在裡面打燈用電腦什麼的 但拍門還是不理我
我就在想 完了! 難道要在山裡找地方過夜? 會不會有黑熊或狼或蛇什麼的?
還是硬撐到大愚嶺吧 那有商店 或許可以跟其他旅客借油買油 (才知道很黑)
後來在交叉路又陷入一個掙扎 因為我是從合歡山過來 往梨山路況不知
在商店附近有聽路人說 梨山那個路段崩塌了 好像有數量車退回來轉往埔里
但我總覺得梨山加油站是比較近的 moto應該可以撐到
(現在還是不曉得跟霧社比哪一個近?)

可能我油箱底比較大 或油計有誤差 也可能 只是在山裡慌急的錯覺
最後那1.5格竟然撐很久都不墜 所以在大愚嶺也沒買油 因為估計可撐到梨山
(當時一離開加油站 就已有抱定moto顧路就放旁邊 走到合歡山過夜)

我賭了梨山這一條 也不算賭 而是先前也來過幾次
就是喜歡這段路清爽的感覺 選擇要顧路也要顧路在這邊
....路上都無來車 也都無路燈 夜晚很涼爽
有路過一個比較大的坍方區 也許稍早有搶修完成 單向4輪其實可通
全線皆無人 只有我獨行 還好梨山那個加油站還開著

另一次跑太超過的經驗是 台中到九份當天來回
回程的路上我只是一直在想:
拜託! 行行好!
我只要有個安靜安全的地方 3x6尺的床 馬上就去躺平 那該有多好~
累! 真的是累!

從此我就減少跑長途了 因為中間很多也沒有玩到 對生活安排而言是一種浪費
所以未來 有經驗又懂得思考的人 都將會漸漸有同樣的心得 不謀而合的共識:
尋求一個具有生活品質的精緻小鎮是必要的
除了節省燃料 也會節省很多不必要的生命時間浪費 各種風險也節省很多了..

累的相關思考:
如果你在某幻境中 有誰來跟你說什麼什麼 或應該什麼什麼
那只要你能感受到 如果那些是要叫你去「累」的 馬上可以判斷是不如法

又例如 跟瓶沙王有關的一篇:
===========================================================
「佛告諸尼揵。王萍沙。有婬之意有怒之意有癡之意。
亦欲伏諸傍臣。復欲伏外諸民。晝夜計念。當治誰當繫誰?」
===========================================================
(你看!多累呀~)
修行者當知 會思考的人當知 淫怒痴都是叫你累的東西 多餘的東西

回應:lz 2009-07-05 00:35:39 (IP: ) T 2858_R 15 引 用
從這一句可以更獲得延伸思考:

「比丘乃至未得利養。故未生有漏法。若得利養便生有漏法。
..
未有名稱為人所識多聞多財業故。若比丘得名稱乃至多財業。便生有漏法。」

=>今世因為我們得到「人身」
 所以也將會伴隨帶來許多有漏法 有漏知見
 (行者最初總需要多聞多學 並常常提醒自己多多注意的)

又可思考如達摩所說的「染體常思惡業」(在破相論裡):
===========================================================
1無心論
http://w3.cbeta.org/result/normal/T85/2831_001.htm
2破相論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3/1220_001.htm
3悟性論
http://tripitaka.cbeta.org/result/normal/X63/1219_001.htm
4血脈論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3/1218_001.htm
===========================================================

回應:lz 2009-07-05 01:54:37 (IP: ) T 2858_R 16 引 用
在cbeta 0340_001: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有欲入於佛境界者。以無所入而為方便乃能悟入」

圓覺經:
「有諸能入 非覺入故」

為什麼 羅漢不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因為任何有心修行者 將只會越來越了解
並不是得到什麼

-

能接觸到佛法者 應該會非常慶幸 在某個層面上
由於接受佛的直接傳授 指點迷津
算是跳級 跨過了不少困難點 與問題症結點
所以我們得以在某些思想上 可能會比zeitgeist更先進
但是當然 西方智者們的智慧 用詞之精準 與引導教育 也是極令人敬服的

zeitgeist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55060856747557669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0EIWPM-Ul0

建構一個未來能夠讓更多眾生「安心修行」的環境
也是個人期待的目標之一

回應:lz 2009-07-05 09:02:29 (IP: ) T 2858_R 17 引 用
業障的爭論與困擾 也是許多修行者卡住的迷思之一
特別介紹一下cbeta 374號經
(內容太多太長篇 5年前下載閱讀的 不知道現在有沒更進一步分類?)

===========================================================

佛告阿難。是娑羅林外有一梵志名須跋陀。其年極老已百二十。
雖得五通未捨憍慢。獲得非想非非想定。生一切智起涅槃想。
汝可往彼語須跋言。如來出世如優曇花。於今中夜當般涅槃。
若有所作可及時作。莫於後日而生悔心。

阿難汝之所說彼定信受。何以故。
汝曾往昔五百世中作須跋陀子。其人愛心習猶未盡。以是因緣信受汝語。

爾時阿難受佛敕已。往須跋所作如是言。仁者。當知如來出世如優曇花。
於今中夜當般涅槃。欲有所作可及時作。莫於後日生悔心也。

須跋言。善哉阿難。我今當往至如來所。
爾時阿難與須跋陀還至佛所時須跋陀到已問訊作如是言。
瞿曇。我今欲問隨我意答。
佛言。須跋。今正是時隨汝所問。我當方便隨汝意答。

瞿曇。有諸沙門婆羅門等作如是言。
一切眾生受苦樂報。皆隨往日本業因緣。是故若有持戒精進受身心苦能壞本業。
本業既盡眾苦盡滅。眾苦盡滅即得涅槃。是義云何?
....
仁者。若以斷業因緣力故得解脫者。一切聖人不得解脫。何以故。一切眾生過去本業無始終故。
是故我說修聖道時是道能遮無始終業。

仁者。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應得道。是故先當調伏其心不調伏身。
以是因緣我經中說。斫伐此林莫斫伐樹。何以故。從林生怖不從樹生。
欲調伏身先當調心。心喻於林身喻於樹。
....
世尊。云何能斷一切諸有。
佛言。善男子。若觀實相是人能斷一切諸有。
須跋陀言。世尊。云何名為實相。
善男子。無相之相名為實相。

世尊。云何名為無相之相。

善男子。一切法無自相他相及自他相。無無因相無作相無受相。無作者相無受者相。無法非法相。
無男女相無士夫相。無微塵相無時節相。無為自相無為他相無為自他相。
無有相無無相無生相無生者相。無因相無因因相。無果相無果果相。無晝夜相無明闇相。
無見相無見者相。無聞相無聞者相。無覺知相無覺知者相。無菩提相無得菩提者相。
無業相無業主相。無煩惱相無煩惱主相。
善男子。如是等相隨所滅處名真實相。

善男子。一切諸法皆是虛假。隨其滅處是名為實是名實相。
是名法界名畢竟智。名第一義諦。名第一義空。

善男子。是相法界畢竟智。第一義諦第一義空。
下智觀故得聲聞菩提。中智觀故得緣覺菩提。上智觀故得無上菩提。
....
===========================================================

中間討論業力分別差異部份 因為有點長 略過不貼
跟修行有關的重點是這句:
「云何能斷一切諸有? 若觀實相 是人能斷一切諸有」

所以個人粗淺的認為「如實智(or知)」是涅槃部經典最重要的方向與必學
此外還有 可能比較不重要的部份 如「柔軟語」等等....

有關世尊為我們開解業障的課題 還有另一篇也很長 等有遇到再來介紹
(有些經文 離我上次閱讀 已經是4年前以上的事了)

回應:lz 2009-07-05 20:49:30 (IP: ) T 2858_R 18 引 用
cbeta 374 再截取某一小段:

===========================================================
汝意若謂不從因緣獲得解脫。一切畜生何故不得。

先尼言:瞿曇。若無我者。誰能憶念?
佛告先尼:若有我者。何緣復忘?

善男子。若念是我者。何因緣故。念於惡念。念所不念。不念所念?
先尼復言。瞿曇。若無我者。誰見誰聞?

佛言。善男子。內有六入外有六塵。內外和合生六種識。是六種識因緣得名。
善男子。譬如一火因木得故名為木火。因草得故名為草火。因糠得故名為糠火。因牛糞得名牛糞火。
眾生意識亦復如是。因眼因色因明因欲名為眼識。
善男子。如是眼識不在眼中乃至欲中。四事和合故生是識。乃至意識亦復如是。

若是因緣和合故生。智不應說。見即是我。乃至觸即是我。

善男子。是故我說眼識乃至意識。一切諸法即是幻也。
云何如幻。本無今有。已有還無。

善男子。譬如酥麵蜜薑胡椒蓽茇蒲萄胡桃石榴桵子。如是和合名歡喜丸。離是和合無歡喜丸。
內外六入是名眾生我人士夫。離內外入無別眾生我人士夫。

先尼言。瞿曇。若無我者。云何說言。我見我聞我苦我樂我憂我喜。
佛言。善男子。若言我見我聞名有我者。何因緣故世間復言。汝所作罪非我見聞。

善男子。譬如四兵和合名軍。如是四兵不名為一。而亦說言我軍勇健我軍勝彼。
是內外入和合所作亦復如是。雖不是一亦得說言我作我受我見我聞我苦我樂。

先尼言。瞿曇。如汝所言內外和合。誰出聲言我作我受。
佛言。先尼。從愛無明因緣生業。從業生有從有出生無量心數。
心生覺觀覺觀動風。風隨心觸喉舌齒脣。眾生想倒聲出說言。我作我受我見我聞。
善男子。如幢頭鈴。風因緣故便出音聲。風大聲大。風小聲小。無有作者。
善男子。譬如熱鐵投之水中出種種聲。是中真實無有作者。
善男子。凡夫不能思惟分別如是事故。說言有我。及有我所。我作我受。

先尼言。如瞿曇說無我我所。何緣復說常樂我淨?
佛言。善男子。我亦不說。內外六入。及六識意。常樂我淨。
我乃宣說。滅內外入所生六識。名之為常。

以是常故名之為我。有常我故名之為樂。常我樂故名之為淨。
善男子。眾生厭苦斷是苦因。自在遠離是名為我。
以是因緣我今宣說常樂我淨。

先尼言。世尊。唯願大慈為我宣說。我當云何獲得如是常樂我淨?
佛言。善男子。一切世間。從本已來。具足大慢。能增長慢。
亦復造作慢因慢業。是故今者受慢果報。不能遠離一切煩惱得常樂我淨。
若諸眾生欲得遠離一切煩惱。先當離慢。

先尼言。世尊。如是如是。誠如聖教。我先有慢。
因慢因緣故稱如來禰瞿曇姓。我今已離如是大慢。
是故誠心啟請求法。云何當得常樂我淨?

佛言。善男子。諦聽諦聽今當為汝分別解說。
善男子。若能非自非他非眾生者遠離是法。

先尼言。世尊。我已知解得正法眼。
佛言。善男子。汝云何言知已解已得正法眼。
世尊。所言色者。非自非他非諸眾生。乃至識亦復如是。我如是觀得正法眼。
世尊。我今甚樂出家修道願見聽許。
佛言。善來比丘。即時具足清淨梵行證阿羅漢果。
===========================================================

(前段太複雜 辨思要慢慢來 所以省略 但也有很棒的地方!)

回應:lz 2009-07-05 20:59:59 (IP: ) T 2858_R 19 引 用
總又會想到幾個經典名句:「生時無有來處 滅時無有去處」「有業報 無作者」

所以「第一義空」當然一定要貼的:

===========================================================
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
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
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
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

回應:lz 2009-07-10 20:54:03 (IP: ) T 2858_R 20 引 用
關於「神通」的幾個思考:

-

就如我moto跑得那麼累 還有後來也有幾件大累的事 讓我連帶的想到:
「靠! 當我累的時候眼睛只想要睡覺
再有什麼美好的事物? 連看都不想看 理都不想理
所以就算有神通?天眼通?也是這樣
當我的心根本就連看都不想看! 要神通? 又何用?
(所以當時的體會認為 神通也是多餘的東西)

-

又例如 王子麵 很普通 真的很普通
我比較喜歡統一脆麵 (沒辦法 又沒有確認的台派廠讓我支持)
不過在去年有一天 我突然吃到一包 味道特別優 特別強 特別重的
讓我感覺甚奇甚特! 真是極緻! 所以就思考到 ....

就如同楞嚴經那一位踩到毒刺的心得:
「我念有知,知此深痛。雖覺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痛覺。
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寧有雙覺?」

就如這包麵 簡直是神通 簡直是天降美味 或菩薩賞賜的獎勵
可是 種種神通或仙境也都是如此~「仍在覺外」(對於本覺無法有任何影響)
就譬如踩到毒刺 知道腳有痛覺
但是另外有一個 能夠知道腳有痛覺~的這個「本覺」 根本不受痛影響

-

在經中有關神通的也很多 隨選一個:

**********************************************
天帝釋意念言。菩薩坐樹下。六年已滿。形體羸瘦。
今當使世間人。奉轉輪王食。補六年之飢虛。
便感斯那二女。使於夢中見天下盡成為水。
中有一花七寶光色。須臾便萎。失其本色。
見有一人。以水灑上。更生如故。
水中眾花。始生萌芽。覆水而出。

二女夢寤。怪未曾有。即啟語父。其父不解。盡問耆年。皆不能說。
天帝復下化作梵志。為女解夢言。
汝見天下水中生一花者。是白淨王太子初生時。
今在樹下六年。身羸形瘦。是花萎時。
見一人水灑更生者。是能獻食者。
**********************************************
由此可見 想學解夢也沒那麼容易!
印度那時一堆外道專家 也有一堆人具有種種神通
勝過今人太多 都還不一定能解夢 又何況現在人?

回應:lz 2009-07-10 20:55:49 (IP: ) T 2858_R 21 引 用
在找某個記錄檔時 看到不錯的順便貼:
===========================================================
諸菩薩以。不放逸故。修四念處。不經勤苦。疾得圓滿。云何修耶。
謂觀身處無所有。
觀察處無所有。
觀心處無所有。
觀法處無所有。
於一切法皆無所得。如是名為修四念處。
===========================================================

回應:lz 2009-07-10 21:03:11 (IP: ) T 2858_R 22 引 用
===========================================================
復次。諸仁者。當知於智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
一者苦智遍知五蘊。
二者集智永斷諸愛。
三者滅智觀諸緣起畢竟不生。
四者道智能證有為無為功德。
五者因果智知業與事無有相違。
六者決定智了知無我無眾生等。
七者三世智善能分別三世輪轉。
八者一切智智。謂般若波羅蜜於一切處無不證入。是名為智八種清淨。
===========================================================

回應:lz 2009-07-11 03:18:42 (IP: ) T 2858_R 23 引 用
另補一篇:
===========================================================
時婬女室中然燈燭竟夕不絕。彼婬女於初夜來往阿那律所語言。
近有諸長者婆羅門種。多諸財寶。皆來語我言。可與我作婦。
我即語彼諸長者言。汝等醜陋不能為汝等作婦。若是端正者我今當為其作婦。
我觀尊者形貌端正。可為我作夫耶。
時尊者阿那律雖聞此語默然不答亦不觀視。
..
爾時此婬女即脫衣來前捉之。時阿那律。以神足力踊身在空中。
婬女見之慚愧裸身蹲住。即疾疾取衣著已叉手合掌。
仰面空中向阿那律言。懺悔懺悔如是至三。願尊者還來在本處坐。
..
世尊即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知而故問阿那律言。汝實與女人獨同室宿不。答言實爾。
佛無數方便呵責阿那律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
..
若天女阿修羅女若龍女夜叉女餓鬼女同室宿者突吉羅。
與畜生女能變化不能變化者同室宿突吉羅。
若與黃門二根人同室宿突吉羅。
晝日婦女立比丘臥者突吉羅。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
若比丘與未受大戒人共宿波逸提。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22/1428_011.htm
===========================================================

回應:lz 2009-10-03 15:45:56 (IP: ) T 2858_R 24 引 用
我現在以散亂意而說 隨意而說
有看到某些人們的努力(各方面的) 而仍未切意 有感而發的說

例如 很多修行人也都還在摸索 解脫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中不免有一種 突然的解脫? 或救贖? 這一類的感覺
例如上面說過的蘇軾 他是靠呼吸數息解脫 突然發生
聽起來似乎有救贖感? 或萬能key的感覺?
或說抓到浮木的感覺? 或搶到救生圈的感覺?

而我的建議是 應該是「平等」的
例如 讓自己直接就是浮木 那般的平等
應該這樣才是安穩的解脫吧
(也許~也不應該說這樣 只是我現在想說的 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

所以 修行 或許可以說是 不斷把某些感覺神經喚回來

例如某些修行者 達到某個程度後 就幾乎可以自我確定了
人生就是只有解脫這條路 沒有別條!
而每個人達到這樣認知的神經 似乎都是各自不同的 卻最後一致的

非作得故 非任有故 非止合故 非寂相故....
很難用言語形容「那」是怎麼得到的
就像楞嚴裡面25位代表站起來說過了 別人也還是聽不懂一樣
但是得到了 就好像一切擔憂不再 就解脫了 不再輪回了
所以說 那有點像 撿到萬能key或搶到救生圈 那種感覺 (對凡人而言)

所以我建議的方式 就是漸漸修正自己的神經 切近某種平等=>「等覺」

一個平常模式是:
讓自己靜靜的 卻突然想到有什麼事要做的話 甚至非做不可?
若安全範圍內容許 就嘗試去做 去把它「了卻」
漸漸直到....不會讓自己再有分心牽掛的事

是的 所以我們沒什麼好瞧不起誰 人本來就是需要一直不斷修正的
修行以外的事或目標 也是如此
當你很「切近」的時候
會突然覺得原本遙不可及的目標 變得容易
就像「水到渠成」那樣的 讓你有垂手可得感

返回 哈啦分區 返回 lz 專屬部落格  ▲往上  

回  應  意  見  主  題

意見主題:【跟「解脫」或「修行」有關的思考

跟 貼 勿 偏 離 主 題!

貼文請用Big5碼。

姓 名:

回應內容:

      

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
竹縫
視界
耳聾
世界
泰伯
觀點
Joy
隨筆
哈利
天地
Jerry C
鳥 世 界
射水魚
天 空
討海人
鏡 頭
嘻笑
人間
詩情
畫藝
老工仔
思 維
網網
相連
歷史
庫存

* 討論區內之言論,不代表本園之立場,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
*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